飄天文學 > 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200章:文物確實會說話
    週六,早上,天氣晴,溫度10°,合適出行。

    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77-78兩個班47個學生,聚集在文史樓前。

    統一登車。

    車子並不是像後世一樣的大巴校車,而是解放牌卡車,這個年代,北大的校車就是卡車。

    至於超載什麼的,就不用說了。

    兩輛卡車,把包括俞偉超先生還有蘇亦以及許婉韻還有黃妘萍三個考古專業研究生,總共五十一號人,殺到歷史博物館。

    哦,不對,這個年代歷史博物館已經跟革命博物館合併,全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從69年開始兩館合併,這個合併到1983年兩館再次恢復獨立建制。

    然後到了03年,兩館再次合併,成立國家博物館。

    如果不瞭解兩館的歷史,大部分都會疑惑,好端端的兩個博物館,爲啥總是分分合合,最後還可以併成國家博物館?

    如此相愛相殺,這又是爲何啊?

    甚至後世,還有很多人疑惑,爲什麼都有故宮了,還弄一個國家博物館?難道國博不應該是故宮嗎?

    其實,這倆壓根就不是一個東西。

    甚至,歷史博物館跟革命博物館這倆的來由也不一樣,但又有着極深的淵源。

    這進城的路上,因爲蘇亦跟俞偉朝先生分屬兩輛卡車,跟蘇亦在卡車坐的大部分都是78級的學生,因此,路上他們就開始起鬨讓蘇亦講解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歷史。

    對此,蘇亦也不拒絕。

    俞先生特意讓他跟許婉韻還有黃妘萍三個過來陪着這些新生參觀博物館,目的就是爲了讓他們當講解員來的。

    要不是,馬世昌還有姚華山要忙,他倆也會過來。

    因爲蘇亦跟大家更加熟悉,許婉韻跟黃妘萍也沒有搶着他的風頭,直接把推出來。

    從69年開始,兩館合併,那麼講述着兩館的歷史,就應該從最早的一家開始。

    “大家猜,歷史博物館跟革命博物館,哪一家成立比較早。”

    “歷史博物館!”

    大家不約而同喊道。

    這完全就是送分題啊。

    蘇亦也知道是送分題,他要的就是跟大家一個互動。

    “爲什麼?”蘇亦問。

    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從名字猜的。”

    “怎麼講?”

    “一般來說,咱們國內早期的博物館都是歷史博物館,建國以後,纔有革命博物館。”

    “有道理。”

    “還有嗎?”

    “從書本上看的,小師兄,要解釋怎麼翻的書嘛?”

    衆人鬨笑。

    這是起鬨的。

    “還有嗎?”

    “我是從小師兄你念的名字前後來猜測的,你把歷史博物館念在前面。”

    聽到這個理由,蘇亦都笑了,“沒有錯,兩館中,確實歷史博物館成立比較早。因爲歷史博物館是1912年成立的,當年還叫國立歷史博物館。建國以後,才改成國立北京博物館,60年的時候才正式改名成爲中國歷史博物館。69年以後兩館合併,成立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這個時候,有同學們,“小師兄,是不是還有一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啊?”

    蘇亦點頭,“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跟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名字差不多,但後者是軍博,專門展示軍用文物跟藏品的,並不一樣。”

    說完,歷史博物館,蘇亦繼續說革命博物館。

    “1950年3月,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設址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同樣也是在60年,改名爲中國革命博物館。”

    說完,蘇亦問,“知道爲什麼那麼巧合,兩館都在同一時間改名嗎?”

    大部分同學搖頭,也有同學猜測,“因爲國家需要?”

    噗嗤!

    旁邊的許婉韻她們都笑起來了。

    蘇亦也笑,“確實是國家需要,不過重點並不是這個,重點還是因爲兩館大樓建成了。”

    說着,他問,“咱們新中國成立以後,首都的十大建築是什麼,你們都知道吧?”

    “北京火車站!”

    “人民大會堂!”

    “中國革命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兩館大樓!”

    “民族文化宮!”

    “民族飯店!”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工人體育場!”

    “全國農業展覽館!”

    “釣魚臺國賓館!”

    “華僑大廈!”

    十大建築物,同學們如數家珍。

    大家都不陌生。

    因爲這是時代的驕傲,也是中國現代建築史上里程碑的大事件。

    新中國建國十週年的十大建築,到了後世依舊保持着,不過已經經過多次修繕。

    現在的十大建築,才保持着原汁原味。

    大家不是建築學的,就算研究也研究古建,蘇亦之所以提及這些完全就是因爲兩館大樓也屬於十大建築之一。

    兩館大樓是59年8月竣工的,同年搬入,搬入以後,再喊原來的名字已經不合適了,因此,兩館分別改名。

    從03年以後,兩館再度合併改名國博,兩個剩餘的痕跡也消除大半,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棟大樓裏面,歷史博物館在哪裏,革命博物館由在哪裏。

    其實,原先兩館合爲一體以後,以中央大廳爲界,北半部是原中國革命博物館,南半部爲原中國歷史博物館。

    如果這麼說,還不知道如何區分兩館大樓的話,那麼靠近長安大街一側的就是北面,另外一個側就是南面了,入口則在西側,東面就是隔壁的公安部樓了。

    後來兩館大樓擴建,爲了保持原來的風格不變,因此,保持東西南北四面,只改動東面,在東面擴大建築面積,此外,擴建的地下建築。

    當年兩館大樓建造的時候,爲了節約成本,並沒有修建地下建築,兩千以後,國家已經不缺錢了,修建地下建築,保持新建築跟周邊建築和諧統一,往下修建,就成了最佳選擇,這點,在後來的故宮改建之中一樣。

    故宮地面建築,除了拆掉大量後來搭建的平房以後,故宮地面也沒法新建建築物,只好往地下修建,甚至,後世故宮面積都不夠了,還弄了一個故宮北院,都是差不多的道理。

    國博大樓擴建以後,一躍成爲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這些都是後來,現在的革命歷史博物館,還沒有那麼大,但也不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