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西軍 >第五十二章
    “呲!”

    火摺子點燃了引線,飛快的向一窩蜂的箭筒後方燒去。隨着引線的燃燒殆盡,立於原地的“一窩蜂”開始向世人展露它的獠牙。

    只聽的“嗖,嗖,嗖”聲不絕於耳,箭筒內的箭矢在火藥的推進下噴涌而出。短短的三息時間,箭筒內的五十支箭矢便射空了。

    再看遠處的草人靶子,已經渾身扎滿了箭矢。身上套着的札甲並沒能起到保護作用,使用火藥作爲推進力的“一窩蜂”,箭矢威力不下於手持神臂駑。

    雖然射程比不上神臂駑,但傅曉鞍對此非常滿意,短短的半個月,能做到如此程度已經很優秀了。

    剩下的便是繼續發展火藥及相關技術,直到它質變的那一天。對於此,傅曉鞍充滿信心,爲何?看那邊已經被驚掉下巴的幾名將校就知道了。

    剛誕生威力就如此巨大的武器,它的前景如何,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猜到。尤其是這“一窩蜂”攜帶還極其方便,普通步卒一人背一個箭筒,若干火藥,完全負擔的起。

    配合上大宋獨步天下的重步兵方陣,即便迎面撞來的是西夏鐵鷂子,契丹皮室軍這種人馬俱甲的“怪獸”,幾名將校也可以擔保讓對方有來無回。

    騎兵最恐怖的便是他的機動性,而重騎兵最恐怖的則是他集羣衝鋒時帶來的衝擊力。將“一窩蜂”立於陣前,一輪齊射便能打亂敵騎的陣型。

    沒了陣型的重騎兵,即便個體衝擊力再強,也只能逞一時之勇,不足懼。而以往的宋軍想要達成破壞敵騎陣型的目的,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首先便是需要大量弓弩手,如今的宋軍,一都步軍百人,刀手八人,槍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人餘人係爲弩手。

    如此大批量的配置駑手,爲的就是能在敵騎未臨陣前先打亂敵騎的陣型,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只能各自爲戰。

    其次便是扛線的重步兵,被打亂陣型的重騎兵雖然只能各自爲戰,但馬匹的力量終究要強於人類,即便是單騎衝鋒,依舊會給步卒軍陣帶來很大的困擾。

    畢竟騎兵矛不比一般的步兵矛短多少,除非是特定的,兩三個人配合使用的超長步兵矛,不然步卒攻擊騎兵的同時也會被騎兵攻擊到。

    同樣身着重甲,自然是可以藉助馬力的騎兵攻擊力更強。這就導致扛線的重步兵,傷亡率居高不下。

    而且因爲要保持駑手數量,所以他們大多沒有替換人員。而駑手爲了攜帶更多的箭矢,一般不會配備重甲,所以雖然大宋駑手肉搏能力不俗,但卻無法對抗身披重甲的敵騎。

    而有了這“一窩蜂”,可以削減一部分駑手數量,補充更多的肉搏重步兵數量。這樣步兵方陣的扛線能力將大大增加。

    即便是正面防線被突破,更多的肉搏力量也會消磨敵騎更多的氣力。銳氣已失的敵騎再面對駑手,也不會同以前一樣可以輕而易舉的搞屠殺。

    還有造價問題,這神臂駑造價幾何?這火藥才造價幾何?孰貴孰賤,一目瞭然,能省下來好大一筆開銷。

    所以這“一窩蜂”的出現,爲大宋步卒提供更多的生存機會。不過還是防守多於進攻,面對只是騷擾而不會衝陣的輕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這時幾名回國身的將校才急忙走上前來,說道:

    “二郎,這便是是你們搞出來的一窩蜂?威力這麼大?”

    “我只是提出了理念,剩下的設計,製作,實驗都是那邊哪位張希堂做的,你們若是有疑問,還是去問他吧。”

    傅曉鞍指着不遠處正歸還火摺子的張希堂說道,幾名將校也快步趕到張希堂身邊,迫不及待的詢問着“一窩蜂”的相關情況。

    而傅曉鞍卻是繞過了張希堂等人,前去查看發射完畢後的箭筒。來到跟前,仔細端詳,箭筒內部已經被火藥燃燒產生的粉塵給燻黑了。

    底部也有明顯被灼燒痕跡,不過這箭筒本來就是一次性的。當作戰時,一桶箭矢發射完就要換上新的一桶。

    一直到戰後纔會被收回,修補過後再次裝填。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現場裝填,只是因爲引線問題,註定快不起來。

    這就要求,在戰前就要裝填好大量的箭筒用以保證火力持續性。雖然略有瑕疵,但在連火槍都造不出來的現在,已經是極爲優秀的火藥武器了。

    這時張希堂也回答完問題走了過來,從傅曉鞍手中接過發射後的箭筒檢查了一番,見並無太大破損,纔開口說道: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窩蜂是成功了。可惜,點燃還得靠引線,無法快速裝填發射,只能整筒整筒的更換了。”

    “能一次性齊射半百支箭,已經實屬不易了。至於你說的那可以快速裝填,快速發射的設想,我看還是交給後來人吧。想法很好,只是如今的技術,還是達不到呀。”

    傅曉鞍見張希堂不滿足的神情,不由的感覺好笑。自己這驗收方還沒提問題呢,製作方倒是自己先挑起了毛病。

    不過傅曉鞍也不得不佩服這張希堂於火器上的前瞻性,那可以快速裝填,快速發射的,不就是後世之夢中終結騎兵王者地位的機槍嗎。

    傅曉鞍雖然很想要,但是以如今的工業技術,怕是沒希望。能在自己死前看到金屬彈殼子彈就不錯了,機槍?還是洗洗睡吧。

    不是傅曉鞍妄自菲薄,而是製作一把機槍,即便是最簡單的格林機槍,那相關要求太高了。不僅僅是軍工業的進步,而是整個工業都得飛速提升。

    與其期待機槍,不如期待自己三十歲前能看到燧發槍。至於更簡單的火繩槍,只要冶金技術達標,能造出槍管,剩下的還是頗爲輕鬆的。

    不像燧發槍,光是製造那金屬彈簧,就夠讓工匠頭疼的了。不同於依靠於冶金和鍛造的冷兵器,任何一件熱武器,都是由整個工業的生產結晶組合而來的。

    任何一個行業達不到標準,都別想擁有一杆燧發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