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正陽門下,開啓年代生活 >第105章 報道與反響
    廣交會附近有個露天茶餐廳,只是搭了個棚子,擺上幾副桌椅,條件非常簡陋。

    不過倒是極注重衛生,在餐廳內可以看到一塊頗爲醒目的牌子,上面寫着:

    “顧客請注意,如發現茶杯無消毒的獎勵伍角。”

    五毛錢,還不是個小數字。

    因爲廣交會的召開,這裏生意很好,幾乎坐滿顧客。

    于慧顯然不是第一次來這兒,帶着李信,輕車熟路地找了個相對僻靜的角落位置,相繼落座。

    快到五月,廣州天氣挺熱,兩人叫了兩杯涼茶。

    于慧是個急性子,不待涼茶上來,便拿出鋼筆、小本本,進入狀態。

    “李廠長,介紹一下,我叫于慧,人民日報的記者。”

    “我叫李信,味全罐頭廠廠長。”李信笑着回道。

    “李廠長真是年輕有爲。”于慧首先恭維道,“不僅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廠長,更是憑藉小小的罐頭,就創下鉅額外匯,真厲害。”

    李信可不敢說自己的廠長是買來的,雖說有着掛靠,這事兒不算違紀,但是也有爭議,不好放在明面上說。

    最關鍵的是樹大招風,容易被人惦記上,沒看前世炒瓜子的因爲百萬身家,遭人舉報,在班房裏三進三出。

    李信這兒更誇張,光這兒一單,他獲得的收益就不下百萬

    而且這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以後每年都有,甚至收益將會比百萬更多。

    於是他擺擺手,謙虛道:“於記者過獎,都是上面領導信任有方。”

    于慧當然知道他說的是客套話,也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而是開門見山道:

    “李廠長,能詳細介紹一下你們的罐頭廠嗎?”

    李信沉吟片刻,笑道:“咱們的罐頭廠在首都,規模不大,只有三百多個職工,而且我一個月前把它接手過來的時候,特別困難。”

    作爲一名資深記者,于慧瞬間發現爆點,興奮道:“當時廠子面臨什麼困難。”

    “罐頭廠月月虧損,即將被取締,300多號職工將要在家待業。”

    “也就是說你剛當罐頭廠的廠長不到一個月,只憑借這家瀕臨取締的廠子,就創造了鉅額外匯!?”

    “對,可以這麼說!”

    于慧頓時腦補:年輕的廠長不忍職工失業,臨危授命,隨後帶領工人,排除萬難,並只用一個月的時間,成功把罐頭遠銷海外。

    好有傳奇性的事情,上好的新聞素材,多好的宣傳典型啊!

    “僅一個月就讓廠子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啻於一個奇蹟,李廠長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慧迫不及待地問道。

    李信回道:

    “廠裏原先的產品很差,根本賣不出去,要想擺脫困境,沒別的辦法,只有研究創新,推出新的產品。”

    “能具體說說嗎?”

    “當然可以!”

    李信點了點頭,道:“廠裏原先生產的也是豆子罐頭,於記者肯定知道,這罐頭對咱們老百姓來說,也算稀罕物,誰願意瞎浪費錢買個豆子罐頭啊。

    這也是原來廠子瀕臨取締的主要原因。

    因爲廠子條件有限,一時也做不了其他種類的罐頭,所以我想着另闢蹊徑,把罐頭賣給外國人。

    當然原先的口味肯定不行,於是我就針對外國人的口味,研製出了一款新的罐頭。”

    “新產品竟然是你獨自研製出來的?”于慧驚訝道。

    “對的。”李信微笑道,“好叫於記者知道,其實我除了是一個罐頭廠的廠長之外,更是一名廚藝精湛的廚師,也有研發新品罐頭的基礎。”

    于慧也算見多識廣,自然知道沒有難以計數的失敗和嘗試,哪能輕易獲得成功的研究成果。

    像眼前李廠長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推陳出新,研究出新產品,絕對是個奇蹟。

    這其中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這研發的過程一定很難,很苦吧?”于慧忍不住感嘆道。

    “難,相當的難!”

    李信點了點頭,煞有介事地說道:“那段時間,我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爲了徹底弄清外國人的口味,我沒日沒夜地泡在圖書館,成天對着數以百計的英文書籍,查找資料。

    又爲了弄出合適的香料配比,我幾乎賴在廚房,一遍又一遍,不勝其煩地煮制豆子......”

    他“啪嗒啪嗒”說了一堆,其中有真有假,聽得於慧一愣一愣的。

    事實卻是,或許因爲有【幸運的腦】開掛,他只是搗鼓了不到兩天,就弄出了新配方。

    這當然不能對於慧說。

    樹立典型嘛,當然是沒有困難,創造困難。

    一帆風順,輕易成功,那還能叫典型嗎?

    接下來,李信說的愈多且愈詳細,于慧聽得也是既震驚,也興奮。

    一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廠長,在廠子瀕臨取締時,臨危授命。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帶領工人推陳出新,併成功創下百多萬美元的鉅額外匯。

    這多具有傳奇色彩啊!

    于慧敢用腦袋保證,此次廣交會,沒有比這再牛的了。

    這新聞一旦報道,引起的社會凡響,還不如潮?

    當然,李信也沒有太高調。

    照片的話,只用個側面照片,外加這年頭的報紙上的照片,失真的很,只要不是熟人,基本認不出李信。

    至於名字,也沒有用真名,只是用罐頭廠的“小李廠長”代稱。

    畢竟他賺取聲名,只是給自己弄個保護傘,過猶不及。

    李信可是知道的,改革開放初期,特別流行參觀學習。

    小小的罐頭廠創造百多萬美元的外匯,這事必然引起轟動,罐頭廠被參觀學習,那是肯定。

    真要被聲名所累,天天應付參觀,那他還做不做事了。

    而且人多眼雜,別再把他掛靠的事情抖出來。

    所以無論如何,要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真要有人想參觀學習,完全可以交給味全那邊,那邊是應付這事兒的行家,也喜歡這事兒。

    甚至可以以此爲籌碼,和味全那邊換點好處。

    採訪結束後,于慧也懶得再回廣交會,反正也找不出再比李信這轟動的事兒。

    回到宿舍,她大筆一揮,寫了一篇簡訊:

    《23歲廠長臨危授命,僅用一月,便創下百多萬美元的外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