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對方在打哈哈敷衍,楊鑄也沒有繼續追問,只是一臉毫不在意地點了點頭:“朱市,我們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事情,的確還沒進入實質階段;”

    “大家都是華夏企業,我們鑄投國貿跟泉城肉聯廠更是合作緊密的同城企業……按理來說,泉城肉聯廠願意注資參與這次收購行動,那是再好不過了;只不過……”

    楊鑄嘆了口氣:“只不過要讓朱市失望了,這次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事情,我估計最終會以失敗而告終!”

    朱姓領導聞言頓時大驚:“怎麼會這樣!?”

    楊鑄臉上掛出一副無奈的表情:“沒法子啊,主要是史密斯菲爾德那邊丟出來的先決條件讓我們沒辦法接受,如果他們還是繼續堅持原有條件不變的話,那我們就真的沒辦法繼續往下談了。”

    說到這,楊鑄嘆了口氣,然後漫不經心地問道:“朱市,史密斯菲爾德丟出來的先決條件你應該都知道吧?”

    朱姓領導下意識地回答道:“知道啊,全現金收購外加管理層收購模式嘛……有什麼問題麼?”

    此言一出,楊鑄立時和呂思思交換了一個眼神,頓時明白是誰在後面玩那種百試不爽的小動作了。

    嘴角閃過一絲冷笑,楊鑄臉上重新切回成那副無奈的表情:“實不相瞞,以我們鑄投國貿的實力,全現金收購雖然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但即便是沒有泉城肉聯廠的注資,只要對方不把我們當成冤大頭亂報價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他們非要堅持MBO模式,這就很難讓我們接受了!”

    聽到不是自己最擔心的資金問題,朱姓領導微微鬆了口氣之餘,卻很有些難以理解:“MBO(管理層收購)模式不是挺好的麼?咱們國家的企業缺的不就是技術和管理麼……能獲得獲得國外公司的資源、品牌、產品、技術和管理經驗,對於咱們而言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也難怪他一副接受不能的樣子。

    MBO(ManagementBuy-Outs)是指管理層收購是指公司管理者收購公司的行爲,通常爲公司管理者從風險投資者手中回購股權的行爲——大衆經常見到的XX公司被收購了,回購股票後退市私有化,就是MBO的一種模式。

    與一般的企業買賣和資產重組強調收益權即買賣價差和資本運營的增值不同,除了強調收益權之外,還強調控制權、共享權和剩餘價值索償權。收購對象既可以是企業整體,也可以是企業的子公司、分公司甚至一個部門。

    事實上,從1999年開始,MBO這種收購模式就成了國內上市企業最喜歡的一種收購模式,諸如美的股份、深城方大、TCL、EEDS、小天鵝等,無不是採用這種方式逐漸擴充自己的地盤——當然,由於目的不同,到底是上市公司直接MBO還是母公司MBO,又或者下屬子公司的MBO,就不一而足了。

    之所以MBO會在這幾年內成爲華夏最受歡迎的收購模式,除了客觀上需要引入海外企業的品牌、技術和管理經驗外,其實與國家的鼓勵也有關係。

    長期以來,華夏的一些國有企業缺乏效率的問題,經營者的長期激勵和選擇的問題均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隨着國企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重組,實現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部門向戰略部門集中。

    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初期成立的一些所謂“民營集體企業”,一直沒有出資者主體,企業的發展壯大主要靠銀行貸款和企業的自身積累,由於產權不清造成企業發展滯緩的問題亟待解決,這就使得MBO一度成爲國家最能接受的兼併模式。

    這種鼓勵的態度一直持續到2003年,一直到國家發現諸多國資上市企業利用MBO這種看起來產權清晰、利益分配明確,但實操過程中可以產生太多虛假溢價環節的兼併模式來私有化國有資產後,這才逐漸防範起來,並且最終叫停國資企業參與MBO。

    當然,在最初的那段時間裏,除了鼓勵國內企業相互MBO後,國家其實也一度鼓勵華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對外企MBO,即便是03年叫停國資上市企業MBO後,在這一塊對於民營企業也並沒有太多的限制;

    畢竟國際上對管理層收購目標公司設立的條件是:企業具有比較強且穩定的現金流生產能力,企業經營管理層在企業管理崗位上工作年限較長、經驗豐富,企業債務比較低,企業具有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經營利潤的潛力空間和能力。

    如果按照這種標準去MBO海外企業的話,可以說,到手的基本都是可以立即下蛋或者可以拿來燉湯的老母雞,無論怎麼算都不虧——這種收購方式或許無法在海外買出一片天地,但玩一出“出口轉內銷”,通過嫁接部分海外公司的品牌、技術和管理經驗,反過來高維打低維,進一步在國內稱王稱霸卻是絕對沒問題的——事實上,如果不考慮戰略成敗,光看財務報表的話,大部分企業在MBO後的前幾年,給出來的成績的確還是挺讓人滿意的。

    因此在朱姓領導看來,不管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後能不能真的能讓泉城肉聯廠或者鑄投國貿在國際市場上大殺四方,但MBO後,對於後面二者在管理水平和國內市場競爭力上的提升卻是妥妥的,因此他很難理解楊鑄爲什麼這麼排斥MBO模式。

    ………………

    看到朱姓領導一臉的難以理解,呂思思有些神情複雜地掃了楊鑄一眼,只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大概率是永遠無法超越自家老大了——事實上,要不是前天楊鑄給自己分析了一番,她也會如同眼前這位領導一樣,覺得自家老大腦子有問題。

    嗯……

    這個世界向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撇去別國內企業別有用心的其它目的不談,單從商業角度來講,MBO這種興盛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美,後來被華夏借鑑和引用的兼併模式,從其底層邏輯而言是沒多大問題的——至少在出發點上是大幅減少了收購者的兼併風險。

    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說到底還是一個信奉實力的世界,沒有足夠的實力,什麼模式都是白搭——蛇吞老鼠或者蛇吞蛇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心裏沒譜地玩蛇吞象,那被撐死了也是活該。

    簡單地來說,由於此時的華夏不管是技術也好,品牌影響力也罷,甚至是企業管理能力,在主流價值評判下,全方位地落後於西方世界;

    於是乎,看着華夏企業傻乎乎地捧着錢把自己買下後,不但沒有裁員,反而把所有管理人員和員工留下,然後一副伺候大爺式的姿態對待自己,被兼併的那些西方企業頓時懵圈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