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提到這次吳邊主動求見楊鑄的原因,繞不開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一、豬週期;

    二、南北之爭。

    ………………

    先說第一點:豬週期

    “豬週期”這個詞,對於後世的人來說,已經是個耳熟能詳的詞語,因此也用不着多費筆墨;

    這種本質上是因爲人爲區域隔障導致的市場信息不對稱,最終引發的週期性惡性循環,唯一需要加以補充的是,豬週期是有大小週期之分;

    其中小週期具有極強的不可預知性——由於國人消費豬肉的總需求是一個基本的恆定值,因此小週期的波動往往跟豬瘟、國際環境、進出口指標、衍生商品的需求變化有着較爲直接的關係;在這一塊,哪怕再牛的人,也難以未卜先知。

    而大週期,則反過來相對具有一定的規律,每一輪週期的長度差不多在1400天~1500天左右——改革開放到現在,雖然每一輪波動的絕對值有高有底,但經歷過了那麼多輪,其實大夥都已經心裏有底了。

    畢竟,每一次大週期的規律都大同小異:豬肉價格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再次上漲——養殖戶倒過頭來大量補欄——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劇增——豬肉價格再次下跌。

    要知道,當前的華夏尚不是後世,沒有足夠的財政預算去建立龐大的豬肉收儲體系,即便是有一些戰略儲備肉,但在每年動則五六千萬噸的豬肉需求量面前,完全不夠看。

    因此,面對豬肉這種完全依循“市場規律”的原料,各大上下游企業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盯緊“豬糧比”這個核心變化指標,並且用盡一切辦法來規避眼前的風險。

    按照傳統的觀點,豬糧比價達到6:1被視爲一個分界線;

    達到了6:1意味着生豬養殖戶處於盈虧平衡點;高於這個數字,則意味着上游養殖企業賺錢,下游生產企業成本攀升;低於這個數字,則意味着上游養殖企業虧錢,下游生產企業成本急劇下降;

    而如果豬糧比低於5:1,則意味着上游養殖企業重度虧損、乃至面臨着破產的風險;但對於泉城肉聯廠這種大型下游生產企業來說,卻是大肆囤肉的天賜良機。

    但是,很不幸,現在是2003年的六月,正值豬肉價格的上行期,雖然此時的豬肉價格剛剛進入8元時代,比起後世來簡直便宜的不要不要的,但是豬糧比價達,卻已經到了10.2:1(此時華夏的主糧C端的價格處於1元時代,一些地方的糧油店,大米價格甚至不足0.8元/斤)

    而且更要命的是,按照上一個豬週期的時間點來計算,此時正值豬肉上漲最後1/4週期——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出現什麼重大意外的話,在明年,也就是2004年的秋冬季,豬肉價格就會到達頂點,然後迅速進入下跌期。

    其實這對於泉城肉聯廠來說是件可以值得期許的好事,畢竟他們現在的運營情況非常良好,現金流也是國內同行少見的充裕,最多隻需要挺上兩年半的時間,就可以大肆抄底,狠狠屯上一大波低價豬肉,直接從中長線上拉低生產線各個產品的成本,然後進一步搶佔市場佔有率——這種長線操作在後世很常見,當前的榨菜行業也經常用,但豬肉的價格和存儲條件的要求可不比榨菜,在當下,有這個本錢玩這種大規模豬肉收儲的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可正是因爲如此,這個即將交互的豬週期曲線,對於泉城肉聯廠來說,是個極爲難得的市場機遇。

    但問題是……

    有人未必懂經濟;

    或者說,有人不願意去聽吳邊的解釋,也不願意去接受這些“並非權威經濟學專家提出來的野路子經濟理論”。

    恰逢此時全國各地已經開始了方方面面的較勁,豬肉這種即是剛需產品、當前利潤又高、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此時生豬養殖多以散戶養殖爲主),還能迅速拉動GDP的東東,自然進入了各地的視野;

    於是乎,無數的地方紛紛計劃上馬各種生豬養殖項目,其中喊出“立志將XX地區打造成爲十萬頭生豬大縣”口號的地方,數不勝數。

    至於說生豬養殖其實是個污染極重的行業,玩這麼大,會不會不利於當地的可持續發展……不好意思,現在還沒到考慮那些的時候。

    因此,這就扯出來第二個話題……南北之爭。

    ………………

    其實華夏的南北之爭一直存在,除了大夥用來開玩笑的“豆腐腦鹹甜之爭”、“端午甜鹹糉之爭”、“米飯麪條之爭”、“湯圓元宵之爭”之外;其實企業經營理念、治理政策、產業發展模式、甚至包括內核文化這些方面,南北之間都存在着巨大差異,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有着互爭長短的苗頭。

    迴歸主題。

    既然各地,尤其是南方某些區域已經瞄準了生豬養殖這麼一塊“四全其美”的大肥肉,某些人怎麼可能在一邊眼睜睜的幹看着?——要知道,地勢平坦、陸上交通便利的華北和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農業重地,現在更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糧倉;這麼大的優勢放在那,說起養豬,除了鄰邊的豫省和東三省,誰敢跟我大齊魯相比?

    於是乎,某些人便大手一揮,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五十大縣,三千萬頭生豬”的宏偉計劃。

    並且極爲好心地用“產銷一體化,構建供應鏈閉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爲理由,“建議”已經走向世界的泉城肉聯廠在這個豬肉原料價格不斷攀升的現在,向國際看齊,用三年時間,建立一個養殖規模爲500萬頭的大型養豬場——至於以後嘛,等到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把養殖規模擴大到千萬頭生豬級別,也是完全可以值得期待的事情。

    要知道,與尋常人理解的不同,大規模的工業化養豬其實是一個高精尖的行業,經驗技術不經驗技術的且不說,光地皮和前期投資進去的硬件設備以及種豬的引進,就是老大一鼻子錢。

    更何況不是你建了廠,就能馬上養豬,這中間還有一個試運營過程,等到第一批生豬出欄了,對不起,豬肉已經降到了週期冰點了,要想在這個環節達成盈利平衡,你還得再熬個2~3年的時間,可謂是十足十的虧本生意——而且還是超級血虧的那種。

    但沒法,某些人既然已經發話了,表示願意就資金的問題讓銀行過來協調一下,外加願意在初期提供土地轉讓和稅收方面的扶持,眼見着對方態度“溫和且堅決”,但凡能給泉城肉聯廠足夠的自主權,吳邊也勉強能捏着鼻子認——只要另闢蹊徑,操作得當,屆時就算會虧,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