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冀州新牧 >第104章 蔡邕想東逃
    “好詩,好詩。”

    和潘鳳不同,荀彧同樣注意到了桌子上的其他物品,只是韓燁的這首詩過於露骨,韓燁究竟是以君王自比,還是隻是想守護好自己的百姓,荀彧不得而知。

    “只是這詩明明是一股金戈鐵馬的韻味,爲何我卻感覺到一股孤獨王者的悲涼?”

    荀彧目光放在四周這些奇特的物品上,嘴中卻是詢問着詩的含義。

    韓燁:...

    韓燁很無奈,只不過自己隨手印了一首君王的詩,荀彧就開始緊張了。

    然而韓燁卻又不得不給荀彧解釋:“啊,這首詩寫的是商朝末年,一個大部落缺衣少食,其中他們的族長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部落的危機,比如墾荒什麼的,然而其他人卻想着發動戰爭,吞併四周的小部落。最終這族長說服了族中的其他人,孤身一人前往遠處尋找合適的地方,然而最終卻客死他鄉,留下的無盡的遺憾。”

    “這可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過這族長倒是一個好人。只是這故事爲何我沒有聽說過?”

    要說先前的歷史,荀彧絕對不陌生,荀家藏書上萬,上至后羿篡夏,下至桓帝年間,可這麼多書,荀彧也沒見過韓燁說的這個故事。

    “令君,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今日讓你們來主要是讓你們看看活字印刷術。”

    韓燁趕緊打着哈哈,鬼知道商朝末年發生了什麼,歷史都是勝利者抒寫,到底發生什麼,只有當時的勝利者才知道。

    什麼?你說失敗者也知道?問題是他們能活下去嗎?活下去的都是搖身一變的“勝利者”。

    荀彧幾個沒見過印刷,韓燁便重新拿起一塊細布,又挑選了二十多個木活字,印刷在了布上。

    “公子,你的意思是,這首詩是印在布上面的?”

    荀彧一下子就明白韓燁的意思。

    “然也。”韓燁回答道,“令君,你說若是這般印刷書籍,豈不是能省時省力?”

    “可是,公子,你有沒有考慮過,這在布上印字,根本沒辦法長久保存,稍微一浸水,便會模糊不堪,除非這印刷,能夠印刷在書簡上。”

    荀彧直接點明瞭印刷術的不足,好是好,但是沒有配套的東西。

    “哈哈,令君放心,雖然我不清楚這活字印刷在書簡上的效果如何,不過我早已想好了替代這布的物品——紙張。”

    韓燁十分滿意,到底是文化人,這眼光就是獨到。

    潘鳳趙雲幾人在一旁反應遲鈍,書籍這種東西,要不是他們幾個都當上了將軍,可能都不會有書籍,單單看關羽就知道了,一本《春秋》拿了一輩子。

    “紙張?”荀彧眉頭緊皺,公子不會是傻了吧?

    “公子,恕我直言,用紙張的話,效果恐怕還不如細布,單單墨汁印上去,恐怕紙張便爛透了。”

    “令君放心吧,此事我早有準備,算算時間,現在也差不過了,不過那東西現在還在冀州商會的作坊裏。”

    “典韋,走,我們去冀州商會。令君你們也可一起過來。”

    韓燁算算時間,看了看外面的太陽,覺得差不多是時候了,紙張的製作本來就是比較簡單的,也不知道甄賈他們有沒有做出自己需要的成品。

    “公子有意,屬下自當奉陪。”

    荀彧也想看看韓燁究竟又搞了什麼花樣,若是真如韓燁所說的那樣,那恐怕就要變天了。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士族能夠綿延數千年,靠的就是對知識的壟斷,當權者不得不從他們中間挑選官員,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若是書籍能夠批量印刷,那麼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偶爾買一本書,自己雖然對此毫無意見。

    只是,冀州作爲天下第一州,士族的力量絕對不小,韓燁真的能冒着這麼大的壓力,推廣下去嗎?

    更何況書籍都掌握在士族手中,韓燁能夠讓這些士族拿出家中的藏書嗎?

    ...

    長安

    心情大好的董卓慶祝眉塢建成,特意舉行了一次宴會。

    “今日本相國高興,伯喈,勞煩你鼓琴助興。”

    相國也是董卓自封的,自從退守長安後,董卓搖身一變,從太師變爲了相國。

    蔡邕一開始面對董卓的招安,本不想回朝廷,只是被董卓威脅,不得不回洛陽,諸侯討董後又來到了長安。

    董卓呢,是個沒文化的,對蔡邕這樣大才很是尊重,封蔡邕爲高陽鄉侯,董卓本人也聽從過蔡邕許多意見。

    所以呢,蔡邕覺得董卓也不能算是完全無可救藥之人,想要從旁改變董卓,還權於皇帝。

    但董卓不傻,自己做過什麼自己一清二楚,誅九族都是輕的,又怎麼可能聽從蔡邕的這個提議。

    蔡邕面對董卓的提議,站了出來鼓琴助興,讓董卓大爲開心。

    只是蔡邕心中已經有了逃離長安的想法。

    宴會散去後,回到蔡府,蔡邕嘆了口氣。

    “堂兄怎麼了,難道董相國又爲難諸位大臣了?”

    蔡邕的堂弟蔡谷詢問道,雖然董卓對蔡邕比較客氣,但對其他忠心皇帝的人就不一樣了。

    名將皇甫嵩朱儁皆差點被害,盧植出逃隱居於幽州上谷郡都山。

    “唉,董公性格剛烈且容易作惡,我看他終究不能成事,遲早死於他人之手。所以我想東奔冀州,但是道路太遠,不容易達到,所以打算暫時逃到山東(崤山以東非山東省)地區看看,你覺得怎麼樣?”

    蔡邕試探着詢問蔡谷,打算聽聽他的意見。

    “堂兄,你的容貌出衆,與普通人不同,單單是走在路上,便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何況我們蔡家這麼多藏書,你定然不會捨棄,這樣,想逃出長安到達山東,難啊!”

    蔡谷搖搖頭,自己的堂兄聰慧也聰慧,但政治上太差,呆在朝中遲早也會被小人所害。

    “除非...”

    “除非什麼?”本來準備打消注意的蔡邕問道。

    “除非山東諸侯有人能來接應,否則別說藏書了,單單是你、我和昭姬三人想走出董卓的兵峯,都是個問題。”

    有人接應?

    “子乾的弟子公孫伯圭如今爲一州之主,若是能得子幹兄相助,定然能逃出長安。”

    蔡邕瞬間就想到了自己好友盧植,“蔡谷,我現在就手書一信,你一個人出城董卓定然不會阻攔,到時候你去求子幹,子幹定然會來接應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