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節 忠勇軍的理想
    遠離長安一千五百里,沿着起伏的太行山和呂梁山向北,在汾河流域的南方,一座雄城,赫然聳立。天』籟小說.『

    這裏是太原。

    自晉平公十七年(西元前五百四十一年),晉國上卿荀吳率兵在此將佔據此地的北狄驅逐,建立城市和定居點開始,此地,就一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歷經春秋戰國,見證了秦漢之交後,今天,這個城市,再次成爲了一個華夷融合的城市。

    在太原城外西南的平原山谷地區,數不清的營房林立。

    一個又一個,在高闕之戰被俘虜的匈奴士兵們,被各自打散成一個個部曲仕伍,由忠勇軍的將士們帶着,虔心‘改造’。

    改造的內容很簡單。

    當年的忠勇軍是怎麼做的,他們今天也得怎麼做。

    李哲漫步在自己的營房裏。

    夏季的太原,陽光熾烈,天氣酷熱。

    但整個軍營之中,卻是秩序井然,一千多名戰俘,在老兵們的帶領下,秩序井然的列着隊伍,盤坐在校場之中,唸誦着忠勇軍的改造誓言。

    “我等誠有罪,辛賴陛下聖德,寬宏大量,賜予改造之機會……我等誓,忠於大漢,忠於陛下,努力改造,認真工作,早日贖罪,重新做人!”

    聽着這些誓言,李哲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如今,他已經升遷爲忠勇軍校尉,手下一千五百人,幾乎全都是在高闕之戰從匈奴單于的殘暴統治和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的同族。

    而李哲,僅僅只用了不到五個月時間,就讓他們的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他的部下,已經如同過去的忠勇軍,人人都堅信了,自己確實前世有罪或者祖宗有罪,所以,才被神明懲罰,投胎在草原,不僅僅要受到匈奴單于的血腥統治和殘酷剝削,還要忍飢挨餓,甚至忍受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悲慘命運。

    幸虧大漢天子,神聖的皇帝陛下,德被四海,澤及鳥獸,念及引弓之民的困苦和悲慘生活,不忍他們繼續被折磨和壓迫,於是大義凜然,出動王師和神騎,將他們從匈奴人的殘暴統治以及悲慘的命運之中解救出來。

    但,他們雖然得到解放,卻依然身負罪孽,需要贖罪,纔可以像李哲這樣做一個堂堂正正,挺直腰桿做人的大漢臣民。

    這種洗腦手段簡單粗暴,但效果出奇的驚人。

    到現在爲止,不僅僅那些在高闕主動投降的匈奴部族也都接受了這個設定。

    就連那些頑固不化之輩,也被感化了。

    甚至連曾經的部族渠帥和骨都侯,也有被感化的例子。

    李哲手下,就有一個過去的骨都侯,但現在,此人已經成爲了最狂熱的改造積極分子。

    將這改造誓言,反覆唸誦了三遍後,李哲就登上了校場的高臺,對着臺下這一千五百名士兵說道:“剛剛本校尉得到消息,大漢車騎將軍,東成候義縱義公,統帥的大漢鐵騎,在上谷郡圍殲了入寇之匈奴右谷蠡王本部,右谷蠡王授,匈奴騎兵四潰……”

    “萬歲!”李哲高舉雙臂,大聲呼喊,彷彿後世的某些銷售精英一樣,扯着嗓子大聲喊道:“偉大的聖天子萬歲!王師萬歲!”

    “偉大的聖天子萬歲!王師萬歲!”臺下的士兵們也都激動起來。

    王師再次獲勝?

    這對這些已經被反覆洗腦了半年的故匈奴人來說,這可真是太好了!

    這意味着,王師又可以解救和拯救大批被匈奴稽粥氏的殘暴統治壓迫和剝削的可憐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將成爲這些人的前輩,有可能在未來指導和指教他們改造……

    這很重要。

    忠勇軍模式,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前輩可以指導改造後來者。

    如同李哲和第一批忠勇軍士兵一般。

    這種類似傳、銷的上下線關係,讓匈奴人慾罷不能。

    李哲卻是得意洋洋的道:“爲了慶祝王師大捷,少府宣達司的歌舞伎們,特地來到我軍營中,爲諸君的積極改造鼓舞和鼓勁!”

    頓時,整個軍營就爆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

    過去半年的改造之旅,對於這些過去自由自在的匈奴人來說,無疑是一段漫長而且艱苦的時間。

    他們不僅僅要接受精神上的洗腦,更要接受**的洗腦。

    這也是忠勇軍的傳統了。

    想要真正改造好,洗清罪孽,就得真心誠意的服務,並且做出貢獻。

    就如當年忠勇軍,是從陽池工程裏的勞役中選拔出來的一樣。

    現在,這些被選拔進入忠勇軍的士兵,他們在正式踏入這個軍營前,全部都在漢家的道路和渠道工程裏,揮灑過汗水。

    高闕之戰,漢軍僅僅是俘虜和收容的投降部族,總數就高達二三十萬!

    其中,有將近十萬,是來自大夏、大宛和康居的奴隸。

    這些人,並不在忠勇軍的計劃內。

    甚至,忠勇軍還有理由嘲笑和蔑視他們。

    畢竟,在忠勇軍的宣傳裏,他們,這些引弓之民的祖上,可都是純正的諸夏之民,甚至是三王五帝的子孫,只是因爲做錯了事情,獲罪於天,而被驅逐和流放到草原上,世世代代的接受懲罰和折磨。

    自然,他們是屬於可以改造和拯救的對象。

    而大夏、康居和大宛人,則屬於‘不可拯救’的夷狄。

    是兩條腿走路的畜生,沒有人權,自然也沒有搶救和解救的價值。

    這也是忠勇軍的高層在商議和討論後,得出來的結論。

    因爲,忠勇軍的高層,包括李哲在內,都很清楚,想要洗腦,並且讓這些匈奴戰俘認可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那他們就需要對比。

    什麼樣的對比呢?

    當然是有個羣體的身份地位,低於他們。

    這樣纔可以刺激和激這些戰俘內心敏感脆弱的神經,並讓他們對漢室有着真正的歸屬感。

    於是,那些可憐的遠方之人,就這樣被無情的刨除在忠勇軍和可改造的範圍外。

    成爲了比匈奴人地位還低的羣體。

    若是女奴什麼的,那倒還好。

    她們可以通過嫁給漢人或者忠勇軍的改造積極分子來擡升自己的地位。

    那些剛剛出生的嬰兒,運氣也不錯,他們都被漢家官府接走了,並被統一送去了少府,少府正好需要一大批的可以從小培養的免費技術工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