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零二節 朱買臣的辦法
    朱買臣之後,劉徹又點名了幾個官僚。』』『天籟小說.

    基本都是些來自中低層的官員,泰半屬於那種出生考舉,但沒有什麼背景和人脈,靠着自己爬到今天位置的精英。

    既然是精英,那他們的回答,自然不差。

    甚至,讓劉徹充滿了驚喜。

    譬如,一個來自公羊派,大抵是胡毋生的門徒,名叫李闕的官員,就開創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政績

    這也是他得以能夠來到這甘棠的緣故——這位李先生是河內郡朝歌縣的縣令,而衆所周知,河內是漢室豪族力量最強、遊俠最猖狂的地方。

    在整個漢代歷史上,河內郡的豪族和遊俠勢力,就一直是國家揮之不去的陰影。

    原因很簡單。

    對付其他地方的豪族、遊俠,地方官實在奈何不了,可以讓國家出手,將之強制遷徙。

    但河內就不行了。

    此地,是漢室列侯封國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河內郡領十六縣,就有十一列侯!

    其中包括了當朝太后薄氏的親弟弟薄戎奴的封國——郅縣。

    如此多列侯蝟集在此,別說是什麼縣令縣尉了,就是郡守,恐怕也得掂量着來。

    萬一你不小心,得罪了那位列侯,人家給你穿小鞋怎麼辦?

    是故,河內郡問題一直困擾漢室,國家幾次想要整頓,卻都投鼠忌器。

    歷史上,直到武帝時,義縱和王溫舒接棒,纔算勉強鎮壓下了河內豪強和遊俠的氣焰。

    至於在現在……

    此地的豪族和遊俠勢力,只能說是一手遮天。

    而豪族和遊俠勢力強大的地方,若是郡守,大約還可以彈壓、鎮壓,但一個小小的縣令,顯然是沒有什麼施展才華的空間。

    但這位李闕李縣令卻打破了這個常識。

    他用的法子很簡單——推廣水稻。

    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水稻是南方的作物,小麥和粟米纔是北方的主人。

    但問題是,河內郡諸縣的地理和氣候確實適合種植水稻。

    而且,在試種了水稻以後,還得到了很高的產量——比粟米高三倍,比小麥高兩倍。

    水稻的平均畝產達到了五石!

    就連劉徹初聽也是不可思議,水稻產量雖然很高,但不應該這麼高吧?

    但事實是——他沒有說謊。

    在調閱了大農檔案後,確實如此。

    若只是如此,那麼此人也就不過是一個走運的幸運兒罷了。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李闕在經過試驗,知道了朝歌可以種水稻,產量還這麼高後,他就帶領民衆,在沿河地段開墾了上千頃稻田。

    要知道,北方的粟米和小麥都是不耐澇的。

    所以,沿河的灘塗地和洪泛地,一直都是空着的。

    而他此舉,等於生生的將朝歌的可耕作土地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此舉對整個三河地區都有着強烈的示範作用。

    而這位李闕李縣令,也因此成爲了河內豪族、遊俠與官府相互合作的典範——沒有豪族和遊俠的配合,他一個小小的縣令,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資源,組織起那麼多人力開墾如此多的水田?

    而另一位來自法家的年輕人也給了劉徹不少驚喜。

    這個來自太原的年輕官員,在自己的治下,大刀闊斧的清理商賈多佔的土地,一口氣清理出了上萬畝,真可謂是政績斐然。

    與這些年輕官員對問之後,劉徹對於這個國家的現狀也有了更清楚的瞭解了。

    直到離開甘棠,坐在前往茂陵的攆車上,劉徹都一直在思考和消化着今日的所見所聞。

    張湯卻是特別好奇的在旁邊問道:“陛下,那位朱生打算怎麼解決這蒙師、醫生以及匠人的問題?”

    劉徹聞言,笑了笑,將那本小冊子交給張湯。

    張湯接過來一看,驚訝的嘴巴都合不攏。

    “這……”張湯放下來,嘆道:“未免有些驚世駭俗了吧……”

    “不……”劉徹搖搖頭,笑着道:“朕覺得挺好的!”

    “也很適合當前的天下……”劉徹說道:“總不能說,人醜無人權吧……況且,以貌取人,失之偏頗啊……”

    當前,漢室一直有着傳統,那就是想當官?ok!先照照鏡子。

    假如長的醜,五官都不端正,或者有殘疾,那就對不起嘍!

    歷史上,武帝見到公孫弘,第一印象就是——帥哥啊!

    倘若公孫弘長的歪瓜裂棗,甚至,哪怕只是普普通通,武帝大約都不可能重用他。

    沒辦法,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長的醜,本事就是罪。

    劉徹雖然一直有心改變這個傳統,但奈何,他只是一個皇帝,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

    尤其是選官用官這種事情,說句老實話,能夠處理和選用兩千石就已經很辛苦了。

    兩千石以下的事情,哪怕他有三頭六臂也管不過來。

    所以,漢室天下,每年都上千名因爲相貌而不是才華被直接拒之門外的人。

    而如今,這個朱買臣瞄準的就是這些因爲相貌而不是才華,所以無緣官場的人。

    在他的計劃裏,所有的蒙師都會盡可能從這些人中招募。

    並且,只要這些人在地方幹滿十年,沒有劣跡也沒有犯法,就可以得到官府的保舉,踏入仕途。

    這也算是給這些可憐人打開一扇改變自身命運的大門吧。

    說不定,這裏面就有西漢的戲志才和龐統。

    至於醫師和鐵匠的問題,朱買臣的解決辦法也很有意思。

    由於這兩種人才都直接跟地方百姓的息息相關,而且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積累經驗。

    所以,朱買臣打算用兩條腿推進。

    一方面,在地方上挖掘和招募相關人才。

    一個郡這麼大,總歸是有些醫生和鐵匠的,然後呢,再從郡中選派那些年輕、聰明、好學的年輕人,送到這些醫生、鐵匠門下學習,作爲官派學徒。

    再通過獎懲措施來激勵這些人教育、培養派去的門徒。

    而在另外一方面,則由官府出面,組織一批人,來長安的魯班苑和太醫署進修、培訓,請求魯班苑和太醫署開辦一種短期培訓課程。

    就類似於在安東屯墾團裏的模式。

    不需要教他們什麼深奧的東西——簡單的號脈、診斷和開藥方、辨識草藥/修理和鍛造農具就可以了。

    而這種技術,一般三五個月就可以教會。

    只能說,這朱買臣在安東,還真沒白呆!

    這也讓劉徹堅定了繼續推行屯墾團的模式的決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