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調教大明 > 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
    轉眼間,光陰匆匆而過,已經是萬曆八年秋!

    從萬曆六年到萬曆八年,這期間風平浪靜,大明在張居正這個強力的掌舵者的控制下,一切往着良性的方向發展着。

    兵強馬壯,邊境平安,當然,北虜的幾個部落仍然不安份,戰爭時常發生,但那隻限於邊疆地帶,再也不會出現如嘉靖年間和隆慶初年那樣,北虜兵鋒越過長城防線,一直深入到京師畿輔附近的事情了。

    驛傳,大加整頓!

    法紀,重現森嚴!

    丈田,過半完成。

    條編法,在大半的省份實施。

    國富民強,在這個年頭,是大明最好的年頭之一,哪怕是一百多年的清季之時,還有不少人代代相傳,萬曆年間的平安與富裕!

    物價平抑,隆萬大開海的紅利剛剛開始,民間開始急劇富裕,而白銀流入還不夠多,黃金流出也不算多,所以物資豐富了,物價並沒有如崇禎年間那樣飛漲起來。

    官員的操守,廉潔程度,大有增加。

    考成法下,收取賦稅不再是可有可無,只要達線就可以,所以地方官員不得不得罪地方上的豪紳大戶來收取國稅,結果就是府庫越來越充盈,而丈田,優免,投充等各項政策也一項項的實行下去,國家控制的人力和田地越來越多,收稅當然也就越來越多,從萬曆元年到萬曆八年,庫府中積儲的白銀已經超過千萬兩之多!

    加上時刻儲存在通州糧倉裏的過千萬石的糧食,大明之富強,已經只在洪武和永樂兩朝之下,仁宣年間,因爲永樂的揮霍,論起庫藏之充裕,恐怕還未必如此時這般充足。

    至於民間風氣的開放,刑法的運用得當,政治上因文官當道,哪怕是強勢如張居正也不會如洪武和永樂年間的那般高壓,所以整體上,政治清明的同時,氣氛也相對是良性的氛圍,哪怕是與張居正十分不對盤的大名士王士貞,經常發表攻訐張居正的言論,就如一隻蒼蠅一般,弄的張居正不勝其煩,不過礙於對方是詩壇領袖,也只得忍了。

    總而言之,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時代!

    ……

    “末將見過臨淮侯。”

    “呵呵,是惟功,好,好。”

    “末將見過陽武侯。”

    “唔,惟功你太過多禮了。”

    “末將見過永康侯……”

    “見過隆平侯……”

    “見過永安伯……”

    京營五軍營的公廳之內,滿滿當當,除了定國公徐文壁正中而坐之外,其餘的十餘個侯伯分列左右,都是籠冠貂蟬,身着蟒服或麒麟服飾,公服之中,白紗中單,玉帶纏腰,說不盡的華貴風流。

    今日是京營例行會議的日子,自萬曆六年南城事變之後,朝野之間對京營的重新編訓特別上心,光是廷議就有好幾回了,衆論紛紛,到現在也沒有定議,特別是京營之中營頭衆多,公侯伯之間勢力盤根錯節,除非用超強的強者,使用盤古巨斧將各方勢力全部劈開,然後沙汰老弱,編練精強,朝廷強加投入,一年最少準備二百萬銀到六百萬石糧,再預備無數布匹軍械,這樣好歹能練出二十萬強兵出來。

    這是張惟功的條陳,武將和勳貴們對他的建議完全失聲,甚至勳貴之中,不乏嚴重反感者,只是不便公然反對罷了。

    倒是文官之中,有不少年輕氣盛的官員對此極有興趣,支持的聲音不絕於耳,而很多文官大佬則是與勳貴們一樣保持着沉默,沒有哪一個京卿以上職位的官員,出面表示支持。

    這些情況,當然是在惟功的預料之中,他的情緒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一切事情,都是按着計劃進行而已!

    一晃近三年時間過去,惟功已經年過十六,他的個頭沒有長高多少,比起這幾年又長高了很多的周晉材幾個,他已經矮了小半個頭下去,就算如此,也是比常人高出不少來。

    他的身形,也並沒有更顯彪悍,而是更加的勻稱了一些,只有真正高明的武者,才能看出來這具軀體之中,有些平淡的外表之下,究竟蘊藏着多可怕的力量。

    他的眼神,在以前是銳利無比,現在卻是如一汪深潭,令人一見之後,感覺深不可測!

    種種氣息相加,使這個十七歲不到的青年淵沉嶽峙,站在人前,猶如一座不可觸犯的山巒,舉手投足,猶如天將世靈神一般,神威凜凜,威嚴難犯!

    在廳外,是已經長成青年模樣,年過十八的羅二虎與李青等人,王國峯現在責任重大,部屬很多,已經沒有辦法時刻跟隨着惟功了。

    除了近身的侍衛外,等候在門外的還有張用誠的幾個部下,掛着通事頭銜,負責隨時記錄惟功的命令,形成文書檔案。

    兩年多時間過來,舍人營的一切更規範化,更具有正式的流程,一切,都更加正規。

    惟功的地位,也是從舍人營而來,這個營,已經成爲京營之中的翹楚,不論是軍紀,裝備,訓練程度,戰鬥力,精氣神,已經是公認的第一!

    萬曆六年時,皇帝大婚後到秋季又復大閱,俞大猷的車營大出風頭,論起車營之間的配合,六萬人的聲勢,京營之中,再沒有第二個營頭可以相比,老俞頭因爲此事大出風頭,當然,也成爲京營諸將和勳貴的眼中釘,車營的成就並沒有被重視,俞大猷也沒有機會提督京營或是協理京營,在京營中,仍然是勳貴的世界。惟功能夠提出建議整改京營,也是因爲他未來的英國公的身份,不然的話,勳貴圈和京營武將圈根本就不會理會他。

    當然,那次大閱中舍人營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陣法的演換,整體的軍容,其實都在車營之上,只是惟功心感俞大猷的傳藝之德,故意使車營更上一籌,對此,朝野上下,心知肚明。

    這樣一個極具成就,不論是實戰經驗還是練兵成就都遠在常人之上的少年勳貴,在大明朝野衆臣的眼中絕對是一個妖孽般的人物,若非如此,今日召開的整頓京營的會議,根本就不會叫惟功前來。

    “末將的建議,就是上奏條陳的那些,其餘的,也無甚可說。”

    向衆人一一見禮之後,惟功只是斜睨了撫寧侯朱崗一樣,朱崗氣的胸膛起伏,眼中是明顯的暴怒與惡毒的神采,他在惟功手中多次喫虧,兩人之間的仇怨,根本就解不開了。

    徐文壁苦笑道:“那麼這一次的會議,又要無功而返了。”

    臨淮侯李言恭道:“惟功,你的動作太大,看着痛快,但不大穩妥。”

    其餘各侯伯都是附合此議,均道:“惟功到底是少年,心氣是高,但確實不大穩妥。”

    這一羣人,多是執掌京營一營的侯伯,利益在京營之內盤根錯結,沒有他們的支持,惟功的整改計劃根本不可能成功。

    而惟功的計劃,也正是掘他們的根,重整兵冊,徹底沙汰老弱,兵餉不由各營,而是統一發放,這些條陳一旦實施,他們的鐵桿莊稼就沒有了。

    這些侯伯,祖上都是血戰廝殺得來的勳貴世襲的爵位,但在此時,他們身上不僅沒有祖先絲毫的血勇之氣,連克儉奉公,勤謹守法都辦不到了。

    這已經是兩年多來第三次京營整頓會議,前兩次全部是無疾而終,但惟功知道朝廷的耐心差不多已經到盡頭,當下淺淺一笑,抱拳道:“既然諸位公爺侯爺伯爺都沒有定論,那麼末將就告辭了。”

    “也好,我等也只能這樣復奏上去。”

    徐文壁現在是提督京營,他已經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只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對惟功的提議也並不贊同。

    但除去公事,他也是很欣賞惟功的銳氣和進取精神,當然,惟功的爲人也是爲他所欣賞。這是一種矛盾的心理,在場的侯伯多半都欣賞惟功的能力和爲人,但也討厭他背離勳貴圈,只顧討好皇帝和張居正的背叛行爲,這種心理,當然也是十分複雜。

    徐文壁說了公事之後,展顏一笑,對惟功笑道:“惟功,你已經快加冠,你舍人營的部下們大半都成年了,可以轉到其餘各營任職,你的能力,大家還是認可的,不妨薦一個人接任舍人營坐營,然後你挑一個營吧,給你一兩萬人,總能在短期內再練出一批強兵來……我等也願京營強大,是不是這個道理?”

    這也算是一種妥協,免得鬧到崩盤,在場的侯伯們當然沒有意見,均是點頭表示贊同。

    幼官營和舍人營在惟功的幾年經營下,現有六千餘人,馬匹兩千四百匹,各式刀槍五千餘把,腰刀六百把,工部撥給鳥銃六百餘支,這些兵器,全部也是上等閩鐵打造,製造合格,是難得的上等兵器。整個營,兵強馬壯,但已經多半成年,再留在幼官舍人營就不大恰當了。

    “此事不是末將能夠自專的,還是奏明之後,再由皇上欽定吧。”

    徐文壁緩緩點頭,笑道:“惟功你說的很是,是本公有些孟浪了。”

    他是有收買之心,不過惟功既然表明了態度,大家也就不需要再多說了。

    對惟功來說,他曾經答應朱希忠的是徹底整頓京營,從承諾來說,還有大明的安危來說,以及自己的功業,掌握京營,徹底整頓,這纔是自己的未來。

    徐文壁等人雖然有絕大的權勢,可他也是未來的英國公,從這一方面來說,他誰也不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