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無敵皇孫 >第34章 儲君之位
    “都過了好幾天了,爲何皇上還沒有封你爲王!”

    呂氏忍不住跟朱允炆抱怨起來。

    自從知道蘇墨當上吳王之後,呂氏是真的坐不住了。

    “母妃再等等吧,說不定皇爺爺還在想呢!”

    朱允炆也是在找藉口安慰自己,太子長子的風頭被一個突然冒出來的蘇墨搶了去,他也沒地說理。

    “你現在是太子的長子,這吳王的位置理應是你的,當年我跟太子爺提了多次,他都不願意在皇上面前說!要不是對皇上唯唯諾諾,吳王早就是你的了。”

    但朱標知道這個吳的意義重大,朱允炆不是他真正名義上的嫡子,就算跟朱元璋提了也是沒用的,所以呂氏不管怎麼勸他,他都不願意去朱元璋面前說。

    “事已至此,母妃不要再說了。”

    “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你就眼睜睜的看着儲君的位置被他搶走嗎?你現在可是嫡長子!”

    呂氏生氣的站了起來,朱允炆懦弱的性子讓她非常不爽。

    從小到大,他辦事就沒主見,一直要呂氏在背後相助,纔有了今天的賢德美名。

    “怎麼可能,一個突然冒出來的小子怎能拿走屬於我的位置,我纔是大明的皇長孫!”

    “父王剛死,叔叔們都回來了,尤其是四叔,他在朝中的威望最高。他此番回來定也是看上了儲君的位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先讓他們爭上一爭!”

    朱允炆自以爲是的說了一通,他自從就聰明,沒少被學堂的老師們誇讚,只是這件事上他就是蠢了。

    且不說誰輸誰贏,他鬥不過朱棣是明擺着的事實,若是蘇墨斗贏了朱棣,這儲君的位置就更沒他什麼事了。

    “你三弟回來之後,你倒是也跟着聰明瞭,不用母妃這麼操心了。”

    呂是難以相信這番話是從他的嘴巴里講出來的。

    “兒臣已經長大成人了,不能事事都依賴母妃,將來這大明的江山還需要依靠兒臣呢!”

    母子二人自以爲是的在房內討論到了深夜。

    這些天,朱元璋一直在思考封個什麼給朱允炆好。

    朱允炆除了在一些事情上辦的有些拘謹,總的來說確也還算好的,他是朱標的長子,吳王的位置已經給了蘇墨了。

    他傳來了翰林院的學士。

    “你們給咱說說,朱允炆在翰林院的表現如何?”

    朱元璋雖是草莽,對這些文人確還是非常信任的。

    劉三吾和方孝孺都是大明士人的代表,尤其是方孝孺,還是宋濂的學生。

    朱元璋對宋濂很是敬重,雖然他是一介莽夫,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後人能夠文武雙全,宋濂就被他請來爲太子朱標講經,明朝的禮儀多是其制定的,可見這些文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臣以爲太子長子,有太子之風範,待人溫和仁厚,對待羣臣百姓亦是如此!”

    朱元璋在心裏則是冷哼了一聲,當年他帶朱允炆出宮的時候那樣嫌棄百姓,他都是看在眼裏的,這樣的人在他眼裏就不是愛戴百姓的人。

    劉三吾身爲朱允炆的老師是很喜歡這樣謙和有禮的學生的。

    方孝孺則是剛來翰林院不久,對朱允炆沒有過多的瞭解。

    “雖然太子長子仁厚賢德,但是吳王這些年在鳳陽府的作爲,臣略有耳聞,百姓對他無不稱讚。”

    方孝孺明顯是比較中立講話的。

    方孝孺從小便聰明好學,拜入宋濂的門下,當年朱棣進京之後,滿朝的文武百官都對他俯首稱臣,唯獨他不願意。

    不管朱棣如何勸說,他就不肯起草詔書,不肯投降,而後朱棣氣不過,就將他凌遲殺害了。

    這樣氣節不管是在何時都是少有的,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看重他。

    “你們認爲,皇儲之位該由何人來?”

    朱元璋沉聲問道。

    “臣等不敢妄言!”

    “咱叫你們來說不是聽你們說這些的,再說了這裏只有咱三個人,你們只管說就是了,咱不會怪罪你們的。”

    二人心中始終有些忐忑,不敢輕易張口。

    將來是經他們之手起草詔書,朱元璋問他們意見也是理所應當的。

    “皇上的意思是要從太子長子和吳王當中選出一位嗎?”

    “咱是有這個意思。”

    “按嫡血統來說,吳王朱允熥最有資格!且吳王這些年來的表現深得民意。”

    “臣不這麼認爲,太子長子最像太子爺,仁厚賢德,這樣的人繼承大統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他們二人的看法並不統一,這讓朱元璋很是頭痛。

    他心裏偏向蘇墨,但是他要當上皇太孫就贏得大家的認可,這也就是朱元璋爲何沒有直接封他爲皇太孫,而是吳王的意思。

    還有就是朱元璋的兒子衆多,秦晉燕三王是除了朱標之外,他最喜愛的幾個孩子,各個都揹負戰功,他也曾想過立其中一人爲太子。

    朱標一死,朱元璋其餘的兒子心裏也是蠢蠢欲動,尤其是朱棣。

    這麼多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戰,他雖偏愛蘇墨,但是論功勞還是朱棣的最大。這些年來爲大明的付出,他是看在眼裏的。

    “那麼咱其他的兒子呢,你們有什麼看法?”

    “萬萬不可!”

    二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朱元璋聽了,臉頓時就黑了。

    “怎麼!其他兒子難道都不行嗎!他們各個戰功顯赫!那裏差了!”

    “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王爺們都是非常優秀的。”

    “那你給咱說說,是什麼個意思。”

    “皇上當年說過要立嫡不立長,秦晉燕三王都手握兵權,尤其是燕王,在軍隊這種的威望極高,且他們三王都不是嫡子出身,若皇上立秦王,那麼戰功赫赫的燕王定然不肯,皇上若是立燕王,太子爺以逝,秦王就是長子,他如何能願意!”

    “只有立皇長孫才讓王爺們都信服!皇孫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勝任皇太孫!”

    朱元璋點了點頭,聽起來是有那麼點道理。

    “那你覺得皇孫能夠壓制的住這些叔叔們嗎!”

    這是朱元璋最擔心的問題,雖然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有名正言順的資格當上儲君,但其餘王爺們手裏都有兵權在握。

    “臣認爲吳王可!吳王在鳳陽府辦案之手段皇上是清楚的,而太子長子常年在深宮之中。”

    方孝孺很是認可蘇墨的能力。

    “太子長子的賢明傳播在外,身份正統,深得百姓的愛戴,王爺們怕是也不敢作亂,臣認爲太子長子更適合!”

    “既然如此,你們在學堂之中好好看看他們誰更爲合適!”

    “退下吧,今日之事不得跟任何人提起!”

    “遵旨!”

    這幾日朱元璋都沉浸在悲痛當中,等他們二人走後纔想起來朱允炆還沒封王,當即擬了旨意。

    “太子長子-朱允炆,仁厚賢德,深得朕心,封賢王!”

    “孫兒領旨謝恩!”

    朱允炆在東宮脖子都快要等長了,總算是等來朱元璋的旨意,要是今日還不來,宮內的人只怕會在背後亂嚼舌根。

    宣讀旨意的人走了之後。

    “這個賢字跟吳字可是差了很大,看來皇上有意將皇太孫的位置給朱允熥!”

    呂氏的臉色一下子就不好看了。

    “現在一切未成定局,兒臣還是有機會的,母妃不要擔心!”

    朱允炆對自己依然很有信心。

    他知道立儲君一定會經過翰林院那幫讀書人的意見,而他深受那些學士的喜歡。

    “日後你在學堂一定好好表現,壓他一籌!皇上真是太偏心了,你可是他的皇長孫,竟然先立了朱允熥。”

    呂氏覺得朱雄英死了這麼多年,朱元璋還是沒把朱允炆當嫡子看待。

    “這母妃就放心吧,他一直生活在宮外,學問一事怎麼會比的上兒臣!”

    朱標的兩個兒子都已經封王,朝堂上的官員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站位。

    秦晉燕三王因太子的事情回來之後,都沒有馬上前往自己的藩地,還是被朱元璋下令攆走的。

    太子一死,誰都有機會成爲儲君。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些王爺們又怎麼會錯過。

    朱棣的人已經開始向朱元璋進言立他爲儲了。

    朱元璋也是頭疼的很,立儲的事情一日沒定下來,大明江山就一日不穩。

    王府之內,一個身姿挺拔,長相魁梧的漢子正在用力揮刀,所到之處皆被剷平。

    男人將刀揮過一旁的大樹。

    “咔嚓!”

    大樹就轟然倒塌了。

    “京中可還有消息傳來?”

    朱棣陰沉着臉說道。

    “啓稟燕王,皇上剛剛下令,封太子長子爲賢王。”

    “哼!區區賢王怎比的上吳王,我爹對大哥還是真是偏愛!就連大哥的嫡子都可以受封吳王!”

    他猛地將刀插進泥土之中,難解心頭的氣氛,他戰功如此顯赫都還只是區區的燕王,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竟騎在他頭上。

    “王爺息怒!”

    “如何能息怒!馬上叫姚住持過來!”

    洪武十五年的時候,馬皇后病逝。

    朱元璋挑選了很多高僧來誦經祈福,其中就有姚廣孝。

    誰知他跟朱棣一見如故,隨後便請求隨朱棣到北平。

    “卑職馬上就去!”

    姚廣孝經常出入燕王府,府內的下人都知道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對他也是極其尊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