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古滇探祕 >第78章 青銅閘道
    一行人不知爬過多少岩石,涉過多少險灘,轉過多少彎道,在他們精疲力竭得快要失去動力的時候,腳下的巖壁下方,突然又出現一條流速不大的暗河。

    “咦?你不覺得這附近的暗河突然多起來了嗎?”緊隨莊嶠的黃洛洛不禁心生疑問。

    “暗河多的區域,無非兩種情況。一是附近有容納它們的更大河流,二是一旦有暗河的存在,說明還有路可走。現在我們一直在往南走,方向是沒錯的。”莊嶠一邊回答,一邊帶着衆人攀上了一段巖路。

    沿着這段陡峭的巖壁道走到盡頭後,在射過去的手電筒光芒中,他們猛然發現離得不遠的巖壁下方有個洞口。如果不仔細看,那洞口幾乎就和巖壁一個色,黑乎乎的讓人辨不清楚。

    “有長得這麼規整的原生巖洞嗎?像誰打鑿過一樣。”走在最前面的莊嶠開了句玩笑。

    然而,他很快發現,這並不是玩笑。

    在衆人手電光的聚焦下,他看清楚了,那確實是一個有着明顯人工痕跡的正方形洞口。

    這地方怎麼會出現像是被打鑿過一樣的巖洞呢?

    洞口就在下面,想要下去看簡單多了。

    先是攀巖高手李牧野下去了,跟着是莊嶠。

    等他們兩個靠近了黑乎乎的洞口,湊近細看,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天爺!

    這竟然是道人工閘門。

    閘門上,分明鐫刻着三個古滇文字:滇.元年。

    這不就是嘗稷滇國的新年號麼?

    莊嶠還以爲是長途跋涉久了,出現了幻境,忙揉揉眼睛又睜開。錯不了!這確實是道人工打鑿的巖洞,那烙着古滇年號的文字,正被李牧野一字一字的朗讀出來。

    這麼說,這裏已經是古遺城了?

    這消息像平地響起的一聲驚雷,讓巖壁上下的隊員頓時歡騰起來。在莊嶠和李牧野的幫助下,上面的三人很快被接應到洞口前。

    近距離觀看這個正方形的洞口,除了打鑿工藝的精湛外,更讓餘伯泉喫驚的是,眼前的這道弧形閘,不僅在考古史上極其罕見,還全由青銅所鑄,其價值不可估量,何況還是二千多年前的東西。

    這絕對是古董中的古董!極品中的極品!

    此時此刻,最亢奮的莫過於教授。

    在他興致勃勃的介紹下,圍觀着的幾個年輕人才弄懂。原來古代截流輸送系統是長這模樣的,尤其是其中的部件,什麼截球伐、調環伐、導引伐、逆流伐、和分流管、溢流管、泄壓管等部件和設施,簡直讓他們歎爲觀止。

    看着身邊這幾個小年輕對古人的這些配置,一個個孤陋寡聞的,教授笑笑,又接着補充:“你們看,這個弧形閘門的功能,主要用於水庫、河流、蓄水池的攔截或排泄系統。多用以調節流量,控制上、下游水位、宣泄洪水、排除泥沙或漂浮物等,是水工建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工建築物?”莊嶠驚道,像猛地想到了什麼。

    “對,在古代也通用於城池建設。”見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教授耐心的解釋。

    “城池建設?您是說,古代護城河的截流裝置用的就是這個?”

    “嗯,也可以這麼講。”教授點頭。他不知道,莊嶠這個年輕後生的思維又跑哪去了。總之,這青銅閘的出現,確實使他們有了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鵲躍心情。

    對於教授剛剛的答覆,莊嶠幾乎要歡呼了。

    如果他所言屬實,那麼連接青銅閘的上面,應該就是古遺城。不過,莊嶠極力按壓着內心的喜悅,沒有宣稱。他知道,在沒拿到證據之前,一切都是虛幻。

    於是,他決定,隊伍就沿着這個巖洞往裏走,直到找到這青銅閘的源頭。

    果然,往洞裏走出一段後,他們找到一條延向更深層的通道。

    這是一條向上的、緊靠着巖壁,有明顯人工打磨痕跡的岩石小道。透過這些被磨損過的石頭路面,他們的眼前,彷彿看到千年前行走在這條石道上的那些古人身影。雖然畫面很虛幻,但至少說明,這裏確實離古遺城不遠了。

    想到這些,跟着莊嶠一路往上爬的隊員們,一個個腳下的步子也輕快起來。

    然而,攀爬了好長一段巖道路後,一直也沒有看到盡頭。

    正當落在最後面的李牧野又開始報怨的時候,前面的莊嶠突然發現巖道兩壁變得潮溼無比。這一發現,讓他對自己之前的判斷更加增添了一份信心。

    爲給隊友們鼓鼓勁,他停了下來,指着已有水紋滲出的一段巖壁讓他們看,並解釋道:“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分佈最廣泛的地區,尤其是以高源湖泊最多的滇中。這種地貌的地底下,一定有流動的水和衆多有孔隙、裂隙的岩石,然後水會透過岩石的裂隙不斷滲下來,就形成岩溶作用。岩溶作用愈強烈,溶洞就越大,地下管道就會越多,喀斯特地貌發育也會越完整,並且會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環網,所以通常會是洞連洞、道通道的情況。這也是滇王嘗稷爲何要選址在這種地域的重要條件之一。”

    “小嶠,按你剛纔所說,那我們極有可能處於滇中的地底下了?”聽聞他的一番話,餘伯泉很是驚疑。如果莊嶠所說的成立,這種地域模式倒非常符合歷史上古滇國的發源地滇中了。

    “沒錯,按羅盤上的地理數值進行推算,我們此時應該在滇中境內,而這巖溫應該在零下,遠古時期這裏應該是古海水浸泡過的地方。“

    “怎麼講?”

    看到後面的人全都屏息靜聽,再次停下腳步的莊嶠,伸手往近身的巖面上摸了摸,接着說:“要是我沒說錯,你們看,像這種溶洞裏通常會附着大量的鹽分,冰川融水流入地下暗河時,流經地已經稀釋掉一部分鹽分,所以水中含有少量的鹽分纔會導致巖溫降低到冰點。”

    聽他這麼一說,身後的幾個人立即伸手感觸了一下巖面,果真如此。

    這時候,他們越往上走,四周漆黑的山岩越多,兩壁也顯得更加的潮溼,水汽也越來越大,看這這樣子,似乎快要到盡頭了。約摸又走了半個多小時後,腳下的巖道越來越滑膩,潮溼的味道也越來越濃郁。

    隱約中,還能聽到水波逐浪的聲音……

    當一行人爬上一道高坎後,猛然,莊嶠打到前方的手電光突地一下變得空茫起來。

    原來,已到巖洞的盡頭。

    走出洞口,他們來到個平臺一樣的地方。在手電筒有限的照射範圍內,讓人很明顯的感覺出這裏是一個超巨大的空間。究竟有多大,手裏的光源有限,根本就照不到邊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