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司馬 >第 594 章 (五):遠調
    公元251年(魏嘉平三年、吳太元元年)十一月,舊病纏身的吳國大帝孫權,在南郊祭祀天地之後突發風疾暈厥,羣臣立刻護送其返回建業皇宮。

    此時臥榻不起的孫權已經預感到自己即將命不長久,他想到了被自己廢黜的太子孫和,開始爲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而後悔,於是他心生召回孫和的打算。

    然而此時的吳國朝政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魯王孫霸被殺之後,孫魯班和諸葛恪暗地裏和孫峻、呂據等人達成了政治同盟,慫恿孫權立孫亮爲太子,並且讓他迎娶全琮之侄全尚之女爲太子妃,從此開始漸漸架空了孫權。

    在孫權發出召回孫和的詔書之後,孫魯班等人立刻派人前去攔截,並且開始嚴密防範孫權和孫和。當時孫魯班想要一不做、二不休,想要暗殺孫和來徹底解決這個心腹大患,可是卻遭到了諸葛恪的反對,他認爲如今正是關鍵的時候,若是孫和莫名其妙的死了恐怕會惹人非議,更會影響他們的聲譽,導致孫魯班最終放棄了這個念頭。

    病危的孫權雖然身體不能動彈,但他很清楚孫魯班暗地裏在搞什麼鬼,孫亮的年紀還小,孫魯班正是因爲想要操控他所以纔會竭力輔助其爲太子,爲了避免吳國的江山社稷最終毀在她的手中,孫權在召回孫和不能的情況之下,只能選擇靠得住的輔政大臣。

    他找到了孫峻和孫綝商議,詢問誰能堪當輔政大臣之重任。

    孫峻推薦諸葛恪、孫弘一起輔助孫亮,可孫權認爲諸葛恪剛愎自用,其能力不足以堪當此任,他又突然詢問孫峻和孫綝說:

    “你們說陸抗怎麼樣?”

    孫峻和孫綝聽後面面相覷,沒想到孫權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孫峻短暫思量一番之後對孫權說:“陛下,陸抗雖爲陸遜之子,也頗有治軍統兵之才,但他在朝中的威望遠不如其父,若是將其提到輔政大臣的位置上,恐怕難以服衆...”

    撇開孫峻個人的算計不講,至少他所說的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陸抗的資歷是無法和諸葛恪相比的,所以孫權明着也就不再提起這件事了。

    然而孫權也並沒有採納孫魯班極力推薦全琮的建議,最終他選擇了大將軍諸葛恪和中書令孫弘、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以及侍中孫峻共計五人爲託孤之臣。

    臨終之前,羣臣皆來探望孫權的病情,同時祈求他早日康復。

    在陸抗前來探病的時候,本來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孫權突然間精神了起來,他屏退了左右,和陸抗單獨相處於自己的寢宮,並握住了陸抗的手涕淚縱橫的說道:

    “過去朕聽信讒言污衊了你的父親,這對你父親來說是很不公道的,如今你的才能遠勝於諸葛恪卻屈居於他之下,這對你也是很不公平的,朕死之後萬一諸葛恪不堪重任,吳國還需要你來鼎力扶持,畢竟,吳國的基業也有你父親的一份心血在裏面啊!”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孫權這個一生都活在內外算計的帝王,臨終之前終於在陸抗的面前吐出了自己的真心話。

    而陸抗雖然痛恨眼前的人逼死了自己的父親,但父親生前爲東吳的安寧嘔心瀝血,自己身爲他的兒子也應當完成陸遜的遺願,因此他握着孫權的手動情的回答道:

    “請陛下放心,只要陸抗還活着一日,就會力保吳國疆域不受敵國侵蝕...”

    得到了陸抗這樣的保證之後,孫權這才放心的閉上了雙眼。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吳神鳳元年)四月,吳國大帝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孫權的去世,意味着最後一位三國之一的開國之君也不復存在,標誌着以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三國初期階段徹底宣告終結,從此三國的實力將會重新進入新的度量器之中...

    孫權去世的消息震驚的魏蜀兩國,蜀國擔心的是孫權去世之後吳國的對外政策會不會發生變化,直白一點說就是孫權的去世,到底會不會對吳蜀之間的聯盟產生不利的影響。

    而對於魏國的掌權者司馬師來說,以諸葛恪爲首的北伐堅定派一定會堅持孫權生前所訂立的國策,或許他不會熱衷於保持先前和蜀漢的聯盟,但力主北伐曹魏的決心是不會變的。

    與其等到他們調整好國力來動手,比如先下手爲強。

    事實證明司馬師的預感是正確的,孫權去世後不久,掌握全國兵權的諸葛恪當即命人重新修築東興大堤,並且留全端守西城(西關),命留略守東城(東關),防止魏軍進攻,同時也在爲全面進攻魏國積蓄力量。

    與此同時,守衛淮南的鎮東將軍諸葛誕也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他趁着回京述職的機會,連忙對司馬師提出了南征吳國的戰略思想:

    他認爲諸葛恪比起吳國的前幾任軍事統帥來說都要顯得激進而又危險,這樣一個人等他喘過氣來的話,對於魏國的威脅是非常大的,必須要趁着孫權去世、吳國新喪的有利態勢對吳國發起進攻,從而徹底解決東吳的隱患。

    司馬師是個很謹慎的人,他不會輕易做出的魯莽的舉動,必須要從大局來考慮纔行:

    “公休,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也想要趁此良機擊潰吳國,然而孫權的去世不光是對吳國打擊重大,連對我們也是一個大大的猝不及防,我們各方面的準備都不足,諸葛恪既然已經提前修築了東興大堤,可見他對我們有可能的進攻是早有準備,真要是打起來的話,誰勝誰負還很難預料...”

    立功心切的諸葛誕仍舊沒有放棄:

    “依末將來看,諸葛恪的才能遠不如陸遜,甚至還比不上他的父親諸葛瑾,對付這樣一個人即使不能起到突然襲擊的效果,也一定能夠獲勝的。”

    接下來諸葛誕拿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地圖攤在了司馬師的面前:

    “眼下諸葛恪將防守和進攻的重點全放在東興,我們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做出以下部署:其一,命令王昶進攻江陵,毌丘儉領兵攻打武昌,等到諸葛恪的注意力被他們分散而將兩隻拳頭分別伸向江陵和武昌之時,便可由末將率領主力直撲東興,一舉突破吳軍的防禦重地。”

    其實在諸葛誕來見自己之前,司馬師就已經先後接到了徵南大將軍王昶、徵東將軍胡遵、徵南將軍毌丘儉所發來的書函,內容大體也是應當趁這個機會南下伐吳,但在具體如何進攻的戰略規劃上卻各有不同。只不過司馬師沒有告訴諸葛誕罷了。

    聽完諸葛誕的分析之後,司馬師點了點頭說道:

    “公休,你說的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可此次出兵伐吳非同小可。這樣吧,你容我先仔細思量一番,等過段時間我再找你談這個問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