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司馬 >第 598 章 (九):東興
    ???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十二月初,曹魏伐吳的三路大軍均已經按照原定計劃向南進發。按照諸葛誕在戰前所向司馬師提出的建議,由王昶和毌丘儉分別對南郡和武昌發起攻勢,而司馬昭、諸葛誕和胡遵所率領的真正主力則隱祕從壽春出發,日夜兼程的趕赴東關。

    然而就在大軍行至合肥之時,身爲監軍及東路軍統帥的司馬昭卻突然下令大軍暫停行進,這讓身爲此次征伐首倡者,同時又兼任攻取東興主將的諸葛誕非常不解,爲此他親自來到了司馬昭的帳中當面質詢。

    當諸葛誕掀開帳幔之後,發現司馬昭正在和前來稟報軍情的斥候說些什麼,而司馬昭一看到諸葛誕前來,立刻終止了和斥候之間的談話,而是從他的手中接過了竹簡:

    “好了,這裏沒有你的事了,先下去吧。”

    斥候領命離去,隨後司馬昭問神情嚴肅且緊張的諸葛誕說:

    “公休將軍神色匆匆,找我是有什麼急事嗎?”

    諸葛誕拱手對司馬昭行禮,同時回答道:

    “啓稟監軍,末將有一事不明,特地前來前來請教。”

    雖然諸葛誕在口吻上還是保持着剋制,但司馬昭卻一眼就看出了他內心的不滿和疑惑,於是便問道:

    “將軍但說無妨,本將洗耳恭聽。”

    得到了司馬昭的允許之後,諸葛誕便開門見山的說:

    “敢問監軍,爲何大軍行至此地卻停滯不前呢?要知道大將軍給予我們的任務是主攻東興,正所謂兵貴神速,我們應當日夜兼程的奔襲纔對。”

    司馬昭笑着回答說:

    “公休將軍所言甚是,本將正是因爲出於這一點考慮纔會暫停行軍,據剛剛傳來的軍情來看,王昶纔剛剛抵達江陵外圍,只是零星與吳國的守軍發生交戰,而毌丘儉則還未到達武昌,吳軍的視線還未被他們完全吸引,此時若是我們再貿然向前進軍的話,可能會破壞先前所制定的計劃,更會讓諸葛恪察覺到了我們真正的意圖。”

    這番話令諸葛誕沒有反駁的餘地,可依靠着敏銳只覺得他仍舊感覺司馬昭的用意似乎並不單純,他認爲司馬昭對於此戰的態度有些消極。

    就算內心有再大的不滿,諸葛誕也只能暫時將個人的情緒隱藏起來,畢竟站在他面前的,是司馬師親自指派的監軍,更是自己的頂頭上級。

    很快,毌丘儉的人馬也到達了指定位置,奉命對武昌城發起了大規模的佯攻。

    而東吳對此也迅速做出反應,起初諸葛恪並沒有察覺到隱祕駐紮在合肥的魏軍主力,而是立刻下令讓鎮守荊州的陸抗整飭軍力準備應敵。

    諸葛恪認爲陸抗畢竟還不成熟,憑藉他一個人的能力恐怕難以抵擋王昶和毌丘儉這兩員老將的輪番進攻,於是他打算親自帶兵去馳援。

    可就在這個時候,遠在江陵的陸抗卻派人星夜傳信於諸葛恪,對他闡明瞭王昶和毌丘儉看似對荊州的東西兩面發起圍攻,但魏軍的真正用意必然是以此爲疑兵,等到吳國的大軍被調動到荊州時,真正的魏軍主力會趁勢對東興、濡須一帶發起突襲,到時候吳軍必然是首尾難顧,一旦魏軍突破長江要塞,情勢就會危機萬分。

    行文的最後,陸抗對諸葛恪立下了軍令狀,向其保證魏軍無法掠取荊州的一寸土地,否則陸抗本人願意提頭來見。

    對此諸葛恪是心懷猶豫的,他認爲陸抗的話有些道理,但又不是十分喫的準,於是便問帳中的其他將領意見:

    “諸位將軍對此有何看法?”

    這時老將丁奉站了出來對諸葛恪說:

    “啓稟太傅,老臣認爲幼節的觀點十分正確,南郡和武昌的魏軍發起進攻已有數日,可他們卻始終沒有什麼成果,可見他們的目的是爲了給我們造成情勢危急的壓力,迫使您調動我吳軍主力西進馳援,此等心計不可謂不歹毒啊。依老臣之間,太傅應當親自率領我吳軍主力率先抵達東興做好防備,因爲正如幼節所言,魏軍真正的主力必然會以此爲突破口!”

    丁奉的話引起了諸葛恪的深思,他最終拿定主意,轉道向北前往東興迎敵。

    不久,諸葛誕和胡遵的七萬大軍抵達了東興,可當他們到時才發現,吳軍早已經把守住了東興周邊的各處要塞隘口,正嚴陣以待魏軍的進攻。

    看到這幅情景諸葛誕惱怒不已,他對着身旁的胡遵說道:

    “當初監軍不聽我言,致使錯過了絕佳的戰機,如今吳國已經有所防備,再加上東興防禦工事如此之堅固,我們想要達到最初的目的看來是難上加難了...”

    站在胡遵身旁的胡奮敏銳的覺察到了諸葛誕內心的不滿,他也將諸葛誕的話幾乎是一字不差的彙報給了司馬昭。

    司馬昭聽後淡淡笑道:

    “我耽誤了人家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難道還不需人家發達牢騷麼?”

    說罷司馬昭有轉過身對胡遵說:

    “我倒是對諸葛恪這麼快就對諸葛誕的戰略有所察覺感到驚訝,據我所知他應當沒有這麼高的見識才對。”

    胡奮答道:

    “看出諸葛誕“聲東擊西”之策的人並非是諸葛恪,根據我們派出的細作回報,諸葛恪原本是打算親自帶兵前往荊州增援的,但是鎮守荊州的陸抗卻火速傳信於陸抗,對他闡明瞭我們位於江陵和武昌的進攻,是爲了吸引吳軍主力西調增援的佯攻,而我們真正的進攻方向,應當是濡須和東興一代,所以諸葛恪纔會改道北上駐防東興。”

    “陸抗?就是陸遜的兒子?”

    聽完了胡奮的話後,司馬昭不由的挑起了眉毛:

    “‘鸞英’後繼有人,看樣子陸遜死後吳國的英才並沒有因此而斷絕,只要有他在,想滅吳國實在是太難了,說不定到我死的那一天都看不到呢...”

    眼前的局勢對魏軍已經很不利,但諸葛誕不想就這麼放棄,他仍舊堅持出兵,在得到了司馬昭的同意之後,他和胡遵下令緊急鋪設浮橋渡水,登上了東興大堤之後分兵兩步攻取東西二關,然而先前所構築的城寨攻勢堅固,在全端和留略的堅守之下,魏軍進展緩慢。

    面對魏軍兵力分散、攻城受阻的局面,老將丁奉認爲時機已到,於是建議諸葛恪派遣一支精兵繞過陸路,由水路繞道敵人的側後方實施突襲,專心攻城的魏軍必然不會料到吳軍還敢偷襲,同時在派遣右將軍呂據實施戰略迂迴,配合丁奉夾擊被困於東關的諸葛誕。

    諸葛恪同意了丁奉的意見,於是丁奉率領三千餘人冒着鵝毛大雪,藉着西北風的幫助僅靠兩日便到達了指定位置,佔據了徐塘,而呂據也悄悄開始行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