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執掌大明朝 >第264章加銜與實職
    七月下旬,洪熙帝的大喪結束,在宣德帝主持的第一次朝會上,楊士奇被晉升爲少保,楊榮和金幼孜爲太子少保。追書必備

    這可謂是一個歷史性的變革,不僅使得內閣大學士通過加銜再度提升了品階,而且內閣首輔楊士奇由於少保的加銜,在品階上已經超過了那些加銜低於少保的六部尚書。

    洪熙帝時,爲了提高內閣的地位,給正五品的內閣大學士都進行了加銜,以提高其官階。

    於是,楊士奇兼禮部左侍郎,楊榮兼太常寺卿,金幼孜兼戶部右侍郎,官階從正五品躍升爲正三品。

    有一點必須要明確的是,大學士“兼”的尚書、侍郎等職務爲虛職,只是一個加官而已,用來提高本身的品級,並不處理所加官職部院的事務。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內閣是一套機構,內閣閣員在文淵閣當值,擁有着大明政務的議政權。

    而府六部是另外一套機構,尚書、侍郎和都督在各大部院衙門當值,擁有着大明政務的行政權。

    雙方是兩套平行的系統,互不統屬,各司其職。

    先不說有人要是同時在這兩個機構擔任要職的話會分身乏術,如果相互間可以進行兼任的話,那麼也沒有必要設立內閣了,直接讓六部尚書來充當內閣閣員的角色皆可。

    可如此一來,議政權和行政權還是都落在了六部的手裏,使得六部權力過大,容易滋生yankuai,尾大不掉,故而皇帝要進行分權。

    必須要先說明的是,禮部尚書的情況有些特殊,另當別論。

    因此,內閣和六部的關係就很好理解了,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

    至於後來爲何內閣時常會凌駕於六部之上,要想弄清楚這裏面的關係,還要從內閣的特殊性質來說起。

    內閣成立之初只是皇帝的祕書機構,內閣的閣員並不一定要在五府六部裏做過事情,例如楊榮和楊士奇,就從未在六部裏擔任過職務,而是以翰林的身份直接入閣。

    後來,由於內閣權勢日盛,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規定只有翰林出身的侍郎、尚書纔有資格入閣,這就使得內閣和六部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了起來。

    而一旦六部的侍郎、尚書入閣後,那麼他們將從六部離職,不再擔任六部中的職務,會有新的尚書或者侍郎來取代他們,不過他們在六部的職務通常成爲一種表示榮耀的加官。

    例如,嘉靖二十三年,吏部尚書許贊在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後,吏部尚書一職由熊浹接任,這意味着許贊不再是吏部的人。

    入閣後,許讚的身份是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由此一來,大明看上去就有兩個吏部尚書,但由於許贊是大學士,故而他的吏部尚書只是一種加官,並不能干涉吏部的部務,吏部的部務由熊浹主管。

    進入內閣後,許贊手中的權力大減,這使得他不由得哀嘆,“何奪我吏部,使我旁睨人!”

    故而,許贊在嘉靖二十四年就引職乞休,並且忤逆了嘉靖帝讓他留任的旨意,落職閒住,足見其在擔任吏部尚書和大學士時權力待遇的巨大反差。

    通常來說,吏部尚書位於六部尚書之首,號稱“天官”,故而吏部尚書一般不入內閣,以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而以次之的吏部的侍郎入閣。

    因此,像許贊從吏部尚書的位子上入閣其實已經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現象。

    而那些掛着吏部尚書頭銜的大學士,基本上都沒有在吏部擔任過尚書,只是一種表示榮譽的加銜而以。

    在六部尚書中,最爲清閒的禮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反而最容易入閣,而禮部尚書通常會成爲首輔。

    如果六部的官員入閣後依然“兼任”着六部的職務,其在六部的職務沒有被新任的官員取代,那麼官銜之間就不能用“兼”字,而是用“掌”或者“判”等差遣用詞。

    以高拱和方獻之爲例,兩人是大明歷史上僅有的兩個以吏部尚書入閣,並且還依舊在吏部擔任着尚書的人,名爲“掌”部事。

    不過,方獻之很快就不再兼任吏部尚書,而高拱則屬於隆慶皇帝的特殊照顧。

    至於嚴嵩和張居正等人,他們擔任大學士的時候雖然都有吏部尚書的頭銜,但那是加官而已,並不負責吏部的事務,吏部有一位實職尚書在處理日常事務。

    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禮部事務清閒,而且權力有限,故而禮部尚書入閣後時常會保留其禮部尚書的職務,既是內閣的大學士,同時也是禮部的尚書,屬於特例。

    洪熙帝時,楊士奇、楊榮和金幼孜的官階還位於六部尚書之下,與六部侍郎平齊。

    以楊士奇爲例,他擔任大學士只是正五品的官階,加官禮部左侍郎後成爲了正三品的官階。

    當然了,楊士奇的禮部左侍郎是一個加官,並不是實職,故而不管理禮部的事務,禮部的事務由一名實職的禮部左侍郎處理。

    正是由於有這種加官的體系,故而明朝歷史上同一時期會出現幾個人擁有同一職務的現象,不過其中只有一個人的官職是實職,其他的都爲虛職,屬於加官。

    少保屬於三孤,即少師、少傅和少保,是從一品的榮譽官職,只用來晉升官銜,並沒有實際的職務。

    故而,有了少保的加銜後,楊士奇的官階已經提升爲了從一品,超過了六部尚書的正二品官階。

    縱觀有明一代,正二品已經是官員的頂級官階,至於從一品的和正一品的能獲得者非常少,通常是死後追授,再或者是享受無上的皇**。

    因此,六部中只有兩個人的官階位於楊士奇之上,那就是有着少師頭銜的吏部尚書蹇義,以及有着少保兼太子少傅頭銜的戶部尚書夏元吉。

    即使有着太子太保頭銜的禮部尚書呂震,官階都要位於楊士奇之下,因爲少保和太子太保雖說都是從一品的榮譽官職,但是少保屬於三孤,位於太子太保的太子三師之前。

    說到三孤和太子三師,那麼必須要明確明代正一品、從一品和正二品的榮譽官職體系。

    正一品有三公:即太師、太傅和太保,除了極個別人外,只有死後追授。

    從一品有兩個:三孤和太子三師。

    三孤即少師、少傅和少保,太子三師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其中三孤爲尊,位於太子三師之前。

    正二品有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在這些榮譽官職體系裏,同一級中,“師”爲尊,“傅”次之,“保”末等,由此給官員進行排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