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白龍 >第260章 高達
    老李的人生以《清日乙巳條約》作爲終點,總算避免了抱憾而亡的悲哀,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是向上揚起的,是一雪前恥的,這是他個人的終點,卻是國家的轉折點,有的人死去了,更多的人還在風雨兼程。

    內閣奏請皇帝給李鴻章追贈太傅頭銜,晉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在京舉辦隆重葬禮,靈柩發還合肥老家安葬,老李的兩個兒子李經方和李經述也都得到了晉升,做爲撫卹。

    一品大員的逝世爲條約增添悲壯肅穆的氛圍,在京大員們全都送了輓聯,其中擺在最顯要位置的自然是皇帝和內閣張首輔的輓聯,但是當慈禧太后的輓聯抵達現場後,其他人的就都黯然失色。

    雖然西太后只是一個被軟禁起來的政治鬥爭失敗者,但她畢竟執掌大清近乎半個世紀,威望無人能敵,老佛爺和李鴻章是半輩子的君臣,老李走了,慈禧眼瞅着也沒多少時日了,同齡人的凋零更能讓人黯然。

    此刻的紫禁城中,慈禧仰望着寧壽宮上方的天空,聽着外面隆隆炮聲,那是爲老李葬禮而鳴響的禮炮,也許下一次鳴炮就是爲自己了,短短數年,變了人間,自己所代表的那個大清已經隨風而去,現在立於世界的是嶄新的大清。

    可惜,自己也許看不到登頂時的大清了。

    伊藤博文沒有參加李鴻章的葬禮,他着急忙慌的往回趕,回國落實條約的實施。

    人還沒到,電報先到國內,果然引發軒然大波,日本各界紛紛表示這是奇恥大辱,絕不能接受,更有人痛罵伊藤博文是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東京街頭,到處是激憤的演說者,無知民衆受到蠱惑,振臂高呼,呼籲革命。

    船到長崎,當地警方如臨大敵,因爲條約中規定長崎將會劃出一片地域給清國做租界,所以長崎人民的憤怒更甚,數百名警察手持長棍阻止憤怒的人羣衝進港口。

    伊藤博文就沒敢登岸,當局擔心港內工人對他不利,於是在英國船和國內船之間搭上跳板,供首相大人轉船,堂堂首相在國內都要如此小心翼翼,伊藤不由得感受到了當年李鴻章的心情。

    國與國之間,和人與人之間其實差不多,逼人太甚雖然暫時獲利頗豐,但是收穫的仇恨也是一樣的多,這種仇恨或許會綿延百年千年,子孫後代都要揹負,長遠看其實是划不來的。

    在複雜的心情中,伊藤首相的船從長崎開到東京灣,這邊同樣氣氛緊張,首相在警察的護衛下登岸,遠離憤怒的國民,正要上車之際,忽然從警衛的隊伍中衝出一人,身穿警服,手拿左輪,大呼一聲:“國賊人人皆可殺之!”向伊藤連發數槍,刺客旋即被制服,而首相大人也在送往醫院後不久宣告不治。

    伊藤博文還是沒能逃過悲情宿命,只是刺殺者從朝鮮人變成本國人,首相在彌留之際留下遺言,稱惟願日中不再戰,戰則必滅國。

    但這句遺言沒能流傳出來,相反有人訛傳伊藤首相臨終前囑咐一定要血戰到底。

    接替伊藤博文的是兩次出任文部大臣,貴族院副議樞密院議長的資深文官西園寺公望,臨危受命,西園寺公望感到自己不是坐在首相的寶座上,而是坐在火山口上,首先是處置兇手所受到的壓力,國人認爲伊藤博文是國賊,殺他是爲國除奸,兇手不是兇手,是英雄,應該無罪釋放,最好頒發勳章,這怎麼可以呢,好在這名兇手也沒讓新任首相爲難,選擇了在獄中切腹自殺,場面還整得很正規。

    是誰將脅差帶進獄中,又是誰拍下照片送到報館,已經無法追究,西園寺首相焦頭爛額,國內軍隊蠢蠢欲動,百姓破產,想打沒有錢,想履行合約國民不答應,他完全無計可施。

    一天傍晚,近衛師團的一羣年輕軍官暴走了,在軍帽上纏上寫着尊皇討奸的白布條,身上也十字交叉白布帶,連夜衝進內閣各大臣官邸,彬彬有禮的將這些自明治維新以來的德高望重的元老處決,殺完了人還要對家屬鞠躬道歉,說給您添麻煩了。

    西園寺內閣直接就廢了,接替他的依然是桂太郎,桂太郎是陸軍大將,掌握軍權,彈壓兵變,安撫民意,這個過程混亂而漫長,誰也顧不上在日本還沒撤回的十幾萬大軍了。

    ……

    旅順口要塞,深秋的海風刺骨寒冷,要塞裏的糧食不夠喫的了,突圍是沒希望的,死守也沒希望,子彈早就打光了,只剩下石頭和刺刀,還有餓的前胸貼後背的五萬軍人。

    和國內的聯繫已經中斷,現在乃木希典想知道東京發生了什麼事兒全靠看清軍的傳單,他知道《清日乙巳條約》的簽署,也知道伊藤博文遇刺,西園寺內閣垮臺,國內亂成一鍋粥,這五萬人已經成爲被遺棄的孤軍。

    軍神也是個爽利人,見不得國家如此殘破,既然自己已然無能爲力,就切腹謝罪吧,他的這個儀式就比別人牛逼大發了,搞的是十字切,這需要極高的忍耐力才能承認,看着年邁的軍神掏出自己的腸子,圍觀者無不落淚,只可惜這一幕註定不能流傳千古。

    乃木大將死後,參謀長根據他的遺命向清軍投降,此前旅順的俄軍投降後,得到了日軍的以禮相待,雙方打得再狠,打完了就都是武士和騎士,都是體面人,還要聚在一起拍個合影留念哩。

    清軍也是講究人兒,這都二十世紀了,絕不可能出現坑殺降卒的事情,但是想全須全尾的走掉也不現實,五萬日兵解除武器後關進戰俘營,等條約賠款到位,長崎租界開張再放人,每天大碴子粥管夠,也不能閒着長毛,重修旅順要塞就指望這些勞動力了。

    投降後的日軍非常乖巧聽話,幹活賣力,從不偷奸耍滑,只有經歷過死亡的人才知道活着的珍貴,每天有飯喫,能幹活,有回家的希望,還想啥呢。

    但滯留朝鮮半島的日兵就沒那麼乖了,一方面他們沒經歷過苦戰,另一方面補給還沒到缺乏的程度,半島三千里江山足夠他們來往縱橫的了。

    依然是艱苦的戰鬥,袁世凱率領的三萬人馬加上李氏政權的十萬義兵,與大山岩的軍隊零零星星打了十幾仗,互有傷亡,期間甚至有日本民船越過海峽運送給養,眼瞅着這場仗有泥潭化的趨勢。

    劉驍率軍入朝,除了第一批次的軍隊,國內陸續有援兵抵達,這是爲了登陸日本做的準備,在南方,劉福通被重新啓用,準備武力接收臺島。

    在清朝聯軍的壓迫下,殘餘日軍被迫退向釜山,此時大山岩手下還剩下三萬餘人,缺糧少彈,也沒有返回日本的船隻,軍隊困在釜山苦苦支撐。

    決戰的時刻到了,清軍大舉壓上,衝在最前面的是朝鮮民軍,朝鮮人恨極日軍,抓到落單俘虜一定虐殺,打仗時也衝在第一線,這也是僕從軍該有的覺悟。

    雙方先是一陣亂槍對射,打完了子彈,上刺刀白刃戰,白的進去紅的出來殺得過癮,兩軍陣中有個水塘,都被血染紅了。

    岸上兩軍殺的正酣,忽然水底一陣動靜,漩渦越轉越大,兩邊的兵都停下來觀看奇景,只見水下緩慢冒出一顆大大的腦袋,不像人,也不像他們認識的任何動物。

    緊跟着這個大腦袋越升越高,露出脖子和上半身,是全紅色的鋼鐵巨軀,一腳踏上岸邊,地都震了一下,整個鐵人站起來有六層樓高,偉岸壯觀。

    一片寂靜,只能聽到天上的烏鴉叫和鋼鐵巨人關節扭動時的泄壓閥聲音。

    巨人站在兩軍之間,開始噴射火焰,士兵們倉皇退避,發現它並不追殺,只是阻止兩軍廝殺而已。

    前軍飛報後方,劉驍正在三十里外的司令部制定最新的作戰計劃,聽到這一消息也大喫一驚,沒人認識這東西是哪來的,叫什麼,怎麼做出來的,這東西是超時代的,是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存在。

    劉驍當即去往野戰機場,駕機前去偵查,他心裏也拿不定主意,不敢靠近,離得老遠用望遠鏡看了一眼,便心裏有數了。

    “這個東西的型號叫做扎古II。”劉驍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