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大學教師開始沈光林 > 第四十三章 返程
    投資談判進行的如此順利,怪不得改革開放之初騙子會有那麼多呢。

    大家都是摸索着過河,做什麼都是要交學費的呀。

    不過,工作人員的辦事熱情是真的高,說到做到,從不拖泥帶水。

    或許,深城速度就是這麼來的。

    沈光林和蘇有朋兩個人代表公司簽署了投資意向書。

    真正落地的公司是沈氏集團旗下新成立的殼公司,名字叫做“優衣服裝製造有限公司”。

    臨時生產場地是一個像倉庫的廠房。

    以後,等新廠房建設好以後,這裏估計就只是作爲倉庫使用了,可以簡稱做“優衣”庫,帶試衣間的物流發貨平臺。

    深城市原來主體是寶A縣,只有老縣城還算繁華一些,南山就是一塊貧瘠的靠海地塊而已,難得有人願意看上這裏。

    深城市政府一口氣給他們公司批准了兩塊地,都在南山。

    其中一塊地是就是他們看好的那棟老工廠,特區成立之後,這家企業就搬遷到關外去了,也是爲了跟海外投資商騰地方。

    另一塊地是全新的農田,其實就是一個村子,有山有水,總佔地面積大約六七百畝,這塊地政府答應先做三通一平,然後沈光林他們再投入資金去搞建設。

    政府工作人員也拍了胸脯的,三個月內一定完成最基本的基礎配套。

    爲此,沈光林額外交了十萬港幣的定金。

    這也算是最初級的對賭了。

    這個年代,港幣就等同於外幣。

    外幣纔是硬通貨!

    招商引資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爲了賺得外匯,沈光林拿出的港幣果然比那二十萬人民幣還讓人心動,更增加了所有人的信心。

    至此,一切需要協調的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了。

    在祝福別人的時候,人們喜歡用的詞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之類。

    如今,沈光林的這一趟香江和深城之旅就真的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了,他們簡直沒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

    老廠房已經到手了,交接的當天,他們三人就收拾出兩個房間住了進去。

    並不是不能住酒店,不過廠房附近交通特別不便利,住到酒店裏隨時過來有點遠。

    而住到廠房裏,美其名曰爲了更早的恢復生產,其實他們就是想更近距離的接觸一下自己的產業。

    好強的事業心。

    當然,這裏的租金當然用不了二十萬,甚至都不用花錢。

    有錢也不能亂揮霍,用錢的地方多着呢。

    政府也是大方,老廠房這塊地只要給水電費支付工人工資外加承諾能夠招收當地工人就可以了。

    就算是新廠房那邊,土地也幾乎是不要錢的,只要能夠創造稅收和外匯就行。

    這條件簡直太優越了吧。

    怪不得特區內那麼多老外在穿梭其中呢,各種政策給到位之後,別人怎麼會不來投資。

    其實,沈光林正在做的事模仿的就是幾年後在龍華建廠的老郭的行徑。

    他看過採訪,無論當事人的,還是工作人員的,老郭的套路說出來也簡單。

    當時的老郭並沒有很多錢,但他先是做出一副不差錢並且訂單很多的樣子,然後就有銀行追着他求貸款了。

    沈光林也想過了,等到暑假的時候,自己也出國一趟,去扶桑,去花旗國拉一些訂單回來。

    順便還可以找找合適的項目,也建設一些別的類型的工廠,產品線太單一競爭力就會不足。

    未來的二十年,那都是服裝行業發展的黃金時間段。

    西域的棉花和原材料那麼好,條件得天獨厚,爲什麼不去用呢。

    當然,現在的當務之急當然不是取得貸款,也不是尋找生產的原材料,而是把那批倉庫裏的貨發到京城去,趕緊把更多的錢換回來。

    不然,拿了這麼大一塊地,要是沒錢運營那就難看了。

    沈光林這就準備收拾東西回去了。

    三個人簡單做了一下分工,沈光林自己押着貨回去,二楞和蘇有朋留下來“建設”工廠。

    香江未來大佬大劉的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沈光林他們到深城的第四天,沈光林購買的那些東西已經打包運送過來了。

    生產設備和原材料以及各種成品半成品一起送到的。

    那些東西無論是成品還是半成品還是原材料,他們都包裝的很仔細,一大包一大包的,包括設備也是一樣,用木邊框包裹好的,不怕下雨漏水。

    大劉真是個講究人。

    而且,那位叫做葉計歡的小夥子也跟着一起過來了,說是過來支援一個月,等他們生產設備開啓之後再返回香江。

    這是好事。

    工資都不用沈光林出,因爲大劉已經付過了。

    不過,做人做事真不能太小氣,沈光林還是支付了他一個月工資。

    小葉表示承沈光林的情,以後會認沈光林當朋友。

    沈光林當然沒有露出歧視的微笑,而是認真的表示多個朋友多條路。

    就爲了廠房搬遷這點小事,深城的政府工作人員還煞有件事的舉行了設備搬入儀式。

    現在纔是1980年,還沒有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城速度”這個名詞,不過沈光林他們的行事速度真的很快了,從定下廠房到設備搬入只用了四天時間。

    設備到貨當天,工作人員還拉了橫幅,用的還是手寫英文,叫做MOVE-IN。

    沈光林也是會做人的,也是開創了車馬費的先河。

    所有來賓都送了一隻錢包,其實這些是大劉工廠裏生產的外貿尾單,沈光林也給自己準備了一些打算帶回京城,分發給自己的同事和學生們不好嘛。

    錢包未必是真皮,但是看着很精美,這就夠了。

    大家都沒有思想準備,突然收到禮物所有人都懵了。

    工作人員當然極力推辭,在沈光林的強力堅持下才勉強接受。

    真的等不到工人入廠組織生產了,他們早就談好了原材料的供應方式,有政府單位協調,可以先賒欠,等生產出產品之後賺得的外匯來還債。

    沈光林確實就要回去了,不然學生們的學習都要跟不上趟了,天天讓別的老師代課也不是自己風格。

    幾個人整理了一下需要發送到京城的貨品。

    數量有點多,一包貨有100件衣服,整整70多包,都夠用卡車拉一車了。

    這麼多貨是不可能人力攜帶運輸的,只能是走陸運或者火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