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大學教師開始沈光林 > 第一六四章 登門求教
    對於期刊雜誌來講,審讀機制通常是雙盲的。

    雙盲的意思就是,論文撰寫者和審讀者都互相不知道對方是誰。

    這就像古時候的結婚,洞房之前,你不知道我深淺,我不知道你長短。

    這次,RPL物理期刊社把原作者和審讀放到同一個國家,未嘗沒有一些惡趣味在裏面。

    可能,他們也是想看一下沈光林的真實水平吧。

    沈作爲投稿者的時候天天跟審讀吵架。

    當他做審讀者的時候是不是也會跟投稿者爭吵呢,尤其這個投稿者還是他自己國內的學者。

    花旗國的編輯和主編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羣人,他們能夠有什麼壞心思呢。

    尤其是這些年,中美友好是大趨勢。

    他們也非常迫切的希望東方某國能夠在他們的扶持下有所進步,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向華夏國都會開綠燈。

    這也是證明他們要比CCCP優越的一種方式。

    發現了信紙上的祕密,竇委員和範委員卻犯了難,這位審讀者是誰呢?

    信紙的編碼已經明確的顯示出,這位審讀者肯定就是國內的某人。

    因爲這樣的信紙只有國內纔會有,而且,如果他是個外國人,也不可能把反饋意見寫的這麼細緻。

    洋洋灑灑,現在再去看那些要點,幾乎就跟耳提面命一般了。

    有心了。

    這位審讀能夠是誰呢?

    他應該也已經認出投稿者是華夏人了吧?

    不然不可能給出這麼詳細的指導。

    國內的物理大拿相當不少,理論物理的,航天的,凝聚態的,但一時半會兒真的想不出這位牛人是誰。

    想不出就不想了,竇委員自己也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物理大牛,英文水平還算可以,只是常年不怎麼參與國際交流,確實在使用習慣和語法上有些生疏了。

    範老師其實也是一樣的。

    他們自身水平都足夠,只是對國際上通用的行文習慣缺乏最直觀的認識,還是交流太少了。

    看別人寫的期刊和學術論文兩個人確實看過很多,但是輪到自己寫的時候就不行了。

    尤其他們是先按照華夏文寫好原稿,然後又轉翻譯的英文,詞不達意的地方肯定存在。

    想要修改,肯定要找一個熟悉國際行情的人。

    晚飯桌上,兩個人還在討論着這個問題。

    “老竇,我們學校有個人,他的英語論文書寫水平很高。”

    老範喝了一口泡着麻花的麥乳精,軟和,還能補充營養。

    “是嘛,有多高?”竇委員混不在意,並不是他不相信,畢竟只是一個翻譯而已。

    “反正是很高,他科研能力怎麼樣我們不作評價,但是他的論文寫作能力是真的強,一個不起眼的創意,在他的筆下都能寫出花來。”

    沈光林批量發表論文這件事在整個京城大學都傳開了。

    很多大家覺得應該是習以爲常的物理髮現,到了沈光林這裏,就能變化出一份論文,還是SCI期刊收錄的高端論文。

    沈光林到京城大學這才一年的時間,已經發表了不下10篇SCI論文了吧。

    “真的?這麼厲害?他是天才嗎,一年就能夠發表十多篇SCI論文。”

    “是不是天才不好說,不過我看他的腦子反應也不算快,但是人家切入點選的好。他的每一篇論文都讓人感覺說了很多,但是總結起來又似乎什麼都沒說。”

    “這是寫大會報告嗎,咱們這可是專業論文。”

    “那人研究的也不是社科,就是研究物理的,據說在洛杉磯理論物理國際大會上還大放異彩呢。只是不知道他那些論文是怎麼寫出來的。”

    範委員這是對於“職業刷子”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在後世,一個不錯的創意能夠寫三五篇高質量的論文了,沈光林只是把以後學者們逐步磨練的技能提前40年給用出來了。

    “那位老師叫什麼名字,能夠幫我引薦一下嗎,改天我帶着論文去拜訪一下,你這麼一說我還真的來了興趣。”

    竇和光原本還想自己慢慢修改呢,他來找老範本就不是真的求教,這是來炫耀的。

    真找個人潤色一下也不錯,畢竟更省時省力。

    “可以的,他姓沈,叫做沈光林,是物理學院的老師,原來找他修改一篇論文都要200塊呢,現在聽說他已經很少出手了,畢竟地位水漲船高了嘛。”

    京城大學的老師們本來還覺得沈光林收費貴,但是等他金盆洗手之後才覺得,哪怕是500塊也是值得的。

    “是他?”

    竇和光驚訝了,原來這位年輕人並不完全是依靠裙帶關係的呀,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名聲。

    “怎麼,沈老師你也認識?”老範好奇了。

    “過年的時候還真的見過一面,聽說他已經是教授職稱了是嗎,你們京城大學給教授都這麼隨意的嗎?”

    竇委員自己是高級研究員,其實算職稱的話也就相當於教授。

    那位小夥子看年齡都未必有自己兒子大,竟然已經跟自己是一個級別了。

    “你可別亂說,我們學校怎麼就隨意了?人家沈老師別看年輕,能力確實強啊,我上次說的,在《科學》上發表文章的年輕老師就是他。”

    老範不得不爲沈光林證明了,老竇懷疑沈光林其實也是在變相的懷疑京城大學。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了,我們後來才知道,他其實是發表了兩篇《科學》,並不是只有一篇。”

    沈光林一直沒有把綜述當成是可以炫耀的談資,但是在寫履歷表的時候,確實是兩篇《科學》,這是實打實的成績。

    “那他怎麼自己說,評得職稱是因爲幫學校拉了一個科研項目,這是學校獎勵給他的回饋?”

    竇委員開始也覺得不可思議,覺得京城大學不可能這麼草率,不過看着他年輕,覺得他就不應該有什麼學術功底,走裙帶關係也是理所當然。

    “人家那是謙虛。科研資金這個事我也清楚的,因爲我們材料學院也參與了這個科研項目,是一個研發隔熱耐高溫材料的項目。人家沈老師自己就研究出來了一種不錯的材料,也並沒有使用專項資金,學校只是投桃獻李,加快了審批流程而已,人家本來就夠資格。”

    “這麼厲害!”

    “那是,我聽過他的講座,比較會忽悠,喜歡說一些模棱兩可的前瞻性話語,而扶桑人就喫他這一套。他現在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用的全是扶桑人捐的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