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涼鎮撫司,開局扮演反派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陛下,齊監國把草原王宰了!
    上朝……午門鐘響,登時,羣臣精神一震,結束攀談,歸爲兩條隊伍,浩蕩間,入了金鑾殿。

    殿內。

    高高的龍椅上,披着龍袍,頭頂冠冕的蘿莉女帝“元熙”端坐。

    她的樣貌如舊,可氣質相比於年初時,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歷了這麼多,元熙已成長許多,此刻端坐在龍椅上,不苟言笑,亦頗有幾分君王氣度。

    身旁,恢復了修爲的掌印太監馮安身穿蟒袍,手持拂塵,尖細的聲音念起流程。

    百官依言而動。

    這一幕恍惚間,與去歲似並無相同,可殿堂上,卻已一代新人換舊人。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話落。

    當即有臣子出列奏報,新朝初定,事務極多。

    小蘿莉皇帝已提前開啓肝帝模式,每天連軸轉,除了理政,還要兼顧學習,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半用。

    起初的奏報都是常規事物,大多已早前便送入內閣,做出批示,在殿上正式公開。

    這也是常規操作。

    元熙女帝處理的一板一眼,像模像樣。

    終於,結束了這部分政務,一名青袍給事中跨步走出,高聲道:

    “啓稟陛下,近日城中謠言四起,說西疆金帳王庭大軍已然東進,破了臨城,佔據豫州,無數百姓家園破滅,或被屠殺,或被捉爲奴隸……駭人聽聞。”

    話落,殿上氣氛一下變了。

    很多官員的神情變得有些凝重,並紛紛偷眼觀瞧站在最前方的,以張諫之爲首的內閣大臣們。

    關於西北淪陷的消息,被嚴密封鎖着,起初,只有極少數朝廷核心高層知道。

    但,這段時日來,通過朝廷的一些舉措,嗅覺敏銳的官員們都或多或少,察覺到些異樣。

    私底下都在猜測,有關於西北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每個人都清楚,若爲真,那便真的麻煩大了。

    不只是戰爭走向,更是新皇帝的位子,恐怕無法坐穩。

    而聽到這份奏報,張諫之雙目微合,輕輕一嘆,心中道:

    終於來了。

    事實上,有關於這件事,朝廷高層此前已與女帝商討過,消息只能封鎖一時,但遲早有散開的一天。

    這種大事,瞞不住,既然如此,就只能硬着頭皮,頂住壓力。

    而相比於等事情爆炸開,他們選擇了更果斷的法子,即,主動將此事挑明。

    這名給事中,之所以敢開口,也在內閣的授意下。

    果然,龍椅上的元熙女帝面色不改,好似早有預料,輕輕嘆了口氣,環視諸卿,說:

    “這些傳言,諸卿都聽過了?卻竟一直無人說起。”

    羣臣緘默,等待後續。

    元熙女帝鼓起勇氣,用沉穩的語氣說:

    “好,事已至此,那也便不再須隱瞞,西疆淪陷,確有其事。”

    轟!

    雖心中早有揣測,但當女帝當衆挑破,金鑾殿上,仍舊轟地炸開,百官變色,有些後知後覺的,更是驚呼出聲。

    一片混亂,更有人神色恐懼。

    “肅靜!”

    旁邊,老太監馮安厲喝,更有太監朝地面抽打鞭子,發出脆響。

    元熙對這一幕早有預料,卻仍難免緊張,緊緊握着龍椅扶手,說:

    “此事,與景隆之死有關……”

    接着,她將早千錘百煉過的稿子,唸了出來,大體敘述經過,點名“刺殺景隆”,“奇襲臨城”乃是一串連招。

    而西北軍確已潰敗。

    見羣臣臉色愈發難看,張諫之嘆息一聲,邁步出列,高聲道:

    “諸公莫慌,此事朝廷早有定計,前些時日,齊監國率領道門、禪宗高手,又發令幽州,調威武大公,一行人已火速趕往西疆馳援。

    而就在前些日子,傳回大捷,齊監國於豫州府城斬殺蠻族兩位神隱,重傷其一,俘虜金帳王庭大軍數十數萬……”

    他將大捷情報念出。

    登時,原本恐慌瀰漫的朝堂氣氛稍定。

    待聽聞齊平戰績,不少人更是愕然,要知道,此等斬獲,已堪比昔年西北戰役決戰了。

    宛若被打了一劑強心針,朝臣振奮起來:

    “不愧是齊監國,甫一趕赴前線,便奪得此番大勝,足以載入史書。”

    “如此說來,豫州府城之圍已解,防線停下潰敗,再有威武大公領軍,想必奪回豫州,只是時間問題。”

    羣臣交口讚歎,若非不大合適,恐要高呼“賀喜陛下”了。

    龍椅上,小元熙見狀,輕輕舒了口氣。

    雖然今早朝會,已經安排了官員做託,把控情緒,一切也果然如商討出的一般,以一種相對平穩的方式,將消息公開。

    只要朝堂上不亂,維持穩定,接下來的阻力就會小許多。

    不過,朝堂上聰明人衆多,很快的,羣臣冷靜下來,意識到情況棘手。

    “陛下,齊監國雖大捷,穩住了戰事,豫州府城一役,金帳王庭必元氣大損,但恐不足以退敵,西疆戰事,恐仍於我們不利……此爲其一。”

    “其二,豫州淪陷,恐無法隱瞞,一旦爲天下人所知,這一場戰役恐不足以堵住悠悠之口,無知百姓更不會知曉此乃景隆之禍,唯恐會遷連陛下,此事,不得不防啊。”

    當即有大臣正色道。

    這就回歸正題了,也是本次朝會議論的主題。

    當即,底下一羣人開始爭吵,討論,該如何解決即將到來的輿論危機。

    此事不可小覷,一個國家,想要維持穩定,統治架構是其一,民心也是其一。

    一旦民衆恐懼,對朝廷不再相信,勢必會出亂子,甚至於,恐怕距離豫州最近的雍州,已經開始有百姓逃難。

    而這些流民成勢,又會滾雪球般變大,烽煙四起,介時,後方大亂,前方仗也不必打了。

    這時候,金鑾殿上已經吵成了一鍋粥,一名名大臣各抒己見,提出策略,卻又被其餘人否決。

    張諫之、李琦等人沒吭聲,對短時間商議出什麼法子,不抱希望。

    畢竟,這次的災難太大了,蠻族劫掠殺人無數,數百萬百姓失去家園,這等大災,要怎樣的大捷才能彌補?

    除非,能將蠻子打退,可且不說難度,單是短時間內就不可能。

    此事,無解。

    他們能做的,只能是想盡方法,維持穩定,龍椅上,小皇帝元熙同樣明白這點,臉色黯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