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弘治大帝 >第182章 轟轟烈烈的移民新政
    朱佑樘人還在遼東,已經通過海運,八百里加急,發了一道詔書回京城。

    此詔令被朱佑樘命名爲弘治三年壹號詔令。

    詔令內容爲:開發遼東詔令,鼓勵漢地百姓前往遼東定居,不論戶籍,民籍,奴籍,樂戶,只要願意前往遼東新地,都可以給予民籍。發放土地,五口之家,最多可以授予三十畝田地,此三十畝田地永久免田賦,若是想多開墾土地,政府也允許,只是除開免稅的三十畝地之外,額外開墾之土地需要繳納田賦,按照什稅一進行。

    詔令裏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還涉及到參軍問題,今後遼東不在存在所謂的軍戶,都是民戶,但是詔令又鼓勵遼東的民戶進行參軍,對於家中有人蔘軍之人,可以在參軍年限中再免稅三十畝田地。

    詔令對於參軍的年限有要求,年滿十八方可參軍,軍中服役期爲五年,最多隻能十年,若是滿十年將會強制退役,而且參軍之人在軍中是有軍餉的,餉銀前五年是每月一角銀元,滿五年之後,正常士兵的軍餉則爲每月一個銀元。

    弘治三年的這個壹號詔令通過大明日報幾日便傳到了大明的每個角角落落,隨着政務學院的第二批學員又一次進入了實習期,這次朱佑樘還是將他們全部安排到了大明的每一個縣中。

    這些學員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將弘治三年的壹號詔令宣傳到下面的每一個鄉,每一個村。

    隨二期學員在大明下面的每一個鄉村宣傳之後,整個大明似乎都如那剛煮熟的開水,翻滾着,而又靜謐着,似乎在積蓄力量,隱約要將這天地翻轉過來一般。

    鄉村先是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中,接着一些無地之佃戶總有些不真實之感,這天底下竟然還有這等好事,皇帝竟然給他們這些免費發田地,而且還不收田租。

    祖輩流傳下來的發田傳說還是洪武皇帝時期,那時大明纔剛剛創立,洪武皇帝因爲剛從蒙元手中搶奪了江山,手上有着大片荒地,又無人種地,所以他纔給大明百姓免費發放土地,還發放耕牛,種子。

    但是洪武皇帝發這些可不是免費的,這些可是要交田租的。

    當今陛下不光發田地,發終身免田租,這是天生聖主啊。

    不等佃戶做出反應,率先反應過來的是那些地主們,他們一邊在心底暗搓搓地咒罵着當今皇帝不當人子,仔賣爺田不心疼,一邊又不得不肉疼開始進行降租。

    不降租不行啊,那些佃戶可不是奴隸,他們都是自由身,說不定被皇帝陛下這條詔令給吸引之後,一氣之下跑遼東去了,咋辦?他們手中的地誰來租種?

    當這些佃戶聽到自己的東家主動給他們減租,他們又是驚詫不已。他們只感覺自己是身處夢境一般,彷彿日子一下變得好過很多。

    皇帝陛下忙着給他們分田地,地主家忙着給他們減租,似乎一夜間他們這些無地佃戶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更受震動的還是那些樂戶賤籍,因爲詔令明確說了,不管你之前是何籍,只要願意千萬遼東落戶,就可以改成民籍,改爲民籍啊,這是他們這些賤籍多少代人的夢想。

    因爲只有成爲民籍,在大明才能算是個自由人,今後才能參加科舉。

    自從朱佑樘登基以後,大明的戶籍貴賤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當然最貴的還是民籍,因爲民籍既可以參加文科舉,還可以參加武科舉。

    其次則是軍戶,原本隱約快要被大明人瞧不起的軍戶,又被朱佑樘拉入了高貴行列,爲何?因爲軍戶子弟參加科舉有優勢,可以加分,考文科舉,加五分,考武科舉竟然可以加十分,這是多麼大的優勢,僅此一項便讓大明人趨之若鶩。

    因爲在大明,當官就是他們唯一之追求。

    自從朱佑樘的軍戶科舉有優惠政策之後,大量的軍戶逃戶紛紛返回原籍,進行了重新登記造冊,弘治二年,大明戶部統計中,大明一下多出了兩百多萬戶,人口多出了一千多萬口。

    弘治二年大明的人口最終統計的是七千三百萬餘口,就人口而言弘治二年便超過了大明以往任何時刻,甚至超過了漢唐,因此文官開始喊出了“弘治盛世”之言語。

    朱佑樘也從弘治二年開始有了一言九鼎之趨勢。

    “沈專員,這個壹號詔令是不是真的,去了遼東,真的能分到三十畝地?”一個老農圍着一個書生問道。

    這個被稱之爲沈專員的書生其實是政務學院的二期學員,名字沈華,他此刻正在河南的一個村莊宣傳弘治三年壹號詔令。

    看老農之前應該是有些見識的,因爲沈芳已經在這個村宣傳了三天了,周圍的人也只是圍着一臉好奇的聽着,沒有一個人上前詢問此中的任何情況。

    這個老農是第一個上前詢問情況之人。沈華見有人想問,先是大口喝了一口涼白開,接着心喜道:“這位老人家怎麼稱呼?”

    “老朽姓李,老朽就是想問問沈專員,這個所謂壹號詔令到底可信不可信?”老農心急地問道。

    “李鄉老,您瞧好囉,這可是當今陛下的詔令,什麼叫詔令?就是陛下下的聖旨,陛下的聖旨還能有假,當今陛下您總該相信吧?誰吃了雄心豹子膽,敢假傳聖旨,這是嫌自己的腦袋有多嗎?腦袋可不是莊稼,砍了還能張起來。”沈華不愧是做宣傳的,竹筒倒豆子般嘩嘩啦啦說個不停。

    周圍圍觀之人見他說得有趣都哈哈大笑起來。

    老農聽完他的話也笑了起來,接着擔心地說道:“當不得沈專員這句‘鄉老’,當今陛下可是聖人降世,他說的話自然金科玉律,只是老朽卻不知道,該如何去遼東,據說這遼東離此地一千多裏,若是我們獨自一家過去恐怕不易。”

    “對啊,俺們這些人一輩子就是縣城都沒有去過,如何到得了遼東啊!”旁邊圍觀之人也附和道。

    “李鄉老,諸位,你們就將心放進肚子裏去,陛下是誰?陛下可是當今聖人,對於你們的問題他老人家還能不瞭解嗎?”沈華說完環顧四周。

    四周聽了他的話全都頻頻點頭:“卻是是啊,陛下可是聖人,這點小事他還能不知道?”

    “所以諸位,你們要是真有此心,完全可以行動起來,儘管去縣衙報名,接下來的事情交給官府,官府會負責將你們平安送到遼東。所以諸位完全不用擔心不知道如何去遼東,因爲路上都是當今陛下的親衛護送你們千萬遼東。”

    “竟然是陛下的御林軍護送咱們啊!”圍觀的人聽了沈華的話,驚呆了。

    在他們的印象中,皇帝的親衛可不是就是御林軍嘛。

    沈華見他的話有了效果,便乘勝追擊:“諸位鄉親父老,陛下也是見不得我們這些百姓因爲無地可種而生活艱難,才發善心給你們在遼東弄了一些地,你們要是去得晚了,可不要怪陛下沒給你們分好地啊。畢竟天底下的土地是有限的。”

    圍觀之人一聽頓時有些急了,是啊,天底下的地就那麼多,萬一去晚了分的都是一些貧瘠之地,那可咋整。

    “李太公,咱們都聽您的,您給出個主意吧。”圍觀之人全都盯着李姓老農說道。

    “沈專員,去縣衙不知道找何人報名?”李老農開口問道。

    “去了縣衙報名,也是找在下,因爲此事是在下專門負責,要不然也不會是在下專門來到這村裏給你們宣傳此事。”沈華說道。

    衆人一聽報名還是找沈華,更是放心不少,這年頭,普通百姓都是不願意去縣衙的,因爲衙門的門可不好進啊,如今是熟人辦事,那就方便許多。

    李老農此時陷入了沉思中,因爲最近他的東家已經主動提出明年開始降租一成,一成可不少啊,再加上他家的勞力多,明年說不定能在老家過個肥年。

    如此就沒有必要跑到千里之外去辛苦搏命了。

    但是李老農轉身又一想遼東那可是三十畝地啊,而且永遠免稅,這可是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的,這給東家種地,說不定哪年就漲了租子。

    給別人種地哪有給自己種地安適。

    於是李老農一咬牙,說道:“沈專員,中,俺們想去遼東。”

    見李老農終於下定決心去遼東,沈華內心雀躍不已,一看這個李姓老人家就是村裏的鄉老,德高望重,只要他帶頭,必然能帶動不少人,看來今天的實習評分能給個上上的優評。

    “李鄉老,你的選擇絕對沒錯,你如今報名,若是能敢巧的話,說不定能在遼東看見當今陛下,陛下如今可是在遼東視察你們的土地呢?”沈華繼續給他們喫定心丸道。

    “沈專員,您能現在給俺們登記嗎?”李老農開口問道。

    沈華掙扎了一番,說道:“中,俺就特事特辦,就在這個給你們登記,等你們按完手印,我再回到縣衙再進行用印蓋章,這事算是正式確定下來了。”

    “那就有勞沈專員了。”李老農感謝道。

    “沈專員算我一個。”見李老農答應去遼東,圍觀之人頓時有人附和想要跟隨。

    “也算我一個!”

    “算我一個!”

    圍觀之人頓時向沈華身邊涌來,踊躍報名參加前往遼東落戶。

    沈華內心已經樂開了花:“各位不急哈,一個個來,大家都有份,容我一一登記造冊。”

    於是沈華立馬陷入了痛並快樂着的境界,忙碌地登記造冊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