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弘治大帝 >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古攻略三之華夏五千年未有變局
    讀書人天天都在罵四海商行乃禍國殃民之商行,弄得大明人民不聊生,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一些被報紙中偏激言論所激化的年輕士子,更是熱血上頭,竟然也闖四海布行,放火燒布。

    對於這些破壞分子,錦衣衛打擊起來可不會手軟,因爲這些四海商行可是皇帝的產業,破壞皇帝產業,豈不是嫌命長?

    經過錦衣衛的殘酷鎮壓,纔將那些激進的破壞分子打壓下去,從此民間再無人反對四海商行的存在。

    四海商行的橫空出世,打擊確實那些自耕農讀書人的產業。讓那些自耕農的副業備受打擊。

    因爲有條件讀書的基本上都是自耕農,最次家裏也有幾畝田地,靠着自給自足,勉強溫飽,還能供家裏男丁讀書,因爲唯有讀書,才能發家致富。

    結果也因爲四海商行的出世,讓這些讀書人的收入來源巨減,讀書都有些難以爲繼。

    這就是爲什麼讀書人最爲仇視四海商行,但是四海商行卻也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利好,比如鹽鐵,就說食鹽,以前大明的官鹽,最便宜的時候是一斤三四文的樣子,四海商行的食鹽竟然可以賣到一文一斤。

    以前官鹽好點的是那種粗鹽,次一些的卻是含土的苦鹽,特別難喫,而商行的食鹽不光便宜,而且比以前的官鹽質量還要好,四海商行賣的全都是細鹽,不含雜質,因爲四海商行改變了製鹽之法。

    再說鐵,四海商行改善了冶鐵之法,還要冶鋼之法。以前的大明冶鐵都是用木炭,成本高不說,鐵的質量還差。

    四海商行的四海鐵行首先是在京城的西山附近,建了一座鋼鐵廠,率先開創了用煤炭之火進行冶鐵,利用西山煤礦的便利,西廠的鋼鐵廠產量極高,每年產量就高達一千萬斤。僅此一座鋼鐵廠,就超過了大明以往一年的產量。

    不僅如此,王守仁經略的遼東因爲在本溪,還有蓋州衛都發現了巨大的鐵礦山,四海商行又在那裏建了兩座規模遠超西山鐵礦的鋼鐵廠。

    整個大明僅憑這三座鋼鐵廠,每年的鋼鐵產量就比以前擴大了十倍,一年的鐵產量高達一億斤,鋼產量高達一百萬斤。

    由於這些數據過於龐大,朱佑樘爲了計量方便,在斤的後面再次新增了一個計量單位,那就是噸,而且大明原來是十六進制,十六兩爲一斤,朱佑樘將其該歸十兩爲一斤,一百斤爲一噸,所以大明每年的鋼鐵產量是鐵一百萬噸每年,鋼是一萬噸每年。

    再加上朱佑樘對民間的鋼鐵廠完全持開發態度,只需要在工部進行登記註冊,按照規定納稅,便許可商人開設鋼鐵廠。

    再之,關於新式的鋼鐵冶煉之法,四行商行也沒有藏着掖着,只需要民間的鋼鐵廠每年交專利費,都可以學習採用。

    由此,朱佑樘登基以來,大明的鋼鐵廠以井噴的方式在大明開建着,每年如此龐大的鋼鐵涌入市場,導致大明的鋼鐵價格急劇下降,以前百姓買一把菜刀,需要一百文,現在一把菜刀只需要十文,鐵農具的價格也只需要原來的十分之一。

    這也導致一個問題,就是大明原來民間的黑鐵廠,礦場,都紛紛倒閉,實在無力競爭這種實力強大的規模化的大型鋼鐵廠。

    總的來說,朱佑樘帶給大明的變化那是巨大的,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傳統的讀書人,看着大明每日一變的態勢,那叫一個眼花繚亂,這完全和士大夫他們想着中的文明國度格格不入。

    再加上大明日報裏常常報道出某某地貪污官員落馬,某某黑煤窯,黑鐵廠無止境剝削長工,導致長工出逃,毆打致死,那些士大夫紛紛憂慮不止,難道大明已經到了危亡之際?

    但是環顧大明角角落落,百姓似乎日子又比以前要好過多了,因爲田賦是一年比一年少,鹽鐵一年比一年便宜,布匹也是一年比一年便宜,貌似家裏各色各樣的物件好像變多了,但是兜裏好像依舊沒有剩下幾個錢。

    再加上如今的京城更是比以前擴大了三倍,新擴建的新城區,更是讓人看了,就覺得此乃人間極樂地,裏面的建築規劃整齊,街道寬闊乾淨,還有人聲鼎沸的各國商人,西域歌舞伎,應有盡有,這不禁讓大明人聯想起了當年大唐的長安。

    這幾年大明的巨大改變,帶給士大夫們的衝擊也是巨大,很多讀書人紛紛陷入了迷茫之中,一些人認爲,大明如今的改變是好的。

    看看京城的改變就可知,很有幾分大唐盛世的跡象,再加上京城郊外的新軍軍營,每日新軍操練不斷,那威武的呼喝聲,無不震顫着京城人心靈,繁華絕倫的京城,威武強大之師在側,難道這還不算是盛世?

    也有些人露出了憂慮,這如聖人構想的理想國度完全背離,破產之家每日都不絕入耳(一些具有冒險精神的土財主跟風進入鹽鐵行業之中,完全不適應商業的經營之道,破產無數,能夠站穩腳跟的,都是鳳毛麟角,少數人),背井離鄉之人層出不窮(朱佑樘發出詔令,去遼東謀生之人,最次一級也是十年免稅賦,一些在關內活不下去之人紛紛響應皇帝的號召闖關東)。

    這一切的一切,在傳統的讀書人來看,簡直是亂世將起,民不聊生之典範,亡國朝夕即至。

    此中種種,讓大明彷彿陷入了迷霧之中,此時的大明讀書人迫切需要一位導師,指引方向的導師,也確實沒有讓大明讀書人失望,已經在遼東歷練四年的王守仁,終於發出了他的聲音。

    王守仁在大明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長文,此文名爲《華夏五千年未有之變局》,內容如下:

    “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主客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加之暴元遺毒,各國通商傳教,已經在我中國之地紮根,太祖之時,倭寇,時常擾邊,然後有了太祖禁海之詔令,到太宗之時,大明國力強盛,海上之威武之師更是遠邁前代諸朝,從此也造就了我大明海上之師,遠赴萬里之外,聲威遠震,日本從此賓服。如今我皇弘治帝登基,大明各種新鮮事務層出不窮,大明鹽鐵更是十倍於前朝歷代,人口更是近億,兩倍於盛唐之時,十倍於孔子之華夏,此乃大明興盛之始也。

    我儒家自孔子立派以來,已存世兩千五百年,早已時移世易也,孔子時,天下還未定爲一,如今天下一統近兩千年,如今之大明,火槍火炮威力強大,大明武力遠勝於周邊之蠻夷,此時大明之景象,遠異於歷朝歷代,更是與孔子之亂世截然不同,大明是時候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新篇章。”

    王守仁這篇《華夏五千未有之變局》一下在大明日報發表後,便聲震整個大明,經過王守仁這麼一提,大明士大夫突然心中有了一種澎湃感,是啊,如今的大明似乎真的遠超歷朝歷代。

    就說人口一項,經過戶部最新的統計,大明人口已經有一億人口,這個數量比歷朝歷代都要多,然後再說鐵,大明的鐵的產量更是十倍於盛唐,還有前宋。

    鐵產量高就意味着大明的武力遠邁前朝,如今唯一就是欠缺一個武力證明的機會,之前朱佑樘小試牛刀,一舉攻滅遼東各地女真部族,這還不能完全讓大明信服,但是如果殲滅了大明宿敵,蒙古,估計再無人懷疑大明的武力。

    這也是爲什麼,這幾年,朱佑樘想要再次北征蒙古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但是朝中反對的聲音卻不是那麼激烈。因爲大明人越來越想要證明自己,越來越相信自己足夠強大。

    王守仁此文一出,頓時引起無數士子景從,他們紛紛認可他的觀點,大明是時候到了求變的時候,也迫切希望王守仁能提供改變的方向。

    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緊接着大明日報又出了一篇文章,此文章署名前頭竟然是大明的皇帝朱佑樘,緊接着纔是王守仁一個人,文章出現朱佑樘的名字,首先這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說明皇帝朱佑樘在爲此觀點背書,這是未曾有過之事。

    文章核心內容就是“格物致知,實事求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論點一出,因爲大明日報的傳播廣泛,幾日間便傳遍了大明大江南北。不贊同有之,贊同的更是不少。

    普遍來說,贊同的都是年輕的士子,年輕人總是接受新鮮事物要快一些,而且他們這些人也卻是有些膩煩了朱子那一套。

    此文一出,原本熱鬧的大明日報更是天天吵架,無日不吵,整個大明也因爲此事,更是猶如火中噴油,變得熱烈起來。

    大明日報是主戰場,天天會冒出各種各樣的新式論點,看得那些年輕士子眼花繚亂,士子慢慢的都開始變得不愛上青樓,喜歡上茶樓了,因爲茶樓可以肆無忌憚地建政。

    這對立志要治國平天下的士子來說,沒有比建政更能吸引他們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