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開局程遠志 >第185章 我有要事相商,速來!
    程遠志閱過信件,打發走來使,召集衆人商議。

    不多時,文臣武將齊聚一堂。

    程遠志端坐於主位,環顧四下,沉聲道:“孫策取廬江,敗劉勳,降華歆,拒袁術。總領江東,現在兵精糧足,聲勢日盛。”

    “近日,孫策差張紘上表,想請陛下封其爲大司馬,我觀其言行,似有不臣之意,便拒絕了他的請求。”

    “前番,袁術興兵去伐孫策,奈何無力制御,雙方暫相峙於江北,今託人問計於我,諸位可有良策?”

    爲了許貢的小命着想,程遠志並沒有將來信內容說出,只推說是袁術問計。

    衆文武你看我,我看你,一時無人應答。

    衆人皆知孫策武略頂尖,大勢已成。江東距河北實在太遠,中間又隔着袁術的地盤。

    可以說這時候拿人家毫無辦法。

    現在孫策想要大司馬之職,朝廷若不給,他可以自已領;朝廷若給,則顏面盡失。

    左右爲難。

    一時間,衆人相顧無言,無有妙計。

    見衆人都不語,程遠志看向抱着臂膀、眯眼立在一旁摸魚的郭嘉,對速該努了努嘴。

    速該伸出手指捅了捅郭嘉的腰子,喚道:“咳咳,醒醒……”

    “大帥問你話呢……”

    郭嘉迅速睜開眼睛,稍做思索,出列拱手道:“孫策新並江東,所殺者皆爲能得人死力的英雄豪傑。然孫策輕而無備,麾下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可制。以我觀之,早晚必死於匹夫之手。”

    程遠志深以爲然,頻頻頜首,揮手令衆人散去,獨留郭嘉議事。

    郭嘉組織了一下言語,娓娓說道:“孫策以強武壓人,江東世家必然不服。觀其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又處死許多名士豪傑,譬如劉繇、嚴白虎、陸康等人。”

    “這些人都因品德高尚,麾下都有死忠相隨。而孫策殺了這些人後,卻常常不加防備,獨來獨往,如此,無異於自尋死路。”

    程遠志微微頜首:“此言不虛!”

    郭嘉所說句句都在點上,可見他對人心的把控已趨化境。

    鬼謀之說,名不虛傳。

    自古以來,便是下謀謀計,中謀謀勢,上謀謀心。

    謀計者料敵於先,以計定勝負;謀勢者決機於勢,以勢分輸贏、謀心者料敵於心,以性格決命運。

    因此,下必不能勝中,中必被上所制。

    這三者分別各有代表,郭嘉無疑是謀心者中的佼佼者;曹操和司馬懿都屬於謀勢中的翹楚;至於這個時代其餘人等,皆爲謀計者――這裏指的是軍事方面。

    謀計者,能勝一時,不能勝一世;謀勢着,與謀計者對決縱一時不能勝,然而一世必勝;謀心者,高坐廟堂,制勝千里。

    話說回來,孫策的命運其實早已由他的性格決定了。他過江後,原有軍閥的下場都很慘。

    嚴白虎投降後,仍被孫策所殺;劉繇與陸康都被孫策打得病死於任上;王朗被逼到了海邊,不得不從海上坐船逃離江東,來到中原謀生。

    自古以來,殺降便是不詳,霸凌更是難以服人。

    孟子曾說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有不及時,其人必反;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終其一生不叛。

    孫策兩者皆犯,縱是再勇,也會有人拖後腿。

    譬如許貢的書信。

    類似這樣的書信,程遠志之前已經收到很多,大都是江東士族們發來的,核心意思就一個:“朝廷快發兵制裁一下孫策吧,這個人太橫了,我們委屈,我們不服。”

    許貢作爲孫策治下的江東官員,還是貴爲一郡太守,不去巴結孫策,反倒做出這種冒險的舉動,是反常的,卻又在情理之中。

    其中緣由,早已被郭嘉一語道破。

    孫策依仗勇武,過江東後與民秋毫無犯,這裏的民,並不包括世家大族。

    江東的局勢與其他州郡並不一樣,此地世家盤根錯節,是整個大漢世家干政最嚴重的地區。

    小到郡縣賦稅徵收,大過國家大計,世家的觸手無處不在。

    簡而言之,在江東,世家說了纔算。

    因爲百姓都是窮人,能給孫策提供幫助不多,尤其是錢糧方面,都是由江東根基很深的大族所提供。

    孫策雖對江東百姓不錯,卻沒有給那些根基深厚、掌控着一定話語權的大族們好臉色。

    在處理這方面的問題時,年輕氣盛的孫策基本上都是予取予求,得罪的人海了去。

    懾於孫策武勇,這些人平時敢怒不敢言。

    舉個栗子,譬如說江東要興兵打仗。孫策出將,百姓出人,供應錢糧的重任就會落在世家頭上。

    無論戰爭勝敗,孫策作爲江東領袖,應該記他們的好,打完仗要給他們一定褒獎和安撫。

    孫策對此卻是一副理所當然的姿態,如此,世家大族們豈能甘心被他宰?

    誰家的錢糧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一旦有機會除掉孫策,世家大族們縱是不去落井下石,也會冷眼旁觀。

    孫策在軍事上的成功,並不能掩蓋其在政治上的幼稚。

    許貢的行爲,更是印證了江東本地集團對於孫策這位江東新主的反感和不信任。

    所以他們纔會冒險的捨近求遠,向朝廷尋求幫助。

    原時空裏,許貢傳書朝廷,被抓了個原形,但此事並沒有給孫策敲響警鐘,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

    如此,焉能不死?

    即使沒有許貢,也會有其他人站出來。

    過剛易折,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孫策留下那句“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絕問張昭”的名言,雖是褒獎之言,分別誇讚周瑜與張昭的長處,同時這句話也是貶語,表明了內事是周瑜的弱項!張昭對外事不擅長。

    但這並不是說張昭內事頂尖,而是江東找不出內事方面比張昭更強的,又豈能不問他――這是孫策付出生命代價才領悟到的真理!

    直到孫權上位後,啓用了魯肅,才使江東局勢出現了轉機,魯肅在內事方面的能力比張昭強得太多。

    這也直接導致了張昭的失勢。

    有更好的人才,孫權何必再用張昭!

    思緒迴轉,程遠志望着郭嘉,滿眼都是欣慰,有這樣的人在,何愁天下不定!

    看來得找個時間,讓華佗給他好好補一補身體,免得他英年早逝。

    ……

    另一邊。

    張紘回到江東,將程遠志不同意封孫策爲大司馬的決定告知。

    孫策看着張紘,沉聲問道:“你此去鄴城,觀其上下文武,可懼我孫策?”

    張紘連連答道:“河北上下,都深懼主公。”

    孫策一拍案几,怒道:?“這不是真話!”

    張紘連忙解釋道:“主公,此言句句屬實,河北上下文武都聞主公之名色變,就是……”

    “就是什麼?”

    “就是大將軍袁射提及主公時,神態言語頗爲不屑。”

    “他都說了什麼?”

    孫策面色一陣變化,沉吟片刻,看向張紘,問道。

    “他說……”

    “他說主公只是無謀匹夫,只會逞勇,不足爲慮!”

    “豎子欺人太甚!”

    聞言,孫策暴脾氣一下子壓不住了,拍案而起道:“碌碌之輩,借假父之名坐擁河北,竟也敢看不起我?不拿我江東孫策當回事?等我起兵打到許昌,看他怕是不怕!”

    這番狠話,孫策是當着衆文武的面說的,很快就傳遍江東。

    吳郡太守許貢連忙再寫密信,獻計道,“大將軍當速以陛下冊封之名,誘騙孫策到許昌,然後擒而殺之。”

    不得不說,此計可行性極大。

    一來,朝廷位於許昌,許昌與袁術地盤接壤,距離淮河很近,孫策完全可以從水路去許昌,途中不會有什麼危險。

    二來,程遠志一向待天下諸侯甚爲客氣,自起兵以來,從不曾無緣無故的主動殺過任何一個諸侯。

    ――公孫瓚和曹操都是自殺的。

    從馬騰在許都“高官厚祿,人身自由”的待遇上看,孫策去許都是有安全保障的。

    計是好計,但能不能行就要看天意了。

    且說許貢的親信,揣着信行到江邊,正要駕船過江,被巡江兵士攔住盤查,頓時神色慌亂。

    兵士見狀,當即團團圍上,從其身上搜出許貢親筆信件,而後押來報於孫策。

    孫策看罷書信,大怒,擡手一刀捅死信使,立即差人飛馬去請許貢,說有要事相商,且莫耽擱。

    速來!

    許貢並不知曉事已敗露,整了整衣冠,坦然來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