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開局程遠志 >第210章 的盧:這麼拼只是爲了證明我不妨主
    劉表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這個提議,“我坐據荊襄九郡,此生足矣,豈可再有別圖?”

    劉備默然。

    此事揭過,劉表邀請劉備入後堂飲酒。

    兩人雖是兄弟相稱,年齡卻相差十九歲,有着無法逾越的鴻溝,有些話,劉表感覺不太好對劉備說。

    就說這兒子吧,他的長子劉琦已經三十多歲,對於他來說,當務之急是將基業如何穩穩當當地傳下去,而不是冒險去跟別的諸侯打仗。勞民傷財,去搏一個未知的勝負。

    反觀劉備至今無子,根本體會不到他的心境。

    思及此處,劉表忽然長嘆了一聲。

    劉備停杯問道:“兄長何故長嘆?”

    劉表又嘆一聲:“我心裏有事,實不好對賢弟明說。”

    劉備正要再問,忽見蔡氏從內室出來,立於屏後。

    劉表當即垂頭不語。

    少頃,酒歇席散,劉備帶着滿腹鬱悶迴轉新野。

    轉眼到了年冬,聽聞程遠志已經掃平遼東,班師回鄴,劉備每日長吁短嘆,左嘆劉表不聽其言、右嘆生不逢時。

    問計與徐庶,徐庶也沒什麼好法子。

    天下一共十四州,北方九州歸於袁,南方四州各自有主,兩劉一孫都將本州掌控得極爲牢固,劉備麾下僅兵馬數千,戰將兩三員,靠這點微薄的兵力,驟然間想要謀劃些什麼,太難了。

    爲今之計,也只有慢慢等待時變。

    這一日,劉表遣使來請劉備到荊州相會,劉備欣然前往。劉表接住,兩人敘過禮完,攜手步入後堂飲宴。

    劉表嘆道:“近聞袁射(程遠志)自遼東提兵回鄴,北方再無後患,其勢日愈強盛,接下來,必有吞併我荊襄之意。昔日未聽賢弟之言,失此良機,今日深悔之。”

    劉備安慰道:“兄長勿憂,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多的是,失此一次不足惜,若能把握住之後出現的良機,爲時也不晚。”

    劉表連連頜首:“此言大善,說到爲兄心坎裏去了,與賢弟相談如飲美酒,不覺漸醉。”

    外憂既去,話又投機,兩人遂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劉表忽然停杯不飲,長嘆連連。

    劉備問其緣由。

    劉表道:“我有心事,前時欲訴與賢弟,未得其便。”

    “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爲人雖賢,性柔不足立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瓊,頗聰明果決。我欲廢長立幼,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又恐蔡氏勢大,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

    劉備不假思索道:“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便是取亂之道,兄長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因溺愛而立少廢長。”

    劉表聞言,默然沉思。

    這話,本是兄弟兩人的悄悄話,卻叫第三人聽了去。

    蔡氏素來猜疑劉備,但凡劉表邀請劉備,她必來竊聽。此時正悄悄立於屏風後,聽得劉備言語,心下暗恨。

    劉備說完,方知失言,遂藉口入廁暫緩。

    少頃回席,劉表見劉備愁眉不展,遂問其緣由。

    劉備長嘆道:“眼見日月磋跎,年華漸逝,弟足下卻無錐地容身,是以憂慮難消!”

    劉表道:“我聽聞當年,賢弟在鄴城與大將軍共論英雄,賢弟盡舉當世名士,其皆不認,獨說賢弟乃是天下僅有之半個英雄,以昔日大將軍之權力,都不敢自稱英雄,賢弟何愁日後功業不建?”

    這話劉備愛聽,也一直是他百折不撓的信心來源之一。

    不管當初程遠志是自謙也好,戲言也罷,至少說明了在彼眼中,他劉備是個英雄。

    劉備乘着酒興,隨口說道:“備若有基業根本,天下碌碌之輩,皆不足慮也!”

    這話口氣太大,地圖炮橫掃一片,連劉表也被波及到了。

    劉表聞言,默然不語。

    劉備拍了拍額頭,自知語失,又覺一日之內自己兩次失言,實爲不智,連忙託醉而起,告辭回館舍安歇。

    劉表嘴上沒說什麼,心裏卻有些微微喫味,回到內室,被蔡氏接住,後者說道:

    “適才我於屏後聽得劉備言語,甚狂妄輕覷,足見其有吞併荊州的意思。若不早除,必爲後患。”

    劉表搖頭不語,覺得“年輕人”劉備酒後吹幾句牛皮,無傷大雅,也不至於較真,遂翻身就歇。

    蔡氏出了內室,密請蔡瑁來見,商議除掉劉備。

    蔡瑁道:“那就領兵於館舍先殺了他,然後再告知主公。”

    蔡氏點頭。蔡瑁告退,便連夜點軍去殺劉備。

    劉備回到館舍後,坐臥不寧,越想越覺得心下不安,正所謂“疏不間親”,自己一個外人,竟然因喝了幾斤酒而不知輕重,摻和起別人的家事,着實是昏了頭。

    思及此處,劉備立即起身喚來隨從,一齊上馬,連夜奔回新野。

    等到蔡瑁領軍來到館舍時,劉備早已走了許久。

    蔡瑁暗恨來遲一步,便寫詩一首刻於壁間,徑入州牧府來見劉表。

    “劉備題反詩於壁上,不辭而去。”

    劉表不信,親至館舍查看,果然見牆壁上有四句詩:

    “數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劉表見詩當即大怒,拔劍道:“我誓殺此無義之徒!”

    行不數步,心下猛然一動:“此壁上字跡極熟,卻不像玄德所書,倒像是蔡瑁的字跡……”

    遂回身館舍,仔細打量一番,見果然是蔡瑁字跡,便用劍尖削去此詩,出了館驛。

    蔡瑁抱拳請道:“主公,軍士已點齊,可即可發兵往新野,擒住劉備問罪。”

    劉表擺手道:“不可造次,此事容後再議。”

    蔡瑁見此計不成,暗中與蔡氏又商議出一計。

    次日,蔡瑁入內稟道:“主公,今年荊襄豐熟,當聚衆官於襄陽,以示撫勸。請主公一行。”

    劉表揉着額頭道:“昨日宿醉,今日深感不適,令二子爲主待客,可再往新野請劉備替我待客。”

    蔡瑁暗喜此言正中其計,立即差人去就新野請劉備來襄陽。

    劉備奔回新野,自知失言取禍,正覺不好衆人言明。忽見使者到來,請赴襄陽。

    頓時左右爲難。

    徐庶問道:“昨見主公匆匆趕回,愁眉不展。今日又躊躇難行,莫非在荊州發生了事故?前腳剛回,今日劉表又來請,着實蹊蹺。”

    劉備無奈,將前事告知與衆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