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開局程遠志 >第261章 國士之口,辯才無雙
    北軍大兵圍攻漢中,今蜀中一日十驚,文臣武將們分爲了兩派,一派想投降,一派想主戰。

    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有劉巴、黃權、王累、張任等人;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松、法正、孟達等人。

    主戰派提議劉璋整頓兵馬,嚴陣以抗北軍;投降派則提議劉璋率州而降,明哲保身,不失富貴。

    劉璋一時猶豫不決,遂派張松到陽平關外的北軍大營探聽消息,然後再做應對。

    張松前腳剛走,諸葛亮安插在益州的耳目立即將此事報於他知曉。

    諸葛亮與劉備一番商議,遂決定親自入川,來說劉璋共抗北軍。

    入蜀之前,諸葛亮就知道,要說服劉璋力拒北軍,決非一件易事。

    但仍然義無反顧地來了。

    方行至蜀郡,諸葛便亮對隨行的陳到耳語一番,令他先走一步,到劍閣去辦一件要事。諸葛亮則帶着劉備親筆書信,孤身往成都進發。

    成都守將楊懷、高沛聞知此事,楊懷遂令高沛守關,自入州牧府,攜信報於劉璋知曉。

    此時張松出使漢中未歸,劉璋並不知北軍攻取漢中之後,是否還有吞蜀之意,心下正憂慮萬分,每日聚集衆文武商議不止。

    聞聽諸葛亮來訪,及看過劉備書信,劉璋便命李嚴去迎諸葛亮來見。

    李嚴帶着諸葛亮,一路入府進廳。

    諸葛亮立於階下,偷眼觀看劉璋:見其面相忠厚憨實,儀表謙和,果如傳言一般,望之不似明主,心下暗付道:

    “觀此人相貌,懦弱不振,非是有主見之人,看來此次不可好言相勸,只可以惡言相激,等他問時,我便這般這般……”

    堂上,賓主見禮,寒暄過後,劉璋問道:“你主派你到益州來,所謂何事?”

    諸葛亮從容答道:“今袁射竊國欺君,囚帝於許縣,屯軍於陽平關,蜀中局勢已是危若累卵,我主劉豫州與將軍同爲漢室宗親,心憂將軍之憂,故而派我前來慰問。”

    聞言,劉璋心下略有感動,溫聲說道:“前些日子,我方遣使到漢中探聽北軍消息,使者至今未歸,尚不知北軍是否有吞併益州之意。是戰是和,懸而未決,今日大家正在商議此事。”

    諸葛亮環顧堂上數人,問道:“將軍您的意思是怎樣?”

    劉璋道:“還沒有定論。”

    這時李嚴站出來說道:“袁射擁兵百萬,假天子而征討四方,我們若不順從,則名不順。現在北軍已經得到天下十州之地,兵強馬壯,勢不可當。以我之見,不如降袁,以爲萬安之策。

    廳下一半謀士附和道:“正方之言,正合天意。”

    劉璋沉吟不語。

    李嚴又道:“主公不必多疑。如果降袁,則益州民安政穩,主公家小也都可以保全。”

    劉璋目視諸葛亮,問道:“我聽聞先生高臥隆中時,常自比管、樂,有濟世安邦之才,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諸葛亮笑道:“剛纔衆人所言,實在是誤導將軍。天下人都可以降袁,只有將軍不可以降。”

    劉璋奇道:“此話怎講?”

    諸葛亮環顧衆人道:“諸公降袁,不失榮華富貴,不失高官厚祿;若是將軍降袁,車不過一乘,隨從不過三五人而已,榮華富貴是斷然沒有的。”

    劉璋聞言恍然,屏退衆人,獨留李嚴和諸葛亮在堂,說道:“剛纔衆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而先生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雲見日,但是袁射坐擁十州,又新得劉景升二十萬兵馬,其勢之大,恐怕我們益州難以抗衡啊。”

    諸葛亮道:“曏者宇內大亂,羣雄並起,馬韓侵關中,公孫據幽燕;呂布略青徐,曹操佔中原;孫策霸江東,袁術守淮南。今諸人皆已平,僅剩我主與將軍兩個漢室宗親。願將軍量力而行:若能以益州之衆,與中原抗衡,不若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從衆謀士之言,按兵束甲,面北而降?”

    不等劉璋說話,諸葛亮又道:“二十年前,天下將亂,先帝封將軍之父爲益州牧,爲國鎮守邊州,於是將軍父子經營益州二十餘年,至今已歷二世,使得蜀中民殷國富,百姓安居樂業,如此大好基業獻於袁射,或能獲得其重用,也未可知。”

    由於之前諸葛亮已經描述過投降後的局面“車僅一乘,隨從三五人”,是以,劉璋根本不信“能獲得重用”的話,於是反問道:“誠如君言,你主爲何不降?”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昔日田橫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罷了,還能恪守節義不受屈辱;何況我主劉豫州是漢室後裔,如果匡扶漢室不能成功,那就是天意,怎能屈居人下呢?!”

    劉璋聽了這話,當即拉下臉來,拂袖而去。

    李嚴在一旁說道:“你主是漢室後裔,莫非我主就不是漢室後裔?先生此言,辱我主公太甚!”,

    諸葛亮仰面笑道:“劉益州何故不能容人?我自有破袁之計,他不問我,我也不好說,故而便以此言相戲。”

    李嚴聞言喜道:“先生既有良策,何不早說!我這就去告知我家主公!”

    後堂。劉璋怒氣未消,見李嚴來到,對他說道:“諸葛亮太過無禮!欺人太甚!”

    當然,劉璋也就是發發牢騷。

    即使心裏很氣憤,他卻沒有和諸葛亮計較的意思。懦弱的性格不允許他對另一個同爲漢室宗親的人派來的使者下手。

    李嚴連忙解釋道:“臣亦以此責備他,他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局之策,諸葛亮似已胸有成竹,不肯輕言,主公何不再問之?”

    劉璋旋即喜道:“原來如此,快快請孔明先生到內堂議事。”

    少頃,諸葛亮來到,劉璋拱手道:“適才失禮,萬望勿怪。”

    諸葛亮也拱手道:“亮言語不當,還望將軍海涵。”

    劉璋遂令人置酒相待。

    酒過三巡,劉璋嘆道:“昔日天下羣雄並起,我父子受命鎮守邊州,今呂布、曹操、公孫瓚、袁術、劉表俱亡,僅剩獨劉豫州與我尚存。祖宗基業,豈能拱手讓於他人?然北軍勢大,安能相抗?”

    諸葛亮道:“此事不難,我主欲親率精兵入川,助將軍抵抗北軍。”

    “將軍之兵雖寡,卻有山川之固,民心歸附,帶甲之士二十餘萬,善戰將領不知凡幾;北軍雖衆,卻遠來疲憊,秦川之險,決非一日可下,敵軍縱有百萬,又能奈兩川之地若何?”

    “今將軍若能與我主協力同心,破北軍不難,若北軍敗,則必北還。益、荊兩洲連成一片,互爲脣齒,成三足鼎立之勢,則天下不傾也。”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望將軍察而決之。”

    劉璋聞言大喜,遂安排諸葛亮至館驛住下,決定邀請劉備入川。

    益州衆文武聞訊大驚,紛紛勸阻。

    從事王累進言道:“觀劉備二十年間所爲,事公孫瓚而公孫瓚敗、容呂布則呂布叛、投呂布而呂布死、奔劉表而劉表亡,從劉琦而劉琦失權,主公切不可請其相助,若請其入川,實爲養虎爲患。”

    劉璋道:“我與劉備都是漢室之胄,如同兄弟,他好心助我,豈可如此相疑?”

    話音剛落,治中劉巴出列道:“劉備乃是梟雄,此乃天下公認,請其入川是引狼入室,萬萬不可!”

    劉璋聞言,一時躊躇難定,

    一旁的黃權也要進言,卻被成都令李嚴搶了先。

    李嚴沉聲道:“今張松未歸,我等並不知北軍意圖,主公何不等張松歸來,再做定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