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開局程遠志 >第280章 騎虎難下
    建安二十年(215年),天下局勢格外平靜。

    劉備從漢中退兵後,並未立即東征,而是在默默積蓄實力。

    相比之下,孫權就顯得志得意滿。晉位嶺南候,坐擁三洲之地,帶甲之士四十萬。

    程遠志的局面比孫權更好一些,稱魏王,定都鄴城,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三子皆爲列侯。

    這其實已經和皇帝相差無幾了。

    雖然四百年前,劉邦曾斬白馬發誓“非劉氏不能爲王”。但時過境遷,如今漢室傾頹至此,已經沒人把劉邦這句話放在心上。

    魏王的地位比劉姓諸侯王更加尊貴,加九錫與漢天子等同,就連祭祀自己的祖先,所採用的也是天子之禮。

    所有人都希望魏王(程遠志)能夠當上皇帝,他們也好成爲開國元勳,名垂青史。

    就連孫權也都上表臣服,整個天下,不服魏國統治的地方就只剩下益州劉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稱帝確實沒有任何問題。

    河北衆文武都認爲,魏王理應該順天應人,進位稱帝,立即開啓一段比大漢帝國更加輝煌的時代。

    有鑑於此,羣臣輪番上書,請程遠志更進一步。

    雖然此前程遠志就表態過“若天命在我,我願爲周文王”,但衆臣都覺得:彼時不同此時,此時稱帝正合時宜。

    彼時程遠志剛進位爲王,國策未立,人心未定,孫權未“降”。此時天下局勢已經明朗,這幾年來,北方民衆逐漸接受了魏國比大漢更好的事實,加之孫權上表稱臣,天下眼看即將一統,登基爲帝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但程遠志思慮再三,覺得天下局勢還遠沒到可以躺平的程度。最終還是將此事給壓了下去。

    這令速該很是納悶。

    這一日,見程遠志又壓下了一批勸進的奏摺,速該忍不住問道:

    “大帥,這些奏摺上說,周公德高,周文王至仁,卻不足以令魏王效仿。這周公周文王到底是何人?這人又稱公又爲王的,他爲啥就不稱帝呢?”

    速該會有此問並不奇怪,他是山野出身,十二歲之前不識字,雖然後來日子變好,因此惡補了一些歷史知識,卻也只是知道秦朝及之後的歷史,秦之前的歷史,他還沒學到。

    程遠志搖頭笑道:“你有所不知,這周文王和周公雖然都姓周,卻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速該一怔:“兩個人?”

    程遠志點點頭:“周文王是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的父親,周武王最終能夠打敗紂王,一統天下,建立周朝,大半功勞要算在在其父周文王身上。”

    “當時,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文王卻仍以臣事殷商,是以被天下人稱頌。”

    “周武王和周公旦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文王去世後,留下姜子牙等一大批人才,幫助周武王治理周朝。武王花了十年時間滅掉商朝,卻在平定商朝四年之後,因病去世。”

    “當時武王的兒子成王還很幼小,於是身爲成王叔叔的姬旦開始攝政,是爲周公,與姜子牙共同輔助周成王。”

    “在周公輔政期間,他平定了三監之亂,東征諸侯國叛亂,讓當時剛剛一統天下的周朝能夠迅速穩定下來。”

    “在周公輔政七年之後,成王長大成人,周公遂還權給成王,面北就臣之位。”

    “正是因爲周公高風亮節,不逾禮制,後人對其大爲崇拜。”

    速該恍然道:“原來是兩個沽名釣譽之輩,這周文王當時佔據天下三分之二,就算不稱國君,事實上也已經成了國君,難道商紂王還敢再以臣子稱呼他?”

    “還有那個周公,俺就不信,威加百官或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沒萌生過取而代之的念頭,周成王若不是他的侄兒,周公攝政七年,大權在握,你看他篡不篡位!”

    程遠志點點頭,“你這話雖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卻也不無道理。”

    “不過,周公確實不曾逾越,是以流芳百世。”

    速該撇了撇嘴,道:“流芳百世有什麼用?大帥,俺覺得人這一生,把握生前事就好,管他什麼死後名聲好壞!反正咱們又看不到、聽不到。只要咱們上不負蒼天,下不負黎民,就算奪了他劉漢江山,又能怎地?”

    “再說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他劉漢江山還不是從嬴秦手中奪過來的。”

    程遠志連連擺手:“劉邦乃是白手起家,得國極正,我是漢臣,不能一概而論。”

    聞言,速該頓時來了精神,據理力爭道:“大帥,俺覺得這個說法不對,那劉邦一開始不也是秦國的泗水亭長嘛?他也是秦臣,食秦祿,最終反了秦,建立大漢。”

    程遠志一怔:“你這麼說倒也沒錯……,當時暴秦無道,劉邦因與民約法三章,秋毫無犯而深得民心,最終擊敗楚霸王項羽,建立大漢。”

    速該嘿嘿一笑:“那劉漢也無道啊,黃巾之亂前後,幾十年間民不聊生,戰禍匪亂連年,一到災荒年,百姓便易子相食。我爺爺便是因此逃遁山野,寧與野獸爲伍,也不願做大漢子民。”

    “可以說,今日之劉漢比當年的暴秦更加無道,更應該被取而代之。”

    程遠志頓時有些語塞,絞盡腦汁辯解道:“劉漢也不是一直都這麼無道,東漢早期的幾任皇帝還是很不錯的。”

    “那大秦早期還連出了六世明君呢,就出了秦二世一個昏君他們就忍不了造反了?且看桓、靈二帝執政這四、五十年間,昏庸無道,罪惡滔天,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既然大漢墮落至此,爲何不推翻它呢?”

    “這個……”程遠志張了張口,忽然感覺速該說的很有理,自己有些無言以對。

    但還是說道:“此時稱帝時機不對。”

    “稱帝之後,天下三方勢力間的性質就與現在不同了。到那時,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大家都是大漢的諸侯王,屬於內部爭鬥。”

    速該撓了撓腦袋,疑惑道:“這有什麼不同嗎?還是三足鼎立啊。”

    “民心不同!”程遠志言簡意賅的解釋了一句,語重心長說道:

    “如果我稱帝,天下立馬會由一個國家變成三個國家。天下民衆也就從所有人都是大漢百姓,變成分屬三個國家的子民。

    “民心一旦分裂,一統天下的難度就會直線上升,你明白嗎?”

    速該撓着腦袋道:“大帥,俺雖然大不明白,但聽起來好像很嚴重的樣子。”

    程遠志微微頜首,陷入沉思。

    原時空裏,正是由於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才導致三足鼎立的局面又持續了五、六十年。

    假設當時曹丕不那麼着急稱帝,仍以臣事漢,天下名義上就還是一家,百姓間的來往,也就不會受到那麼多限制。

    因爲大家都是大漢子民,打歸打,戰歸戰,該有的來往不會斷。

    但三國分別建立後,民間基本就斷絕了來往,魏國人只在魏國地盤內活動,吳國人只在吳國境內做生意,蜀漢人只在川中經營。

    由於民衆被涇渭分明的劃分爲三個國家,商人們是不太敢去敵國的,因爲會不但會被沒收貨物、財產,還會當成奸細被抓進大牢,甚至人頭落地。

    因爲大家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了,收拾你沒商量,而且還不犯法。

    這樣的情形,最終形成了牢固的天下三分局面,魏國雖強,卻不能一口吞下另外兩國,唯一能做的就是治理好自己所在的地方,網羅天下賢才,爲下一代打下基礎,等待天下有變,再收拾舊河山。

    這樣的局面,是程遠志不願意看到的。

    民間交流不能斷絕,一旦斷絕,哪怕魏國再強,一統天下都要大費周章。

    是以,雖然可以稱帝,但沒必要。

    魏國的衆多文武大臣們,是意識不到這一點的,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可是,這衆意也難違啊。

    勸進之事,拒絕一次可以,總拒絕的話,人心是會散的。

    程遠志嘆了口氣,感覺有些苦惱。

    自己面臨的局面與原時空裏的曹操完全不同。

    曹操出身於宦官世家,身份尷尬,這讓他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官僚階級中都備受爭議,是以,他的稱帝之路一片荊棘,最終也只是到稱王爲止。

    而自己,明面身份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這個身份太正太頂,頂到即使公然取代大漢,都成了衆望所歸的事情。

    這讓程遠志有些騎虎難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