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鐵血幽靈 >第五十五章 萬惡之源
    手機閱讀

    進駐帕格村後的第一週,小隊就是和飢餓和疾病抗爭,虞松遠和李海潮不得不讓小隊將找食物擺在第一位。品書網(.VoDt.coM)

    比飢餓更可怕的,是村子裏太髒了,髒到你難以想象。帕格村的人都是印度半島移民的後裔,村子裏連茅廁都沒有。每一叢毛竹、灌木後面,每一條溝坎,只要是無人處,村裏村外,泥濘不堪,糞便隨處可見。

    松戈山內雨水多,下雨時,大人孩子甚至直接在高腳木屋地板上排泄。糞便落下木屋的底下,使木屋內外,氣味難聞,污穢不堪。所有人都赤着腳,飢餓加上肝炎、痢疾、虐疾等疾病肆虐,幾乎每天村裏都有孩子病死、餓死。

    這是最落後、貧窮的土著村民,對他們來說,最可怕的是飢餓,而不是衛生。人餓得奄奄一息,沒有人再會關心衛生問題。

    兄弟小隊慣於野外生存,可要維持這麼多人生存,劉國棟和莊玉書還是感到技窮了。他們帶着海島衛隊士兵挖地三尺,把所有的蟲子都蒐羅一空。張五常和劉衛民甚至在北山溪邊襲擊了一個木蟻巢,逮了二三斤木蟻。

    木蟻也是松戈山區特有的一種食木蟻,它們以南洋老榆樹的汁膠爲食。北山溪邊生長着大片的南洋榆,又叫苦榆。木蟻咬破樹皮,榆樹便會滲出大團大團白色的樹膠。木蟻則會將樹膠一點一點運進巢穴,作爲食物儲備。

    爲規避洪水,木蟻穴建在石壁中間的小山洞內,有兩個出口。張五常在一頭用煙燻,劉衛民則用細尼龍網布做成袋子罩在另一個出口,逮了整整一大口袋。

    衆人還是飢腸碌碌,靈玉也早就給楊明濤發了告急電報,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到第三天,衆人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但也是第三天傍晚,高棉國民軍、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三支游擊隊的軍官,先後冒雨來訪。

    靈玉到另一座木屋內,按外交禮節友好地接待了他們。

    他們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國際傭兵小隊”,能加入他們的隊伍。靈玉拿出聯合國難民署的“公文”向他們展示後,打着精神說,“我們只是聯合國的一個工作小組,不是什麼什麼‘傭兵小隊’。我們的責任只是來現場瞭解戰爭對民衆的破壞情況,不會參加實際戰鬥……”

    俄國人伊萬諾夫象一尊鐵塔,雖然餓得腰彎了一點,但仍威風凜凜地立在靈玉身後,很好地詮釋了他們“聯合國小組”的身份。使女小鈕兒乖巧地陪伴在她的身邊,讓外交活動充滿溫情。

    豆蔻山脈連接暹羅境內,是國際上援柬的重要通道。高棉國民軍、西哈努克民族主義軍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誰都想得到更多的國際援助,都在這裏駐有一個辦事處,並都有一支隊伍警衛。靈玉婉轉地拒絕了他們後,三支游擊隊的負責人才懨懨離去。

    或許三支游擊隊都知道帕格村已經陷入斷糧的窘境,或許楊明濤已經通報了民柬,他們受命帶來的禮物是三袋大米,救了全村的急。這三袋大米,和着樹葉熬稀飯,幫助小隊渡過了最初的困難時期。這三個糧袋中間的圓圈內,都寫着兩個中文大字“中糧”。

    多少年後,虞松遠等人還對高棉***心有餘悸。

    在帕格村集體斷糧的危急時刻,俄國人伊萬諾夫甚至建議宰殺大象度過難關。但靈玉訓斥了他,大象是我們的隊員,誰也不準打大象的主意。靈玉對所有隊員宣佈說。

    對這場中南半島史上空前的***,現在的“史學家”們多有不同的解讀。“史學家”三字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爲有的學者(尤其是西方學者、國內某些學者)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是戴着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在解讀真實的歷史。

    60年代和平時期,高棉勉強能夠糧食自給。1966年,高棉全國糧食總產量250萬噸,人口600萬左右。到1970年,全國人口達570萬。當時中國、蘇聯、法國及國際社會對高棉有大量的援助,金邊當時被稱爲“東方小巴黎”。

    1970年,在CIA操縱下,追隨M國的朗若及施裏瑪達右翼勢力發動政變。西哈努克流亡北京,從此高棉陷入內戰。從此,和平的高棉人民一下子陷入戰火和長期的苦難之中。

    高棉國土面積小,是個落後的農業國,戰亂迅速摧毀了羸弱的國民經濟。到1972年,全國糧食產量降爲80萬噸左右,1974年又下降至64萬噸,***迅速蔓延至全國。

    朗若政權期間,M國累計提供的援助總額約16億美元,但朗若政權實際控制的區域,僅佔高棉全境10%。於是,爲了填飽肚子,大批饑民涌入首都金邊及其他大城市,使得金邊市人口迅速膨脹。

    促使金邊人口膨脹的另一個原因,是M國對高棉的大轟炸。

    1973年1月,巴黎和會正式簽訂了美越停戰協定。爲了支持朗諾政權,M國便開始對高棉轟炸升級。最初的企圖是,用大轟炸在金邊周圍製造一個安全區。

    M國動員了駐亞洲的全部空軍力量,所有的B-52轟炸機從關島出發,國空軍從高空2-3萬英尺投彈,根本看不清目標。有的空軍機組從關島出發時,連要轟炸的目標都不知道!

    地毯式的大轟炸,使高棉全國有近70%的土地上,農田與生產設施被摧毀一空。重磅炸彈炸出的大坑有十米深,幾十年過去了,這些坑並沒有被平復,變成了一個個小池塘。

    在6個月的時間內,M國空軍共在高棉農村投下25萬噸的炸彈,是二戰中M國用於日本的3.5倍。持續6個月的大轟炸,高棉全國有40-50萬人被炸死。

    M國的狂轟濫炸,另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高棉人不是氣憤地參加抵抗力量,就是逃到城市去。1955年時,金邊僅是一個人口5萬人的小城市。60-70年代,也僅有50-60萬人。而大轟炸後,金邊市人口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就迅速膨脹到1975年的200多萬人。

    60年代末,高棉糧食產量最高達到325萬噸,人均接近500公斤。但是由於當時高棉農村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50%以上農民居然喫不飽。儘管如此,M國連這樣一箇中立的高棉政府也容忍不了。

    而M國空軍的大轟炸後,高棉全國各地有1/3以上的人口涌入金邊,已經完全超過了金邊的承受能力。當時高棉全國糧食產量僅有87萬噸,只有歷史最高峯的26.8%,人均產量120公斤,僅相當於中國1960年的60%,根本養不活全國700萬人……

    只要我們稍微瞭解一些真實的歷史,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當年蔓延近二十餘年的高棉***,完全是由M國人引起的。就象今天,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M國人或它的西方盟友,用不對稱戰爭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災難。

    瞭解了這一段歷史,我們就對紅色高棉執政後,將金邊200萬人口遣送農村,會有一些的與西方社會完全不一樣的理解。

    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佔領金邊,開始了近4年的執政。遣散主要由農村涌進城市的人口,一個重要原因,是紅色高棉爲恢復高棉全國的糧食生產,而作出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而且,事實證明這一措施是有效的。

    197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由80多萬噸,恢復到180萬噸,每公頃糧食產量達到1286公斤。1977年,糧食單產量卻下降到1200公斤,只是,耕種面積擴大總產量才與上年持平,仍維持在約180萬噸左右。即使是到了1978年,即紅色高棉被推翻前的最後一年,高棉全國糧食總產量也維持在150萬噸左右。

    紅色高棉接管高棉時,國內面臨嚴重饑荒,迫切需要發動全民提高糧食產量。因此,執政後迅速動員全國力量從事農業生產,包括把城市人口下放到農村。僅1977年上半年興修的水利工程,就恢復常年水澆地40萬公頃。到1977年底,全國灌溉面積已接近70萬公頃,即使這樣,糧食產量才恢復到150-180萬噸。

    由此可見,內戰和M國的大轟炸,對高棉的摧殘是何等慘重。紅色高棉在執政的3年時間裏,基本在清理戰爭廢墟,恢復農業生產。

    1979年1月,安南軍隊佔領金邊,紅色高棉倒臺,戰火再一次迅速蔓延到高棉全國。剛剛開始恢復的農業生產,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在整個安南佔領的十年時間內,高棉境內糧食總產量都僅維持在百萬噸以內。大量民衆逃離家園,成爲世界難民。***,再一次象瘟疫一樣,蔓延至高棉全境。

    ……

    兄弟小隊進入帕格營地苦熬了一週後,楊明濤派出海島衛隊,通過暹羅邊防警察的幫助,用五十頭大象運來了糧食、副食品和裝備,斷糧危機才解決了。

    此後,在整個任務期間,托馬斯的海島衛隊,就承擔起了繁重的後勤運輸任務,保證了小隊任務的完成。

    本書來自品&書#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