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天寶風流 >第二百七十章 戰後〈一〉
    東大戰,二十餘萬范陽軍潰陣,隨後在高仙芝及封常繼日的催兵追趕下,潰軍沒能有機會重新集結,隨着逃跑線路越來越長,俘虜投降的不論,那些原本糾集在一起的潰兵也越來越分散,零星的幾個人或者是三五十人的潰兵隊伍再無能力與編制齊整的平叛軍對抗,至此,起兵南下時兵勢如火,盤踞河東幾達一年之久的范陽叛軍正式風流雲散。

    河東叛軍戰敗的消息一傳回安祿山老巢河北道範陽,正與李光弼周旋的范陽留守史思明當即收縮軍力,此後三數日,范陽四城高閉。正是這幾日間,發自魏州的田承嗣軍正夜以繼日北上趕往范陽。

    范陽閉城三日後,於第四日拂曉悄然打開,史思明率極力整合出的六萬大軍護衛着百餘輛大車並親族倉皇北遁。近年來在河北作戰時多是避實就虛的李光弼見狀當即銜尾跟上。史思明分三萬大軍由心腹將領統兵斷後,兩軍交錯,李光弼部人數即少,單兵戰力比之范陽老兵也有不如,雖拖住史部斷後軍,卻難阻擋其前軍行進步伐,如此者兩日,史思明前部已抵達榆關城外一百三十里處露營。

    當日晚間,繞道滄州北上的田承嗣軍三萬人星夜趕至,因其是繞道而行,倉皇北逃的史思明部一時不察,被老狐狸田承嗣狠狠偷咬了一口,幸而史思明控軍能力甚強,得以支撐至天明,饒是如此。百餘車金珠也損失大半,三萬人馬僅剩半數。次日白晝,經過短暫停頓,田承嗣鼓勇再戰。一改往日保存實力第一的作風,不計傷亡狂衝猛攻。正當史思明部岌岌可危之時。幸得其心腹榆關守將傾力來援,接應之下逐步退往關城,至此,史思明北逃之路有驚無險的完成初步目標。

    但到此爲止,史思明地好運也算到了頭兒,近日形勢變化太快,只顧收拾細軟倉皇北遁的史思明並不清楚榆關外奚族內部的變化。更不知道就在他率殘軍退往榆關的當日,千里尋妻地大唐監軍使唐離也繞道大陰山到達饒樂奚境,隨着他一起到的還有河東二十萬叛軍盡數潰敗地消息。

    因近來兩河道形勢莫測,榆關守將外鬆內緊,尤其是在接到史思明將要北逃地書簡後,更是嚴令南北行客商旅一律只能進不許出。由是。原本奉命入關召集本部子民的奚族四部落信使皆被滯留榆關。本就焦急莫名的他們一見史思明殘部退往關城。當即四下活動,傳達本部族長指令。只是緣於形勢特殊,衆奚兵難有作爲,只能暫時隱忍。

    榆關險峻,與李光弼合軍喫掉史思明斷後部隊三萬人的田承嗣兩軍只能望堅城而興嘆。驚魂初定的史部殘軍在關城內休整兩日後離關北逃。孰料出關城五十里即有奚兵譁變,史思明見機得快,譁變之初即率五千心腹“假子軍”脫離本陣北逃,此後兩日受盡驚弓之鳥的驚嚇,無奈在出饒樂境七十里處時,遭遇蓄勢以待由大唐監軍使統領的奚族五部落聯軍。

    當此之時,已知必死地史思明行沉舟之戰,此戰持續大半日,五千“假子軍”除降者一百三十九人,餘衆盡皆力戰而死,野心未遂的史思明也在力戰過後自刎而死,令唐離生擒活捉的想法徹底落空。

    史思明人頭在榆關下高高掛起,這座地勢險峻的雄關當即不戰而下。在眼見大勢已去,不堪忍受的宦官李豬兒刺殺安祿山之後,史思明也已自刎身亡,至此,安史之亂負責前後事物的兩大罪魁盡皆身亡,標誌着波及半個唐帝國地叛亂正式結束。

    圍剿史思明之戰後,唐離在奚部再停三日,親自觀禮阿三地復位大典後,正式啓程南返,隨其車駕而行地另有聽其勸說前往長安請罪的奚族四族長及隨行十餘耆老。

    遵監軍使大人之命,榆關已由李光弼部接手,唐離夫妻一行在田承嗣率軍護衛下直達哥舒翰等三帥所在地北都晉陽,這其中頗讓唐離高興的一件事情就是田承嗣在范陽城中解救出一批在安史起兵時被拘禁的朝廷官員,其中就有屯田司主事杜甫,正是得力於唐離的舉薦,流落長安多年不第的杜子美才得以入職皇城,到官後接手的第一個委派職事便是前往河北道清查屯田情況,不料正遭逢安祿山叛亂,他這個芝麻綠豆官兒也就被集中於范陽拘禁,不想這次得脫大難。待一臉灰黑,瘦骨嶙峋的杜甫被送往唐離車駕時,二人相見如同隔世,唏噓處一言難盡。

    待唐離到達晉陽,河東局勢已漸次平定,因時令已到五月,吐蕃高原冰雪消融,爲防止吐蕃人異動,作爲平叛主力的隴西軍已開始分批西返。高仙芝的潼關鎮軍在郭子儀軍掌控住地方大局後,也開始大軍南迴。而封常清所部六萬新軍則不退反進,連同榆關李光弼部兩萬人坐鎮河北,安撫地方的同時清剿叛軍殘餘。

    河東決戰大捷,哥舒翰六百里加急報往長安,隨後又聽唐離建議派遣多路軍士持露布一路往長安宣示捷報,遂使此事周知天下,消息傳出,大唐上下震動,狂喜之情溢於言表,露布過處,鞭炮聲數日不絕,尤其是在史思明被唐離親率奚族聯軍逼殺後,一手主導此次平叛之戰的唐離在民間由原本的罵聲一片轉爲人人歌功,村村頌德,其當日山丘

    事蹟也被口口傳誦,狀元公的文曲星名號之外又加了生,儼然是天命降世的文武全才,民聲民望一時無倆。

    河東道晉陽,觀察使府

    自饒樂奚境安返晉陽後,唐離並未另置臨時的監軍使府,而是就住在了他的岳父、河東道觀察使鄭子文府邸,他的這一舉動直讓近年來飽受驚嚇地鄭子文夫婦老懷大慰。

    這是一間清幽的書房,窗外修竹數竿。隨風婆娑,輕微的嘩嘩聲響除給書房帶來靜謐之外,也別添了幾分幽然雅意,但書房內兩人的談話卻沒有半分雅緻地意味。

    書房內坐着的正是唐離與哥舒翰兩人。屏退服侍地下人,唐離親自爲哥舒斟了一盞茶水遞過後輕聲道:“再有十餘日我也該返京了!”。

    唐離這麼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卻讓哥舒翰身子一震。隨即臉上又故做平靜道:“別情你奉詔出京也有大半年了吧。也是時候回去好好歇歇了,可惜愚兄軍務在身不能送你,實在憾甚!”。

    “你隨後也要奉詔進京,有什麼好遺憾的!”,臉上淡淡一笑,唐離側身正對着哥舒翰肅容道:“哥舒,陛下的回書已經到了”。

    “噢!”。隴西大軍一批批開拔西回,哥舒翰卻一直沒有動身,在晉陽耗着的目的就是等這個消息,此時真到了關鍵時刻,他反而愈發能沉得住氣,實不枉了名將之譽。

    見有些故作矜持的哥舒翰。原本肅容的唐離忍不住一個淺笑。“依陛下回書地意思。高帥及封帥隨後都將奉詔回京,官拜從一品。晉爵世襲一等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