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天才鑑寶師 >第231章 多管齊下追索文物
    十一月十二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地區法院發佈書面裁決,對於中國福建村民向荷蘭藏家範奧維利姆追討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一案不予受理。理由是,法院認爲村委會不是荷蘭《民事訴訟法典》裏定義的自然人或法人,沒有訴訟資格。

    這意味着,還沒對簿公堂,我們就已經被擋在了門外。

    儘管諸多事實表明,該藏家手中的宋代文物,就是我國福建陽春村普照堂被供奉了上千年的“章公祖師”肉身像,也有諸多證據表明,該文物流轉到荷蘭的來路存疑。

    更有跡象顯示,該藏家正試圖與第三方達成交換協議,拿這尊坐佛換其他藝術品,涉嫌“欺詐性轉讓”,會加大阻礙我們行使追索佛像的難度。

    但荷蘭法院這次還是那麼判了,更令人心裏堵得慌的是,按照現存國際公約,他們那麼做並非無據可依。

    1954年,在國際法庭所在地荷蘭海牙,制訂了《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公約》及其議定書,規定:每一締約國應在敵對行爲終止時,向先前被佔領領土主管當局返還處於其領土內的文化財產。

    然而,由於“海牙公約”在具體規定上比較模糊,其法律上的實際操作性並不強,相關條款內容也爭議不斷。

    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迄今已有90多個國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控制文物非法流轉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

    還有1995年通過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在實施細則上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遺憾的是,“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原則,很大程度上讓這些國際公約失去了效力。另外,以上公約基於自願原則而締結,一般僅在締約國之間才產生約束力,而英國等主要“文物流入國”並沒有加入公約。

    它們或奉行所謂的“文物國際主義”、鼓吹“人類共同享有遺產”,爲自己搶掠而來的文物珍寶辯解,或以公約與其本國法律衝突爲由而拒絕加入。

    另外,要實現流失文物“回家”,須對追索的文物定性,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蒐集證據資料、法律依據,並與外交手段配合索回。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文物流出的確切證據很難蒐集,這也成爲法律技術上的瓶頸。

    2002年12月9日,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又發表了《關於環球博物館的價值的聲明》,拒絕將文物藝術品歸還原屬國。

    至此,國際公約更加形同虛設。

    林如海看完資料,就聽天達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明達正在發言,“……對於那些明火執仗搶劫的文物,只能在國際公約的框架底下通過法律、通過正常的渠道去追索,絕對不能買,如果買了的話,反而變非法爲合法,替他們的罪行進行了背書!”

    然後,委員康明道,“現在,章公祖師肉身像這個案子,訴訟資格的問題好解決,也暫時不管荷蘭法院,關鍵是藏家範奧維利姆正在將水攪渾,他試圖用佛像換其他藝術品,這樣即使法院勝訴,追討的難度也更大了。”

    這時候,林如海問道,“有沒有關於藏家範奧維利姆的詳細資料,我們能不能將藏品強制性地弄回來?”

    他這麼說,衆人當然明瞭意思,劉明達道,“林先生,絕不可以!一件兩件甚至幾十件上百件可以這樣,但我們流失的文物太多了。

    如果我們採用非正規的手段,就會給人口實,那麼政治施壓、經濟外交談判、司法訴訟等等手段就會完全失效,西方人就有充分理由不跟我們接觸、不退還文物了。”

    林如海點點頭,確實如此,但是說道,“文物有國界,不該我們的,我們不會搶;是我們的,就一定要回,在跟西方人打交道時候,也需要強勢一點,那個藏家範奧維利姆在華有沒有生意?我們在經濟上對他進行一下制裁!”

    總幹事王維明當即道,“這倒是個新思路,逼迫他主動歸還,如果範奧維利姆和我國沒有經貿關係,只要他的親朋有,也可以施壓說和,促使他做出歸還的舉動。”

    大家聊了很多,又談了周代文物青銅虎鎣在英國伯明翰坎特伯雷拍賣行即將上拍的情況,基金會已經發文追索,並即將派出律師團去伯明翰提起訴訟。

    會議最後,基金會主任張永年派人聯絡有關部門,探查荷蘭藏家範奧維利姆以及親朋在華的經貿情況。

    這些年,雖然經過方方面面的努力,但比起大量離鄉背井的中國文物而言,鐫刻中華文明、歷經顛沛輾轉的珍寶迴歸故土的情況,只是滄海一粟,促成國寶回家,依然任重而道遠。

    “林先生,您向公衆和國際世界表達的關於我國流失文物的態度,基金會是讚賞的,不然也不會邀請您成爲顧問了,在具體執行上,我們也是多管齊下,但確實不宜貿然採用一些非常激烈的手段,不然追索的工作會更加艱難。”

    散會後,基金會主任張永年對林如海認真道。

    林如海點點頭,確實如此,這種文物追索與他在倫敦塔搶那批寶藏不同。他又和齊承聊會天,然後大家散去。

    林如海到古玩店轉了一圈,問了最近的經營情況,跟劉三等人一起吃了午飯。

    上次回家,初中英語老師劉希華來找林如海,說她的女兒馬瑩瑩明年從濟城工商學院畢業,非要來京闖一闖,讓林如海幫着照看點,林如海答應了。

    “三哥,下週馬瑩瑩過來,讓她在店裏乾點什麼,開一份工資,她要是能耐住性子,你就教教她,她要是坐不住凳子,那也沒辦法,聽劉老師講,這女孩有一個闖蕩世界的夢想。”林如海笑道。

    “沒問題,年輕人嘛,都是有夢想的,咱們儘量支持。”劉三笑道。

    然後林如海趕去老山基金會。他到的時候,只有楚楚和姚冰在忙,“曉露去韓紅基金會了。”楚楚道。

    林如海見她們在製作表格,問道,“現在捐出多少錢了?”

    姚冰道,“到昨晚,捐出了3652.79萬,幫助了516人,這是明細,我發你手機。”說完,她在電腦上找到明細表,發林如海微信。

    劉大良、石亨等人出去跑,馮曉露負責調度和事後覈查,楚楚和姚冰負責調撥錢款,製作表格。

    林如海跟劉大良和石亨、褚德龍通話,問了他們的工作情況,然後到裏間辦公室看捐贈明細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