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蘇秦站了出來,他提出,齊國應該答應楚國,否則齊國將來必定受秦國制約,百害而無一利。

    齊宣王思來想去,最後還是答應了合縱。

    歷史上,公元前319年,屈原出使齊國,達成了合縱攻秦的盟約。

    當然,楚國不止聯合了齊國一個國家,還有趙、魏、韓、燕、義渠,也都被楚國說服,加入了合縱攻秦的隊伍。

    公元前318年,明明盟約上有七個國家,最後發動兵力的也只有六個國家,還有一個國家去哪裏了呢?

    這個國家就是齊國,屈原出使齊國是說服了齊宣王的,但是當大家一起推合縱的指導人的時候,大家都推舉了楚懷王,沒有推他,齊宣王一氣之下就放棄了合縱。

    所以大家只看到了楚、魏、韓、燕、趙五國聯合攻秦,對秦國展開夾擊之勢,獨獨沒有見到齊國。

    “怎麼樣,這個故事精彩嗎?”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李淳風說道。

    故事發生在,烏鴉有一天嘴裏叼了一塊肉,狐狸就走過來讚歎這隻烏鴉:“你的歌聲如此美妙,我渴望已久地想傾聽你一展歌喉,哎呀!希望你給我機會……”這隻烏鴉給忽悠蒙了,一張嘴肉掉下來了。

    原來狐狸不是爲了讚歎它,是爲了它嘴裏的那塊肉。

    這隻烏鴉後悔不及,於是就記恨這件事:“以後我再也不上你的當了,不被你忽悠了。”

    第二次,烏鴉又弄了一塊肉,狐狸又來了。

    這隻烏鴉心裏堅定了信心:“無論你怎麼忽悠我,我都不上你的當。”

    但是,這一次狐狸改變了套路,它指着這隻烏鴉開始罵:“你這隻醜陋的烏鴉,你的歌聲如此難聽,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吉祥,誰看到你都會倒黴……”這隻烏鴉最後受不了了:“哎呦……”正要回罵它,馬上這個肉又掉了。

    很多時候,很多人,其實是沉不住氣的。

    第三次,這隻烏鴉又弄了一塊肉,狐狸又來了。

    狐狸算盯上這隻烏鴉了!然後狐狸一聲不響地盯着烏鴉,久久不吱聲,就在那裏看着它……烏鴉蒙了:“什麼意思?什麼情況?”狐狸不吱聲,又盯了一段時間,烏鴉終於憋不住了,說:“你什麼意思?”什麼意思?肉又掉下來了……

    “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故事發生在某日。

    一位法師正要開門出去時,突然闖進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狠狠地撞在法師身上,把他的撞了一個跟頭。

    那位撞人的大漢,毫無羞愧之色,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你跟我撞的?”

    法師笑了笑沒有說話。

    大漢頗覺驚訝地問:“喂!和尚,爲什麼不生氣呀?”

    法師藉機開示說:“爲什麼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怎麼樣,又不能讓臉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端,若對你破口大罵或打鬥動粗,必定會造成更多的業障及惡緣,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若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障呢?”

    大漢聽後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的問題及法師的稱號,然後若有所悟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李淳風說道。

    故事發生在梁武帝時期,南北朝時南梁的皇帝,姓蕭,名衍。

    武帝最初研究儒學,後來信奉道教,後來即皇帝位,稱帝不久,就宣佈舍道歸佛。

    在位期間,對佛教非常重視,國家因而特別興盛。

    因爲武帝篤信佛教,所以歷史上有“皇帝菩薩”的說法。

    梁武帝在他的一生中,熱心佛教教理的研究,不但敕請國內外僧侶譯編佛教典籍,還親自注釋《涅盤經》、《大品經》、《淨名經》等經的義疏達數百卷;不僅延請高僧到宮中講學,還時常親自升座說法。

    天監十八年,武帝師從惠約禪師受菩薩戒,當時,從皇太子以下有4800人一同受戒。

    武帝還多方禮遇僧尼,並且極力獎勵佛教義學,創建了愛敬、光宅、開善、同泰等寺。

    武帝信佛之後,爲了表示他的虔誠,曾經在大通元年、中大通元年、中大同元年、太清元年,前後四次捨身同泰寺出家,結果還是羣臣奏表上書,請武帝以國家爲重,回宮料理朝政,並且以一億萬錢奉贖。

    武帝也屢次開設無遮大會、平等大會、盂蘭盆會等法會,並推行救令,廢除宰殺牲畜以行祭祀的慣例,宗廟的供奉品,一概以蔬果代替,制定斷酒肉文,從武帝開始,佛教素食風氣得到推廣。

    梁武帝在位近50年間,從齊代佛教至梁代佛教,寺院增加了八百多所,僧尼增加了五萬多人,內政清明,文教繁榮,是南朝佛教最鼎盛的時期之一。

    “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李淳風說道。

    故事發生在李白素喜佛法,每至一地,必尋訪寺廟。

    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曾筑西湖白堤,美名至今。

    杭州寺院很多,名僧輩出。

    李白聽說有位僧人不居禪房,卻住在樹上,築巢修禪,與鳥爲伴,人稱鳥窠禪師。

    李白問明他的居處後,就出北門來到秦望山,果如人言,一棵高大的樹上坐着一個和尚。

    李白高聲說道:“禪師住處很危險呀!”

    鳥窠禪師答:“我看大人更危險。”

    李白說:“我身爲官員,鎮守江山,何險之有?”

    禪師答:“慾望如火,塵世如薪,薪火相交,人生無常,怎不危險?”李白若有所思。

    李白換了個話題,問禪師道:“請問什麼是佛法大意?”

    禪師答道:“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李白不以爲然:“三歲小孩都懂,何用你說。”

    禪師答道:“三歲孩童雖懂這個道理,但到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李白聞言,不禁肅然起敬。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老少皆知,極爲平常,然而世上能夠日日如此自省者又有幾人?知之易,行之難!

    範大福還會講什麼故事呢?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