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184 瓦刺不臣 (二合一)
    “真是放肆,瓦刺此等僭越之舉,等同於挑戰我大明天威!”

    剛一走進文淵閣的大門,沈憶宸就聽到從裏面傳來了楊溥的怒斥。

    要知道楊溥也是歷仕四朝,並且生性謹慎低調,處理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平心靜氣,這點讓很多大臣爲之嘆服。

    從政幾十年下來,幾乎沒有聽說過他有什麼失態的地方,瓦刺到底做了些什麼,讓楊溥如此生氣?

    帶着這份疑問,沈憶宸走進文淵閣內室,屋內除了楊溥外,還站着幾名輔助文書的中書舍人。

    他們此刻都滿臉驚慌的低頭站在一旁,很明顯這種狀態之下,沒有人敢觸內閣首輔的眉頭。

    “下官沈憶宸,拜見楊元輔。”

    看見沈憶宸走了進來,楊溥平復了一下自己情緒,正襟危坐道:“沈修撰,本閣部喚你前來,是因陛下命你處理四夷使臣朝貢之事。”

    “各方使臣近日已陸續抵達京師會同館,同時向朝廷遞交了國書。不過朝鮮使臣遞交的國書中,還附帶了一份來自瓦刺‘僞敕’,沈修撰你先看看。”

    僞敕?

    聽到這個名詞,沈憶宸就大概能猜測到,之前在文淵閣門口聽見的僭越指的什麼。

    “敕”這種東西是屬於聖旨的三種格式之一,其他兩種分別爲“詔”跟“制”。也就是說這個字屬於帝王的專有名詞,其他人無權使用,一旦用了就屬於僭越。

    不過話說回來,瓦刺僭越屬於什麼稀奇事情?

    他們除了名義上稱臣,接受了封王金印,實則就跟獨立王國沒什麼區別。一定要說蒙古三大部落中,大明對哪一個部落有點實際宗主權,也就是兀良哈三衛了。

    當然,沈憶宸心裏面不以爲然,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震驚憤怒的模樣,從楊溥手中接過了朝鮮使臣遞交的“僞敕”。

    打開一看,沈憶宸瞬間就明白爲何楊溥會震怒了,瓦刺不僅僅是僭越了“敕書”那麼簡單。開篇第一句話,就用了一個華夏人都懂的第一人稱代詞——朕!

    沒錯,瓦刺的這封敕書,是以“大元皇帝”脫脫不花的名義發佈的,而且內容還是令朝鮮向蒙古再度稱臣!

    當年元朝對中原的統治崩潰後,元順帝逃亡漠北,仍以大元皇帝自居,後世把這段時期稱之爲北元。

    但是在明成祖朱棣不斷北伐征討下,北元政權實際上去除了“大元”帝號,多以蒙古爲國號。

    如今“大元皇帝”名號再起,還是令大明的藩國朝鮮歸附,其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可以說明朝重臣意識到瓦刺不老實,卻萬萬沒想到對方敢這麼大膽,這等同於把反字給寫在臉上了。

    “此事你如何看待?”

    楊溥表情嚴肅的詢問一句,沈憶宸是皇帝欽點接待番邦使臣的官員,意味着他的一樣一行,代表着大明威嚴。

    瓦刺這般僭越不臣之舉,如果沈憶宸到時候沒有應對的策略,將丟了大明的臉面,同時還會極大的刺激蒙古韃虜的野心。

    正統九年才結束征討麓川的戰事,前幾日最後一批遠征將士才押送俘虜赴京。如今的大明,實在無力用軍事行動遏制瓦刺,得用謀略跟手段!

    如果沈憶宸承擔不起這個任務,那麼楊溥就會稟明皇帝朱祁鎮,讓他再換一個人接待使臣,這就是召喚沈憶宸到文淵閣的根本原因。

    聽到楊溥的詢問,沈憶宸心中不由生出一抹嘲弄。

    當初自己在朝會上,就直言進諫瓦刺有不臣之心。在搞定了諸如哈密等西域小國後,一定會揮師東進,吞併兀良哈三衛,進而染指遼東脅迫朝鮮。

    結果卻受到各方譏諷,認爲是小題大做,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現在歷史沒有絲毫的改變,瓦刺部也先還是打着傀儡大汗脫脫不花的名義,開始一步步的征服吞併北方其他勢力,積攢自己的力量。

    一旦整個漠北、遼東、朝鮮半島完成兼併統一,就會在大明的北方出現個龐然大物,也就到了蒙古跟大明再次決戰的時刻。

    只是很可惜,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決戰大明失敗了,從此再無力踏足漠北、西域等地,一直到清朝才恢復了漢唐故土的疆域。

    明明自己都“明牌”告訴了大明君臣,瓦刺部也先的計劃跟野心,卻沒被當回事。

    現在收到朝鮮的“僞敕”再來震怒,沒覺得有些晚了嗎?

    “回稟元輔,下官冒昧問一句,兀良哈三衛現在情況如何?”

    事已至此,再談及什麼僭越面子問題毫無意義。沈憶宸在東閣只能審閱一些地方雞毛蒜皮的小事,真正事關蒙古戰略級別的奏章,是不可能經過他手的。

    所以沈憶宸現在迫切想要知道,瓦刺部也先已經走到了哪一步,兀良哈三部有沒有被吞併。

    “宣府總兵上個月發來軍情奏報,兀良哈三衛中的朵顏衛,遭受到瓦刺部的騷擾,後續情況暫且不知。”

    明朝前中期兀良哈三衛中,泰寧衛實力最強,福餘衛第二,朵顏衛排在最末。

    後來朵顏衛勢力快速壯大,於是乎在明朝中後期,就直接把兀良哈三衛給稱之爲朵顏三衛了。

    瓦刺部騷擾朵顏衛,意圖很明顯就是挑選弱雞下手,然後逐步把兀良哈三衛都給吞併。僭越稱朕讓朝鮮依附什麼都是虛的,吞併朵顏衛纔是實打實的統一蒙古增強。

    所以沈憶宸直接說道:“元輔,想要打擊瓦刺部不臣之心,目前就得抓緊時間讓宣府、大同兩地衛所出兵,配合兀良哈三衛對抗瓦刺部。”

    “否則一旦讓瓦刺部統一蒙古,那對朝鮮發佈的就不是敕書了,而是兵鋒所指!”

    聽見沈憶宸突然提及出兵,楊溥的神情有些凝重。以他的政治經驗,不可能察覺不出也先的意圖跟野心,抑強扶弱也是羈糜蠻夷諸部的基本國策。

    但問題是,就憑沈憶宸一句話出兵嗎?

    軍國大事豈能當兒戲看待,沒有任何軍情分析跟準備前提下,如何能確定也先一定會進攻兀良哈三衛?

    就算是真打起來了,兀良哈三衛也沒那麼弱,剛好可以跟也先部兩敗俱傷,讓大明漁翁得利。

    當然最重要一點,就是大明剛剛結束南北兩場大規模用兵,國庫需要積累,民衆需要休養生息,拿什麼去組織大軍征討瓦刺部?

    要知道蒙古韃虜之所以難以剿滅,就在於他們打不過就跑,茫茫漠北草原想要大獲全勝太難了。萬一大明這邊出兵,瓦刺部避其鋒芒直接跑路了,損耗的軍費、物資誰來承擔?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