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315 危險抉擇 (二合一)
    都指揮同知魏平正的質問,讓李達一時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他之所以會推斷出蒙古瓦刺部的戰略意圖,一方面是來到遼東後,通過邊境行商以及女真韃官收集來的訊息,得知了蒙古三部統一後的真正戰爭潛力。

    另外一方面,是沈憶宸多次強調北方蒙古的威脅,李達相信以沈憶宸的遠見卓識,是絕對不會出錯的!

    可這些理由要較真的話,不過是“道聽途說”,李達根本就拿不出什麼實證,更無法憑藉三言兩語說服遼東都司決策層。

    看到李達沉默不語,總兵曹義清咳一聲,幫他解圍道:“年輕人與韃虜接觸不多,缺少判斷經驗是可以理解的,魏同知不必苛求。”

    “不過既然邊堡守軍發現了大批蒙古騎兵,吾等還是不得不防。”

    “這樣吧,本帥傳令下去讓各邊堡加強戒備,另外給朝廷通報一份軍情,後續再視情況酌情應對。”

    曹義都發話調和了,這個面子魏平正不得不給,他只能拱手道:“是,末將明白。”

    與此同時,都司李純也順勢附和道:“曹總兵老成持重,坐鎮遼東定保萬無一失,李參加無需多慮。”

    面對總兵跟都司的不以爲然,李達心中卻隱約感到不安。加強戒備跟通報軍情這些應對措施,說穿了不過是些場面話,並不能算真正的戰備或者戰前動作。

    若是蒙古騎兵真的大規模進攻,單靠這些遠遠不夠!

    “曹總兵,要不末將……”

    李達拱手本想說要不自己去邊堡駐防,親臨一線監視蒙古騎兵的動向。

    可話剛說了個開頭,就被曹義打斷道:“本帥早年間協助巫總兵守衛遼東,再到自己接任遼東總兵一職,算起來已經有十幾個年頭。”

    “韃虜是有逐鹿中原的狼子野心,可沒有踏入中原的實力。甚至就先瓦刺也先,恐怕他自己都不敢想象能攻陷京師。”

    “爲將者當穩如泰山,你未來還有大好前程,要學會沉住氣。”

    說罷,曹義還拍了怕李達的肩膀。

    說實話,對於這個年輕的武將後輩,曹義內心裏面還是很看好跟欣賞的。

    要知道到了宣德、正統年間,老一輩的功勳外戚逐漸老去,接替他們職位的武官二代們,大多是屬於紈絝子弟,爛泥扶不上牆的那種。

    最知名的莫過於黔國公沐英的次子沐晟,麓川仗打的稀爛不說,還畏敵如虎丟盡大明勳戚臉面,最後得靠時任兵部尚書的王驥收拾爛攤子。

    李達得到成國公朱勇舉薦來到遼東,再加上他父親都督僉事的身份,曹義本以爲這小子是來鍍金的,混個一兩年戍邊履歷再調回京師升官。

    結果沒想到是將門虎子,李達來到遼東這一年時間裏面,從未在都司駐地貪圖享樂過,反而身先士卒多次奔赴前線堡城戍邊。

    深厚背景加上出色能力,讓曹義把李達視爲帥纔來培養跟看待的,所以纔會出面調和以及循循教導。

    某種意義上曹義說的沒錯,土木堡事變發生之前,也先的戰略計劃更類似於一場大規模的打秋風。通過攻陷明朝西北方向重鎮,打開一條掠奪人口糧食跟錢財的通道,從而完成對大明的復仇,以及捍衛蒙古鐵騎的尊嚴。

    戰前動員也先還發話過:“縱不得其大城池,使其田不得耕,民不得息,多所剽掠,亦足以逞。”

    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要實在攻不下明朝大城池,擾亂他們的正常耕種生活也可以,最好是掠奪錢財回來,這就比較滿足了。

    結果誰能想到明軍一敗塗地,莫名其妙把大明皇帝都給俘虜回來了。這極大的刺激了也先的慾望跟野心,想着順勢攻下京師馬踏中原,纔有了後面于謙領導的京師守衛戰。

    可以說從始至終,土木堡的結局都是出乎意料的大烏龍!

    李達沒有上帝視角,預料不到歷史大勢的走向,面對曹義的勸誡忠告,想了想可能確實是自己多慮,於是點了點頭回道:“多謝曹總兵,末將謹遵告誡。”

    “不用這麼嚴肅,年輕人有些氣盛很正常,此事就這麼定了吧。”

    曹義滿臉輕鬆的笑了笑,然後就轉身離去。

    “末將恭送曹總兵。”

    議事廳內的衆都司武官,看着曹義離去的背影,紛紛抱拳行禮。

    可相比較曹義的輕鬆,李達臉色依舊充斥着一份凝重,他在心裏面暗中盤算着,要不要下令讓張祺、吳榮等人,率領自己麾下的衛所兵馬,前往邊堡提前部署支援。

    但這樣做的話,相當於對曹義的話語陽奉陰違,哪怕對方再如何欣賞自己,估計都無法接受“兩面三刀”的部將。

    此刻,李達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另外一邊,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州寶船廠,伴隨着落日餘暉,沈憶宸坐在昏暗的書房中,同樣面臨一道無比艱難的選擇題。

    就在沈憶宸與卞和說出內心擔憂後沒幾日,他就收到了成國公朱勇,派人快馬加鞭從京師送來的絕密軍情,內容詳細敘述了這段時間瓦刺大軍的動向。

    相比較遼東才發現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率領的東路兵馬,西路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以及進攻重點中路的主力部隊,早就被宣府大同的守軍發現,並且上報朝廷。

    九邊重鎮出現蒙古兵馬,其實並不是一件稀奇事情。自從正統十二年初瓦刺部統一蒙古三部後,戰線就大大向前壓進,甚至站在城牆上就能望見蒙古的偵查遊騎。

    否則也不會在正統十二年,朱祁鎮命楊洪掛鎮朔將軍印,擔任總兵官坐鎮宣府,就是爲了防備瓦刺部的進攻。

    不過這一次邊境守軍斥候,從瓦刺部準備牛羊口糧數量,還是敏銳的發現了不同端倪。

    數量之多、裝備之精良,不像是以往那種試探性騷擾的架勢,更像大戰來臨前的戰爭準備!

    八百里加急的軍情奏報,把斥候探查到的情報信息呈遞掉了朱祁鎮的御案上,同時勳戚、兵部、五軍都督府大臣們齊聚一堂,開始商議對策。

    與後世明朝毫無準備,倉促迎戰的印象不同。當發現蒙古瓦刺準備來真的進攻九邊重鎮,大明實際上開始了戰爭動員,並且排兵佈陣做了很多應對措施。

    首先派出了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兵馬,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爲左右副將,率領一部分京營前往大同、宣府協防,做好了戰前準備。

    另外還緊急派出太監擔任朝廷特使,賞賜大同、宣府、甘州、遼東等地士兵每人一兩銀錢。同時緊急發動邊民收割糧食牧草,實施堅壁清野政策,不給瓦刺大軍提供任何可能的補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