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317 天子震怒 (二合一)
    廣寧城?

    聽到這個名詞,張祺跟吳榮兩個愣了一下,然後覺得有些不太可能。

    “大哥,廣寧乃曹總兵戍守重地,壁壘森嚴再加上廣寧三衛接近萬人兵馬,韃虜如何能攻下這等堅城?”

    正統朝時期的明軍戰鬥力,雖然相比較明初下降了不少,勳戚二代上位後更是拉垮。但在有堅城倚靠的情況下,一萬人面對三萬蒙古騎兵的進攻,防守還是沒問題的。

    蒙古大汗脫脫不花除非是自尋死路,否則不可能繞過遼海衛城,去進攻遼東都司的核心重鎮。一旦攻城受阻陷入僵持階段,那麼迎接蒙古大軍的,便是數萬遼東都司兵馬的圍殺!

    “廣寧城沒有萬餘人兵馬。”

    李達神情凝重的回了一句,他跟在曹義身邊頗受看重,對於遼東兵馬的部署瞭然於心。

    皇帝下令增兵麓川,讓寧陽侯陳懋,從寧夏邊軍、京營、韃官營抽調了大批人馬。

    要知道寧夏同樣是面對蒙古大軍的首道防線,擁有九邊寧夏鎮、固原鎮兩座重要軍事基地。兵馬派遣出現空缺,勢必得從其他地方調兵補上。

    朝廷選擇徵兵的方向,便是遼東都司!

    畢竟遼東方向的防守壓力較輕,再加上藩國朝鮮以及番邦女真,這些年對於大明都可謂是忠心耿耿,關鍵時刻還可以徵召僕從軍進行作戰。

    於是乎廣寧三衛、廣寧五屯衛、定遼四衛等靠近東北面,暫時沒有戍防蒙古大軍壓力的衛所,紛紛抽調了接近半數的人馬,前往西北九邊重鎮支援。

    導致名義上遼東二十五衛,一百二十七千戶所,九萬多人兵馬。在扣除明朝慣例的空額後,實際人數還不足五萬人,廣寧城駐防官兵更是不足五千人!

    要知道整個遼東面積高達上百萬平方公里,幾萬人的兵馬本就是捉襟見肘,還得分散到各個邊堡衛城防備蒙古大軍。總兵跟都司戍守重地,能留守五千人其實已然到了極限。

    再多的話,恐怕就得主動放棄一些邊堡衛城了。

    “就算只有五千人,蒙古韃虜也攻不下廣寧城!”

    吳榮斬釘截鐵的回了一句,總兵駐地的廣寧三衛,乃遼東都司精銳中的精銳,他們不是什麼輕易能戰勝的對象。

    “確實如此,不過主帥被圍,我們要不要回師增援?”

    白胖子張祺朝着李達問了一句,廣寧城暫時攻不下來,不意味着就沒有任何風險。

    主帥一旦出事,可能會導致整個遼東防線的崩盤。

    面對張祺的詢問,李達搖了搖頭道:“還沒到需要我們回師的時候,並且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等待時機切斷韃虜的糧道跟後路,讓他們這次有去無回!”

    遼東都司雖然抽調了大批人馬前往寧夏支援,但依舊還有着數萬兵馬駐紮,其他衛所足以增援廣寧城。遼海衛這一兩千人回防的意義不大,相反留在這裏就等同於在蒙古韃靼騎兵頭上,懸着一把利劍!

    此時的大明虎賁,不是明末被打斷了脊樑的武夫,只敢蜷縮在城池裏面瑟瑟發抖。狹路相逢勇者勝,李達心中甚至已經有了出城反擊的設想。

    不過隨着夜幕降臨,一名傷痕累累的廣寧衛信使到來,徹底打斷了李達的謀劃。

    “李守備,廣寧城危矣,女真三衛反了!”

    當聽到這個消息,李達等人俱是滿臉震驚。要知道女真三衛已經臣服大明多年,哪怕在蒙古大軍的威逼脅迫之下,他們依舊保持着對明廷的忠誠。

    甚至瓦刺部也先太師,拉攏女真三衛的書信,都通通上交朝廷以示清白。

    面對蒙古大軍壓境,遼東都司原本還想着徵召女真或者朝鮮的僕從軍,結果沒想到對方卻提前反了!

    此刻李達也算徹底明白,爲何脫脫不花會無視遼海衛的存在,率領着韃靼主力部隊心急火燎的繞過去。原來蒙古人跟女真人早就謀劃好了攻其不備,雙方兵馬合流攻陷遼東都司首府。

    “集結人馬,馳援廣寧城!”

    沒有絲毫猶豫,李達就下達了回防的命令。

    遼東可沒有一套三司的板子,軍政一體要是廣寧城出了什麼意外,數萬大軍將羣龍無首。

    情況緊急已經沒有資格,再去考慮什麼反圍剿韃靼騎兵,必須得保證曹總兵跟都司主官的安全!

    就在遼東烽火遍地的時候,中路太師也先親率的瓦刺部主力,用着更快的速度突襲到了大同防線。

    面對瓦刺大軍來襲,大明帝國的將領並沒有認慫,時任大同右參將的吳浩,選擇領兵主動狙擊瓦刺騎兵,雙方在大同貓兒莊附近發生了一場遭遇戰。

    以往大明大軍交手對象,一般是蒙古三部中的韃靼部跟兀良哈部。擁有黃金家族血脈以及蒙古大汗稱號的韃靼部,在明軍跟瓦刺雙方進攻下,其實早就虛弱不堪。

    再加之正統九年成國公朱勇征討兀良哈大勝,就給了大明軍隊一個錯誤的印象,那就是蒙古騎兵很弱,裝備也不甚精良,主動出擊野戰的話完全不喫虧。

    結果吳浩碰到了瓦刺主力部隊,與之前的印象完全不同,先不論戰鬥力跟士氣的區別,單單就盔甲齊全的“鐵騎”數量,就不輸於大明騎兵。

    甚至貓兒莊大戰中,明軍還碰到了披着馬甲的蒙古具裝騎兵!

    重騎兵的出現,宛如鋼鐵洪流一般,瞬間就洞穿了大同吳浩部的防線,下場自然是兵敗身亡。

    當這個消息傳回大同鎮的時候,上任不久的大同總督西寧侯宋瑛,簡直是聞之色變。僅僅不到半天功夫,出擊的大同參將吳浩部便全軍覆沒,蒙古韃虜何時有這麼強的戰鬥力了?

    不過哪怕如此,宋瑛依然沒有意識到如今的蒙古大軍,已經站在了跟大明對等的位置。

    他一邊派人緊急向朝廷上報軍情,同時命駙馬都督井源、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各率領一萬兵馬,再加上自己輕率一萬兵馬,兵分四路前往陽和抵禦瓦刺大軍入侵。

    按照以往大明跟蒙古的戰爭規模來看,四萬大軍出征已經不是什麼小數目,理論上抵禦住瓦刺部的攻勢綽綽有餘。

    可宋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以爲的四萬兵馬已然足夠,可敵人也先率領的瓦刺大軍主力,足足有十五萬之多!

    並且對方以逸待勞,就等着跟大同守軍進行一場決戰,沒想到還真送上門來了。

    結果可想而知,陽和之戰明朝四萬大軍接近於全軍覆沒,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戰死,駙馬都督井源跟左參將都督石亨,無比狼狽的敗逃回了大同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