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387 韃靼稱臣 (二合一)
    蒙古大汗稱臣?

    聽到沉憶辰這個想法,卞和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

    雖然這些年下來,蒙古很多部落已經向大明朝貢,成爲事實上屬國藩邦。但是代表着黃金家族血脈,以及蒙古大汗尊號的韃靼部,卻始終未嚮明國皇帝示弱。

    稱臣,意味着當年大元的法統消亡,任何一名有野心抱負的蒙古大汗,都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別看脫脫不花是扶植傀儡上位,可他心中卻始終做着大元皇帝美夢,對女真跟朝鮮的國書中,也給自己用上了皇帝的尊號,卞和認爲沉憶辰這種想法有些異想天開。

    “東主,此事恐怕比你回京力排衆議還難。”

    卞和有些無奈的回了一句,他覺得此事毫無希望。

    “不,恰恰在於脫脫不花還有着雄心抱負,妄想成爲大元皇帝,就更能明白答應向大明稱臣朝貢的好處!”

    明朝的朝貢體系,就是傳說中的大冤種體系,得到的賞賜回報將數十倍於進獻的貢品。韃靼、女真、兀良哈這些部落,在對大明的戰爭中損失,可以說是數倍於也先的瓦刺部。

    想要快速恢復實力,避免被也先給趁機吞併,就必須藉助外界的力量跟物資。

    毫無疑問,沒什麼能比朝貢獲得更大的回報。

    “並且只有蒙古大汗俯首稱臣,才能讓陛下獲得不世威望,壓制住朝中大臣恭迎太上皇回京的暗流!”

    沉憶辰神情堅定的補上後面這句話。

    要知道京師守衛戰的完美謝幕,某種意義上客觀降低了朱祁玉“救時之君”的作用跟威望。讓很多本就忠於朱祁鎮的大臣們蠢蠢欲動,視景泰帝爲徹徹底底的工具人。

    另外沉憶辰擁立新君即位的從龍之功,也讓部分勳戚大臣眼紅這一步登天的待遇,再加上皇太后對明英宗朱祁鎮的母子親情,背後從中作梗。

    三方因素疊加起來,直接讓朱祁玉的皇位及及可危!

    對於皇帝而言,沒有什麼比四海臣服、八方來朝更好的功績。大明與蒙古之間接近百年的血海深仇,哪怕強如明太祖、明成祖等皇帝多次北伐,都沒能讓蒙古大汗俯首稱臣。

    如果景泰帝朱祁玉能做到這一點,哪怕明英宗朱祁鎮安然回京,都無法動搖他的皇位。

    畢竟你一個喪師辱國的太上皇,哪來的臉讓四海臣服的英主退位,就憑有過關外留學的經歷?

    “蒼火頭,傳令下去告訴韃靼使者,本官可以答應他們在遼東開放互市,還能給脫脫不花送上一份封貢大禮,就看他們有沒有這個魄力去接!”

    封貢跟朝貢一字之差,區別在於脫脫不花要是答應,就得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

    歷史上俺答汗通過隆慶和議,被明穆宗朱載坖封爲“順義王”,不出意外的話這個稱號將提前現世!

    “是,東主。”….站在門口的蒼火頭得令之後,轉身就前往都司駐地,把沉憶辰的答覆先行告訴遼東總兵曹義。

    望着蒼火頭的背影遠去,卞和這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朝着沉憶辰問道:“東主,我從韃靼使者那裏聽聞,太師也先把他的妹妹摩羅許配給了太上皇,這會不會對大明造成隱患?”

    和親這種事情自古有之,只是跟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往往在和親事件中,送出女人的一方佔據着優勢,接納女人的一方佔據着劣勢,特別身居後位的情況下。

    古代講究一個血統傳承,中原皇帝基本上不可能讓擁有異族血脈的皇子繼承帝位。相反和親出去的“公主”,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情況下,大多是身居尊榮後位,孩子有機會繼承異族的法統。

    當然,這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和親女子孤身前往異族陌生土地,毫無疑問是悲慘的。

    特別在宋朝之後,中原王朝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沒有了“孃家”作爲倚靠,和親就徹底淪爲了弱者的供奉,女子也不可能擁有權勢跟地位。

    所以在卞和的眼中,也先把自己妹妹許配給太上皇,反倒是朱祁鎮吃了大虧,藩邦女子也配成爲大明高貴的嬪妃?

    如果有了皇家血脈,那麻煩就更大了。

    “一個女人就能造成大明隱患,那大明也太脆弱了一點。”

    沉憶辰笑着回了一句,不管大明不和親的政策是基於何種原因,他無比堅定的認同這一點。

    國運,不應該承擔在一個女人的肩膀上,更不應該怪罪於女人跟孩子。

    “卞先生,幫我通知一下李達他們,回京前還有些事情要交代。”

    皇命不可違,與韃靼部的和議他必然無法親自參與,只能託付給李達等人。另外來年遼東可能的危機,還得早早做好準備,瓦剌始終是個心腹大患。

    “是,東主。”

    卞和拱手走出了書房。

    沉憶辰這邊做着回京的準備,京師那邊卻是風起雲涌,朝中勢力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

    瓦刺退兵局勢穩定下來後,楊鴻澤、賀平彥、商輅三人正式通過廷推,入閣參預機務有了閣臣身份,意味着內閣完成了新老交替的使命。

    同時楊鴻澤等人雖然沒有加封殿閣大學士頭銜,但是在朝中以胡濙爲首的文官集團運作下,還是升任了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跟太常寺少卿職位,有了身穿緋袍的資格。

    否則一名青袍官員出現在大明權力中樞內閣,畫面着實顯得有些迥異。

    相比較楊鴻澤五寺實權職位,商輅僅僅加封了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虛銜,並且在內閣排名中也屈居末席。

    另外蕭彝由於在轉運通州倉儲中的優異表現,獲得了皇帝跟朝臣的一致認可,並且還得到了于謙的大力賞識,坐穩了戶部郎中的位置。甚至有傳言只待蕭彝資歷跟上去,下一任戶部侍郎之位非他莫屬。….這對於一名二甲進士而言,毫無疑問是走活了另外一條道路,否則在翰林院論資排輩熬入閣機會,可能等上幾十年都一定能入閣拜相。

    不過真正改變格局的,還是文官集團的再度崛起!

    想當初王振權傾朝野期間,文官集團處於全面的打壓之下,再加上內閣三楊一度勢大,壓制了六部九卿,閣部之間隱約還有着權力鬥爭。

    現如今宦官成爲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哪怕得到了皇帝信任的金英、成敬等人,都得小心翼翼的做人,以免重蹈王振的覆轍。

    而排在更後面的曹吉祥等太監,此刻還沒有獲得奪門之變帶來的復辟功勞,距離一代權閹還有着很遙遠的距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