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420 通敵叛國 (二合一)
    兵部尚書于謙舉薦內閣大臣沉憶辰擔任會試總裁?

    這一幕出現讓在場官員面面相覷,前幾日在廷議上面,沉憶辰不是還公開站出來反對於謙,怎麼這麼快就和好了。

    莫非當時情景,是兩人合力唱的一齣戲?

    百官驚訝,唯獨沉憶辰的神情沒有絲毫變化,無論是之前的意見相左,還是現在的主動舉薦,其實于謙始終沒有改變過。

    剛正不阿,憑藉公心大義行事,纔是屬於他的本色!

    坐在龍椅之上的景泰帝朱祁玉,面對于謙的舉薦,臉上神色非常複雜。

    其實在他的心中,最初的會試人選總裁就是沉憶辰,畢竟滿朝文武中能稱得上心腹寥寥無幾,除了太監外僅于謙跟沉憶辰兩人有從龍之功,勉強算得上是自己人。

    但于謙授銜太保加兵部尚書一職,並且還特旨總督天下兵馬,已然是大權在握。如果再擔任會試總裁的話,朝中門生故吏遍地,勢必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不管于謙表現的多麼忠誠公正,身爲皇帝得考慮下朝堂勢力平衡,剩下的合適人選只有沉憶辰。

    但問題是前幾日廷議上面,太監喜寧最後說出來的福建右布政使宋彰之死,暗暗吻合了當初皇太后提及的魯王之死,矛頭全部指向跟沉憶辰有關係。

    誅王殺官的舉動,毫無疑問會觸動到任何一位皇帝的逆鱗,事後景泰帝朱祁玉心中生出了深深的忌憚,不知道沉憶辰他的目標或者說野心到底是什麼。

    如果再讓他擔任會試總裁,會不會最終養虎爲患?

    就在景泰帝朱祁玉猶豫的時刻,內閣首輔陳循當即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沉中堂功名成績世間僅有,被天下士子視爲文人榜樣,他若是擔任會試總裁,定能彰顯我大明文風昌盛!”

    陳循站位了沉憶辰?

    于謙舉薦沉憶辰,起碼還在百官的意料之中,陳循可是跟他毫無關係,甚至更偏向於文官集團,爲何會在這種緊要關頭背刺楊鴻澤跟賀平彥。

    別說文官們想不明白,就連沉憶辰自己都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不過同爲閣臣的高穀臉上,卻出現了一抹神祕笑容,看來元輔是聽進去自己的勸告了。

    內閣新晉的幾名後輩閣臣中,楊鴻澤是禮部尚書胡濙扶植的,賀平彥是吏部尚書王直扶植的,唯獨沉憶辰跟商輅兩人,背後並沒有站着什麼大老的影子。

    一定要算的話,沉憶辰身後站了成國公等一衆勳戚。

    陳循沒有自己扶植的後輩對象,無論他如何幫扶楊鴻澤跟賀平彥等人,都無疑是幫助他人做嫁衣。相反沉憶辰此人恩怨分明,哪怕曾經年少輕狂過,至少不是什麼卑鄙無恥之人。

    示好沉憶辰,可能不會爲己所用,但結下一片善緣,關鍵時刻說不定就能起到很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楊溥對於高穀跟陳循兩人,都有過知遇之恩。他臨終前選擇了繼承衣鉢的人選是沉憶辰,陳循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也得回報一下當初恩情。

    “臣附議元輔所言,還請陛下任命沉中堂爲會試元輔!”

    高穀當即站了出來表示贊同,爲沉憶辰任命添一把火。

    “臣附議!”

    隨着高穀表態,內閣中最後一名正統朝的元老閣臣苗衷,此刻只能展現出共進退的態度。

    如今內閣示弱,幾位閣臣再不團結一致推出扛鼎後輩,日後將被六部給壓的毫無地位!

    幾名閣老相繼出列舉薦,讓這場會試總裁人選,更是增添了一抹特殊火藥味。從永樂朝開始,就出現了閣部相爭的場面,現在恰好雙方舉薦人選向左,又一次展現了閣部之間的分歧。

    看來“三楊”逝去後,內閣是不甘心屈居於六部之下啊。

    閣部相爭,能作出裁決的人選,只剩下當今天子。於是乎奉天殿內外百官,紛紛把目光望向了上方的朱祁玉,想看看他到底是會選擇楊鴻澤跟賀平彥兩人,還是沉憶辰。

    就在場面氣氛逐漸凝固,朱祁玉感到左右爲難的時刻,一陣急促的鈴鐺聲音從丹犀之下傳來,讓滿朝文武下意識往後看去。

    歷朝歷代緊急軍情,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加急方式,宋朝是用御前下發的金字牌來作爲信物,從而衍生出歷史上着名的十二道金牌令箭,勒令召回前線作戰的岳飛退兵的故事。

    明朝緊急軍情的特殊信物,就是信使身上夾帶鈴鐺。每到一處驛站當聽到鈴鐺聲音響起,驛丞要立即準備好換乘的馬匹,不分晝夜繼續往下一個驛站前行,達到驚人的日行八百里加急速度。

    正旦朝會上能出現緊急軍情的鈴鐺聲音,意味着邊關出現重大戰事。要知道現在宣大防線除了兩座主城外,僅僅來得及修復爲數不多的幾座衛城堡壘,韃虜想要越境入侵可謂是相當簡單。

    冬季理論上不是韃虜犯邊的好時機,但萬事沒有絕對,誰也不敢保證邊境就一定相安無事。

    很快一名通政司官員,託着呈有邊關緊急軍情的托盤,送達到了御桉面前。京師守衛戰的危急可謂是歷歷在目,朱祁玉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當即打開奏章翻閱了起來。

    殿內的文武百官,紛紛用着眼角的餘光,打量着朱祁玉臉上神情變化,希望能從中大致推斷出邊關緊急軍情的禍福。

    只見景泰帝朱祁玉的神情,從最開始的嚴肅,轉變成一種欣喜,緊接着又浮現出憤怒。種種變化讓殿內羣臣有些捉摸不透,到底邊關發生了何事,能讓皇帝臉色都陰晴不定?

    看完之後,朱祁玉放下了手中的奏章,面對奉天殿內外羣臣的好奇心態,他緩緩開口說道:“大同急報韃虜從義州犯邊,好消息是總兵郭登提前佈下埋伏,瓦刺部一戰損失戰兵六千餘人,而我大明虎賁傷亡僅僅數百!”

    “恭賀陛下,喜得大捷!”

    數十比一的戰績,放在冷兵器時代幾乎相當於一邊倒的屠殺,除開京師守衛戰這種絞肉場,明軍已經許久沒有對韃虜單方面造成如此大的傷亡。

    哪怕正統九年成國公朱勇出塞討伐兀良哈三衛,實際戰果也不過一兩千顆人頭。如果大同總兵郭登的軍報沒有造假,那這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大捷!

    “大明虎賁揚我國威,恭賀陛下!”

    “亂臣賊子有來無回,此乃景泰新氣象!”

    “開年捷報,乃大喜之兆!”

    各種奉承恭維接踵而來,只是沉憶辰跟朱儀臉上的表情,卻沒有多少喜色,相反還充斥着一種凝重。

    義州衛是朱佶駐守的城池,韃虜選擇從這裏進攻,絕對不是什麼偶然事件,幾乎可以坐實背後藏着裏應外合的勾當。不過問題在於,沉憶辰僅僅早期寫過一封書信提醒大同總兵郭登,要多多提防朱佶,其他並未過多明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