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479 十面埋伏 (二合一)
    大明發生奪門之變這樣的皇權鬥爭時刻,遙遠的漠北蒙古同樣出現了腥風血雨,瓦剌首領也先召開了蒙古諸部會盟,正式向全蒙古宣佈自己繼承大汗之位,否定了黃金家族傳承數百年的法統。

    雖然脫脫不花傀儡大汗出身,能力非常中庸還向大明俯首稱臣,讓許多蒙古部族給視爲恥辱。但是成吉思汗曾經給蒙古人帶來了無上榮光,其後人繼承大汗法統已成爲草原共識。

    不管也先如何解釋,自己並沒有弒君以下犯上,脫脫不花是死在了胞弟阿噶巴爾濟手中。可這種說詞忽悠下三歲小孩可以,也先稱汗意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怎麼可能讓蒙古諸部貴族信服?

    擺明了你這老小子是大逆不道之輩,企圖謀朝篡位纔有了脫脫不花身死的經過,怎麼有臉說出是爲大汗復仇才起兵攻打韃靼部的?

    更爲重要的是,明朝方面傳來了詔書,宣佈皇太子勐可即將要返回韃靼部繼承汗位。黃金家族血脈都還沒有絕嗣,哪輪得到你擔當什麼大元天聖可汗,也配?

    當然無論怎麼心中不滿,脖子也硬不過鋼刀,也先當衆斬殺了幾個“出言不遜”的蒙古貴族後,剩下的各部族首領立馬領悟了後世一句至理名言——“槍桿子裏出政權”。

    於是乎在強權的壓迫之下,蒙古諸部貴族與也先共同祭拜長生天,宣佈新一代的蒙古天聖可汗即位,同時也意味着從成吉思汗到元順帝一系,正統大元乃至於蒙古君王的傳承“旁落”。

    哪怕也先依舊打着大元的名號,實則連北元的法統都已經丟失,廣袤的草原上再無“大哉乾元”的傳承,只剩下了蒙古可汗。

    本來也先登上汗位,就是靠着兵馬多、拳頭硬這兩點達成的,引發了大部分蒙古諸部貴族的不滿。讓他在土木堡一戰中達成的聲望崩塌,面臨跟脫脫不花俯首稱臣後,大汗威嚴掃地一樣的局面。

    理論上藏有隱患的可能下,按照也先之前的雄才大略,應該會很敏銳的察覺並且想辦法消除。結果不知道是被汗位衝昏了頭腦,還是被權勢給膨脹了野心,他在稱汗之後連出昏招。

    早在攻打韃靼部之前,也先就與阿剌知院達成了協議,稱汗之後把太師之位授予對方,作爲忠誠跟出生入死多年的獎賞。

    可是瓦剌一部的崛起,早在也先父親脫歡在位之時,靠的就是蒙古太師帶來的權威跟尊榮。可能沒有誰比也先更加清楚,這個位置的重要性跟潛力,哪怕阿剌知院一直忠心耿耿陪伴左右,他也不放心把太師之位拱手讓人。

    於是乎也先背棄了誓言,把本應該加封阿剌知院的太師頭銜,加封了給自己的兒子,畢竟關鍵時刻還是自己血脈更爲靠譜。….但偏偏太師也先犯了與景泰帝朱祁玉相同的大忌,那便是繞過長子博羅納哈勒,先立次子阿失帖木兒爲蒙古太師。

    景泰帝朱祁玉打壓老牌勳戚加上立幼的騷操作,如果不是歷史改變碰到了沉憶辰,太上皇朱祁鎮奪門之變說不定就成功了。如今尊爲可汗的也先,身邊可沒有一個沉憶辰來幫助他改變歷史。

    這樣操作的結果,就是阿剌知院懷恨在心,長子博羅納哈勒與其部族嚴重不滿,再加上稱汗導致蒙古諸部貴族不服,簡直是把路給走絕了,陷入了“衆叛親離”的下場。

    武力強盛之時,衆人皆敢怒不敢言,看似平安無事。只要也先或者瓦剌內部出現什麼動盪,整個穩固的局勢瞬間就會分崩離析。

    這也就是爲什麼歷史上瓦剌強橫無比,兵臨明國京師城下後,沒過幾年彷彿銷聲匿跡了一般,再到蒙古大軍攻打京師的時候,已經到了百年之後的俺答汗。

    原因就在於也先後期昏招頻出,完全跟之前英明神武的形象判若兩人,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當然,哪怕就是如此,蒙古大軍依舊是懸在明國頭頂上的一把利劍,每年對於九邊的侵擾跟掠奪,導致軍民傷亡無數。就猶如在巨龍的身軀上劃開了一道無法癒合的口子,大明同樣在對峙中時時刻刻的失血衰落下去,最終兩位世敵被女真給覆滅。

    也先完成了對於蒙古諸部夢寐以求的整合後,立馬就把目光瞄向了宣大防線背後的腹地。要知道去年土木堡之戰,導致宣大數百公里烽燧堡壘,幾乎盡皆被摧毀,想要犯邊可以說如入無人之境。

    後來京師之圍解除,十一月景泰帝朱祁玉下令,讓廣寧伯劉安負責修葺沿邊各關隘,總算是堵上了一些關鍵地形的窟窿,讓宣大防線恢復了預警的基本作用。

    同時這道修葺關隘的命令,算是開啓接近百年的明長城大規模興築歷史,直至嘉靖年間纔算是徹底成型,有了完整的九邊概念。

    另外某種意義上來說,明長城的大規模興築,意味着明朝整個戰略方針由攻轉守,再也無力對草原進行大規模的征討。

    現在修葺過的宣大防線依舊脆弱,也先就抓住這段時間調兵遣將進行犯邊。一方面難度大減可以更爲深入明國腹地,掠奪更多更珍貴的物資以及人口。

    另外一方面也先心中同樣清楚,自己廢除黃金家族血脈登基爲新汗,必然會遭至諸多的不滿跟記恨。想要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就必須讓蒙古諸部得到好處,意識跟着自己有肉喫。

    肉從哪裏來?

    當然是從明國這羣兩腳羊身上榨取,趁着宣大防線還未修葺完畢,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幾乎就是在奪門之變結束過後的數天時間裏面,寧夏、山西、北直隸、遼東綿延千里的邊境,處處烽火傳來了韃虜犯邊的軍情。….其中有虛有實,騎兵爲主的蒙古兵馬,佔據着極大的機動優勢,根本無法推測他們的主攻方向,明朝防守的邊軍極其被動。

    這就是爲什麼,沉憶辰始終堅持主動出擊北伐,因爲大明漫長的邊境線防守是防不過來的。哪怕修建延綿萬里的長城,依舊是治標不治本,最多加快一點預警時間。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把戰場的烽火燃燒到草原上,才能一勞永逸的保障大明腹地百姓休養生息,享受着大一統王朝帶來的太平盛世!

    景泰元年的五月,好像比往年要更加陰冷一些。奪門之變結束的這段時間裏面,雖然景泰帝承諾不會追究問責任何一名官員士卒,但帝王的承諾聽聽就好,誰要是真信誰就離死不遠了。

    別說這種動動嘴的承諾,就算下發聖旨鐵券,真要命的時候還不是廢鐵一塊?

    不過朱祁玉終究不是什麼大肆清洗的殘暴君王,對於參與奪門之變的官員大臣,僅僅是降職或者貶爲庶民,並沒有在京師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