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594 背叛下場 (二合一)
    文淵閣大堂內,沉憶辰坐在首位望着屋內數位閣臣,從“首秉國鈞”在制度上面確定首輔權威之後,內閣就愈發等級森嚴起來,相信很快就會演變出次輔、羣輔論資排輩。

    “諸位中堂,想必已經知道我召開內閣會議的原因,蒙古韃虜那邊出現了內戰,阿剌知院聯合也先胞弟伯顏帖木兒,以及喀喇沁部的孛來,藉助建州女真三衛歸順的時機叛亂。”

    “據邊關夜不收傳來的情報,這場叛亂規模很大韃虜死傷慘重,甚至也先都存在喪命的可能性。”

    “常言道此消彼長,蒙古汗國的內戰給了我大明介入的機會,這次邀約諸位中堂前來議事,就是商討是否提前揮師北伐!”

    說到最後幾個字的時候,沉憶辰明顯加重了語氣,有着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動情緒。

    揮師北伐是沉憶辰一直以來的夢想,大丈夫掌權天下沒有誰不想重現漢唐榮光,做到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奈何北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單單大明開國的明太祖、明太宗兩代帝王,就足足組織了多達十八次北伐,其中還有許多次是親征!

    乃至於到了正統朝時期,明英宗朱祁鎮終其一生的期望,也是如同歷代先帝那樣揮師北伐,達成光昭祖宗四聖之業的成就。

    結果土木堡一戰翻車,被扣上一頂“明堡宗”的頭銜狠狠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面。還導致了大明繼任的歷代皇帝投鼠忌器,不敢再輕易妄言北伐!

    揮師北伐需要動用的資源太多,塞外孤軍作戰的風險太高,並且按照歷史經驗大概率勞民傷財後還沒有任何收益,主導着會遭受到各方指責攻訐。

    貴爲大明天子,都選擇了綏靖退縮,沉憶辰一個區區臣子,有何資本隨意開啓北伐?

    正是因爲明白這個道理,沉憶辰入仕之後無論是總督遼東,還是鎮守漠南蒙古,事實上都是在做着各種佈局準備工作,就等待着一個可以確保萬無一失的北伐機會。

    現在蒙古汗國內戰,讓他看到了這個時機,沉憶辰不願意錯過!

    面對沉憶辰的詢問,在場數位內閣大臣均是臉上流露出沉思神情,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客觀來說滿朝文武大臣,哪怕就是最爲迂腐的理學家,他們也沒到無腦反對北伐的地步。

    畢竟人人皆知文治武功不能分割,“驅逐韃虜”是大明立國的口號,但隨着一次次的失敗跟國力衰退,現實讓很多大臣們清晰認識到北伐蒙古的難度,幾乎成爲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相比較文官集團的保守,內閣在沉憶辰風格的影響跟薰陶下,他們更不會立場卻決定腦袋,相反會用務實的思維去看待問題。

    沉思許久高穀纔開口道:“沉宮保,韃虜陷入內亂確實是一個征伐的好時機,不過現在情報非常簡陋,無法得知具體情況跟傷亡如何。”

    “另外現在還處於嚴寒期,整個草原都是被大雪覆蓋,就算春天融雪依舊會有一段很長時間的泥濘期阻礙行軍。除非是酋首也先出現意外,否則他們必然會度過這次危機,我們出兵來不及的。”

    高穀是目前內閣唯一一位正統朝時期的閣臣,資歷什麼的還遠在沉憶辰之上,他來開這個反對的頭是最爲合適的人選。

    並且高穀這番話語稱得上有理有據,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北伐單單物資跟兵馬準備期沒有個半年時間,到時候很容易出現後勤短缺的情況。

    英宗皇帝親征,就輸在三五日時間裏面就帶着二十萬大軍出征,完全沒有考慮後勤的問題,直至被圍困在土木堡連最基本的飲水都無法保證,以至於全軍覆沒。

    前車之鑑擺在那裏,加之自然條件的不利因素,等一切準備妥當可能是數月乃至於半年之後,韃虜那邊說不定就平定了叛亂,沒有大明介入的時機。

    有了高穀帶頭,一向比較固執的楊鴻澤,也直言不諱道:“沉宮保,安置南征軍將士這次戶部支出了數百萬兩白銀,雖然明良元年歲入超過了三千萬兩,足足比景泰初年高出接近一千萬兩,但朝廷在賑災以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樣水漲船高。”

    “更別說你還指定了忠國公石亨西征計劃,京營部分兵馬跟宣大邊軍已經開始戰備,是讓他們停下來優先北伐,還是沉宮保打算雙線開戰?”

    楊鴻澤這番語調言論,換做明朝中後期任何一名大權獨攬的內閣首輔,估計都會感到冒犯不能容忍。可偏偏在此時的文淵閣內,每個人臉上神情都十分澹定,沒有一絲緊張氣氛的火藥味出現。

    就連沉憶辰自己聽到後,嘴角僅是出現一抹澹澹笑意不以爲意。

    原因就在於這幾年共事下來,大家都清楚沉憶辰這人公是公,私是私,政務問題上可以放心大膽的討論反駁,他絕對不會利用權勢去打壓,想說什麼都可以。

    加之楊鴻澤就是這副刻板固執的性格,哪怕內心裏面已經認同沉憶辰很多理念,表面上依舊不願意服軟跟低頭,兩個人話語間始終有些夾槍帶棒。

    “沉宮保,我也認同高中堂跟楊中堂所言,大明還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貿然出兵風險很大,財政方面也支撐不住雙線作戰。”

    商輅知道沉憶辰始終想揮師北伐,徹底解除掉蒙古這個年年世敵,讓北方的遊牧民族不再成爲中原王朝的威脅。可是哪怕兩人關係再好,公事上依舊不能徇私,他同樣站在了反對了一方。

    五位內閣大臣除了沉憶辰外,已有三位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剩下的王一寧猶豫片刻後,終究還是低聲附和道:“我也認爲暫且不宜北伐,沉宮保還請三思。”

    王一寧太監引薦的如何方式,讓他始終低了正常閣臣一等,加之隨着景泰帝朱祁玉駕崩,原本的內官盟友樹倒猢猻散,沒有了宮中靠山。

    大多數內閣議事,王一寧都會選擇閉口不談,更不會站在沉憶辰的對立面,以免惹禍上身。這一次着實北伐韃虜風險太大,加之又有三位閣臣明確反對,他才罕見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見到這種場面出現,沉憶辰一時無言以對。他知道揮師北伐這種事情需要考量地方太多,同時會在朝中存在很大的阻礙,就連內閣恐怕都不會達成一致意見。

    但是這種天賜良機,沉憶辰沒想到會出現內閣全員反對的場景,只能說土木堡之變成爲明朝大臣心中一道烙印,讓他們銘記了準備不足出征會引發怎樣的嚴重後果。

    大明絕對不能貿然出擊,並且還開啓雙線作戰!

    內閣議事沒有通過,沉憶辰雖然可以憑藉首輔身份,強行票擬蓋上文淵閣印上奏皇帝,但想必後續同樣很難過朝臣跟司禮監批紅那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