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成了大明勳戚 >624 輿論風暴 (二合一)
    “沉宮保,你打算實施階梯稅制?”

    聽着沉憶辰談及階梯稅制的原理,年富臉上震驚神色更甚了,他都不知道對方年紀輕輕,怎麼會知道如此多的稅制銀錢方面學識。

    莫非沉憶辰師從諸子百家裏面的“雜家”,所以纔會對工商方面的事務如此熟悉精通?可問題是別忘了此子乃大明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論儒家科舉成就無出其右。

    難道說天才,真就是這麼無所不能嗎?

    “暫時不打算,階梯稅制沒實行的條件基礎,先行把一條鞭法跟士紳一體當差納糧給落實,就足以讓絕大多數底層百姓受益。”

    沉憶辰還沒有被目前獲得的一系列成就給衝昏頭腦,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喫,事要一件一件做的道理。

    “確實如此,階梯稅制是條良策,用之不當就會引發天下反噬,實施必須得慎之又慎。”

    從震驚之中緩過神來的年富,也清晰意識到階梯稅制會引發多麼大的反對浪潮。這年頭士大夫讀書說好聽點以天下爲己任,說難聽點就是爲了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

    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已經稱得上從他們身上割肉,如果再實行階梯稅制,那沉憶辰的“貪婪”就簡直連骨頭不放過,士大夫階層不選擇玩命纔怪。

    況且細究起來還不僅僅是士大夫階層,皇親國戚的莊田要不要統一標準,勳戚武將又豈能置身事外。這道政令要是做不到絕對的掌控朝堂,恐怕連沉憶辰的基本盤勳戚集團都有可能不穩。

    不管年富是不是完全贊同沉憶辰的想法,但至少有一點他目前非常篤信,那就是在沉憶辰執掌下的大明,正一步步朝着民富國強的方向行進。

    滿朝文武,找不出第二個沉憶辰!

    “大司徒,階梯稅制暫且放在一邊,目前最緊要的事情是戶部要兌現承諾,把清丈隱匿田畝的一百多萬兩賞銀下發到賬。”

    “人無信不立,對於官員朝堂同樣如此,該給的賞銀哪怕一分一釐都不能少。”

    沉憶辰早前去翰林院求助掌院倪謙幫助的時候,就放出過話只要外派京官每多統計出一百畝田地,就將得到一兩銀錢的分成獎勵,上不封頂。

    現如今外派言官清流,足足統計出藏匿田畝超過億畝,那麼這筆分成獎勵銀就高達百萬兩。

    這筆錢如果是放在正統朝末期,亦或者是景泰朝初期,那恐怕就是要了皇帝的老命,估計一時半會都湊不出來。但是經過沉憶辰這些年執政開源節流,以及對於百姓各種休養生息政策實施,就已然算不得什麼。

    之所以沉憶辰着重向年富強調,就是擔心對方窮怕了抱着摳摳搜搜的想法,對於分成獎勵銀下發磨磨唧唧。這點算得上是明朝官場的傳統,特別是封賞戰功銀的下發,從來就沒有過一筆爽快錢。

    言官清流團體心中有家國天下,這點沉憶辰毫不懷疑,但口號不能當飯喫,只有實實在在把銀子下發到他們手中,才能徹底激勵他們的幹勁跟斗志。

    要知道清丈全國田畝僅僅是第一步,真正的難點在於怎麼從士紳階層手中把稅給收上來,歷史已經證明靠着地方官府是辦不到,言官清流這羣京官就是沉憶辰的殺手鐗。

    所以功績、官銜、封賞,必須通通到位!

    “沉宮保放心,下官絕對不會差了分毫。”

    聽着年富的保證,沉憶辰點了點頭,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一個不同尋常的地方,於是開口問道:“大司徒你乃官場前輩,何需在本閣部面前自稱下官?”

    要知道六部尚書裏面除了吏部尚書李賢,以及工部尚書徐有貞兩人自認沉學門人,加之沒有一品的“三少”、“三孤”這種榮譽加銜,纔會自稱下官。

    其他四部尚書面對沉憶辰,必須保持着部堂官員的地位跟獨立性,一概自稱本官。結果年富這突然一聲聲“下官”,反倒是讓沉憶辰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面對沉憶辰的疑問,年富嘴角露出一抹澹澹笑容道:“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陛下年幼無法親政,朝堂需要首輔真正的去宰執天下。”

    “內閣爲尊,八部執行,百官從之,這纔是合理的體系!”

    共事幾年下來,年富心中已經徹底了放棄了閣部之爭,認同六部或者說八部,應該屈居在內閣之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各執己見,全面的提升朝廷行政效率,還能預防黨爭內耗的場景發生。

    上下尊卑的劃分不僅僅是靠心裏認同,還得有着明確的言語動作區分,“下官”自稱就是最好跟最簡潔的方式。當朝堂八部中有五部在沉憶辰面前“臣服”,那麼禮部、兵部、刑部的低頭就只剩下時間問題。

    對於年富說出這句話,沉憶辰沒有謙虛客氣,內閣爲決策中樞的朝廷體系,就是他一直秉持的目標。只不過礙於威望資歷的限制,以及不想過於緊逼文官集團,沉憶辰更多是順應大勢,把自己人一步步扶植上位。

    現在戶部尚書年富既然把這層窗戶紙給捅穿了,倒省去了沉憶辰去解釋跟闡述自己理念,同時距離心中目標更近了一步。

    隨着清丈全國田畝的初步數據統計出來,以及戶部高調拿出百萬賞銀去獎勵外派言官清流,這兩樁消息瞬間就引爆了整個京師官場。其中有震驚的,畢竟過億畝隱匿田產這個數據,着實有點讓人瞠目結舌。要不是沉憶辰主導這次清丈田畝,估計包括皇帝在內的滿朝文武,都想不到原來大明耕地面積突破了九億畝大關。

    還有就是羨慕嫉妒恨結合的,要知道留守在京師的官員們,大多數都是對外派舉動採取鄙夷態度,認爲這是沉憶辰用名利收買的手段,按照朝廷以往的尿性,封賞實際到手起碼打個對摺。

    結果這筆銀子分文不少的發放到外派京官手中,平均下來每個人領到的賞銀高達數千兩之多,這筆錢放在明良朝時期絕對稱得上鉅款,足以保障正常五口之家百年衣食無憂。

    更爲離譜的是,這僅僅“利”的賞賜,“名”方面沉憶辰還沒有出手。按照最初的承諾,這批言官清流回京之後吏部考覈會有優待,並且將得到重用。

    實打實的名利賞賜,遠比自命清高的酸楚要誘人的多,這下很多意志堅定的保守派理學家,都不由動了投靠沉憶辰的心思,畢竟混官場的怎麼也得明白”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個道理。

    不過伴隨清丈全國田畝動作到尾聲,加之一條鞭法折銀納稅的實行,朝中還是有些士大夫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危機感,看這架勢沉憶辰該出下一招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