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君子嶽大掌門 >第三十七章 輕功
    白一真或許是意識到自已的行爲不對,又笑着指點嶽不羣、甯中則二人的輕功身法,把星宿派的輕功傳授給二人。星宿派的輕功果然厲害,飄飄若仙,閃避靈活,如鬼似幻,對於內力也十分的節省。此次甯中則奔行了一個半時辰後,氣息才稍亂休息,而路程卻多出兩倍有餘。此時天光大亮,經過三個時辰的趕路,已奔行三百餘里。奔行一夜未曾進食,見着附近不遠處有個小遊牧村落,忙上前購買乾糧。蒙古人征戰天下,就是以牛肉爲乾糧將牛殺死後,剝去牛皮,去掉內臟,整個掛着風乾,一頭牛不過產二十來斤肉乾,只吃一把就能飽肚。經過蒙古人的加工,牛肉賣相不好,卻也十分好喫,算是一種民族美食了。嶽不羣好美食,怕日後碰不到遊牧村落,一買就買了十斤,和一大皮囊馬奶酒。甯中則小女孩貪喫心性,也跟着買了十斤,就白一真不屑一顧。此後一路上嶽不羣不斷請教白一真星宿派用毒防毒的手段,和武學上的至理,問得白一真頭大無比,這才明白嶽不羣的東西不是好拿的。據白一真所說,此處離天山派已不足三百里路了,中午時分就可到達山下。嶽不羣也不去管路途,只一心請教武學,擾得白一真不勝其煩。休息一會後,就叫着繼續上路,也不管甯中則休息好不好,直埋頭前衝。嶽不羣心中憤憤不平,拉着甯中則的小手,運使輕功而走。

    嶽不羣得白一真的指點,並以自已後世的思想觀念來理解,對輕功有了不少的認識。後世對人的速度,跳高,跳遠有明確的最高計量,短跑速度每秒在十米左右,立定跳高在一米五左右,立定跳遠在三米五左右,基本上是以人本身的彈跳暴發力來達到要求。輕功則有所不同,短時速度,閃躲騰挪,是以腰腿彈跳力、加自身的敏捷度、加特定的步伐、加內力在腿部的瞬間爆發力,而產生的動能,使人體可如風似鬼魅般行動,其中以內力的總量比重最大。以嶽不羣現在一流下品的內力,最高戰鬥時速可達每秒二十米左右,基本達到如狂風似鬼魅般的速度,只是不能長久,全身內力只能支持十餘分鐘時間,最遠也只能奔走三四十餘里路的路程,就因回氣不及而力盡。長時勻速的速度,則是以自身腰腿奔跑的速度、加自身體質的耐力、加內力的活血去淤效果、和加強身體的抗疲勞效果,可使人體如馬匹一樣長時遠距離奔跑,身體的素質和內力的比重差不多大,而且回氣快的內功心法也較重要。以嶽不羣的現能力,長時勻速在每秒八米左右,效率是最划算的。華山心法本就有回氣快的特點,可連續長時奔跑四個時辰左右,最遠距離可達四百五十餘里的路程。輕功的跳高和跳遠都差不多,主要是靠體內的先天真氣,也就是先天清氣,體內的先天清氣多,則身輕體健,加上彈跳力和內力的瞬間暴發力,可達到極高極遠的地步。此二者都不能半途換氣,一但換氣,清氣就會變爲濁氣,身體就會下落。當全身的內力大部分轉化爲先天真氣時,人就會在天空中自動漂浮了,內力可能就只作爲方向上的控制盤。當全身內力轉化爲先天真氣時,人就不再是人,而是仙了。可利用自然界的能量,來達到騰雲駕霧的效果。所以一門好的修練先天真氣的功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世間的內功心法多是以修練內力爲主,修練先天真氣爲輔。王重陽當年所修的先天功倒是門好的功法,只是要求上太高又太過霸道,不是其人,練之不成,或容易走火入魔。自一燈大師後,就此失傳了。

    此後一路,白一真悶聲不吭,嶽不羣則拖着甯中則而累得無心說話,直到內力快用盡時,白一真方停下休息。說還有二十里路程就到天山派所在的山腳下了,西北角上雲霧中的一座山峯便是。爲以防萬一,先回復些內力再說。嶽不羣已累得像條死狗,甯中則被拖着也是大汗淋漓,玉容更白。看着一臉只是稍稍疲累的白一真,嶽不羣火就直冒,不禁在心中詛咒着白一真不得好死。嶽不羣奈何不了白一真,只得盤腿調息,幸好歸元一氣功回氣不錯,只用了三個時辰就將所耗的內力盡復。甯中則現在所練的還是抱元功,不過自身內力尚淺,剛到三流下品,所以三個時辰倒也回覆過來了。一般來說,回覆完內力的時間總要有六個時辰以上纔行,而且內力用盡,還會容易傷及本源,使得身體受傷、壽命縮短。所以平日無事時,沒人隨意動用內力趕路,萬一力盡時碰到仇敵,不就死路一條了。白一真看了頻頻稱奇,直道華山派心法有獨到之處,回覆上要比他派心法快上一倍。嶽不羣聽後說道:“那是當然,現在江湖上的名門大派,少林派內功佔了個陽和厚,說的就是內外兼修,光明陽剛,威力無匹,內力雄厚。武當派內功佔綿和純,說的就是氣息綿長,極擅纏鬥,內力精純,以精破雜。我華山派內功佔正和速,說的就是和平中正,不偏不倚,不易走火入魔時時自主運轉,雖然增長不多,回覆卻是極快的。”白一真連連點頭,說道:“老哥我久在西域,武功雖不錯,見識上倒不如老弟。看來有空時,老哥也要常到中原走動走動,多見識一下也好。”嶽不羣笑道:“這些都是派中師父、長輩們的教導之功,小弟哪懂得這些東西。白老哥如去中原一遊,定會震驚整個江湖,讓世人驚奇不已,這偏遠的西域之地,竟能出了老哥這般的大宗師大高手來。”

    三人起身看天山派所在的山峯,白一真邊行邊道:“這山峯終年雲封霧鎖,遠遠望去,若有若無,因此也叫作縹緲峯。一路上共有十八道天險,最險處莫過於斷魂崖、失足巖、百丈澗、接天橋和仙愁門,這天山派倒是找了一處好地方。”嶽不羣問道:“聽聞當年天山派被蒙古大軍所滅,不知是爲何事?有如此天險又是如何被滅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