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君子嶽大掌門 >第一百零一章 御劍
    梁芳使出一把軟劍防護自身,苦苦掙扎着,愛洲久忠的刀法快捷犀利,在防護住自身的同時,還大開大合揮舞長刀,擊飛電射而來的飛劍,保護着沒死的幾名錦衣衛。“是正一教。”嶽不羣暗自想着,因小時那款著名人遊戲之故,對這御劍之術有些敬畏,因此並不上前,只站在一旁細觀。那飛舞的長劍勁力應該不大,只是快捷靈動難擋,如飛龍一般環繞周身迴旋攻擊,偏又不見劍招人影,一不小心就成劍下亡魂。那十七柄飛劍更是條理分明,分進合擊極爲凌厲,層層疊疊圍攻一人的話,就是一流中品的高手也要被飛劍所速斬。攻向愛洲久忠的有七柄飛劍,攻向梁芳的卻有十柄飛劍,只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梁芳就已滿頭大汗,堅持不住了。嶽不羣有些躊躇不前,看這些正一教的黑衣人,都是一流下品的高手,自已上前不知擋不擋得了這許多的飛劍。不過也不容嶽不羣躊躇不前了,那正一教的黑衣人見嶽不羣武功厲害,短時就擊散了五百兵卒,忙分出十柄飛劍攻來,不讓嶽不羣有籌謀之機。梁發、愛洲久忠這才鬆了口氣,而嶽不羣不由苦笑了,現在就是想退也退不了了。

    以箏發暴雨金劍指不能三百六十度防護,加上與明心禪師大戰時,所耗的自身先天真氣只回復小半,庚金劍決所吸收的臨時先天真氣總量不多,不可久鬥。嶽不羣只得棄箏用劍,運使華山派的養吾劍法先防護自身。這養吾劍法最擅防守,守中有攻,劍光只在周身三尺吞吐不定。黑衣蒙面人圍在四周七到十丈外,決不靠近,掐着劍決遙控飛劍進攻。嶽不羣進,他們就退,嶽不羣退,他們就進,深得釣魚兵法之妙。嶽不羣剛一親身接觸飛劍,擔憂立時放鬆了不少,飛劍之術雖然靈活快速凌厲,勁道的確稍比不上持劍肉搏,所以一時也攻不破嶽不羣以氣運劍的護身劍光。只是久守必失,還需截斷擊落那些靈動的飛劍,突破飛劍之困,進行反擊纔行。不過這些飛劍似乎每把都是上品寶劍,鋒利迅疾,嶽不羣的拳掌指擒拿法雖不弱,因是血肉之軀,並無刀劍不入的手套可用,也不敢以手輕試諸飛劍之利,破困只能依靠劍法之功。

    嶽不羣的劍法水平一直低於拳掌指擒拿法,主要原因還是因爲華山派劍法的獨特“劍意”之故。單論劍招的話,華山派劍法稱不上極高明,但華山派的以氣馭劍之法,則威力上遠遠強過他派。華山氣宗有“以意馭氣”之說,劍宗也有“以意馭劍”之說,這意便是“劍意”了。如不明其中“劍意”爲何,那麼一生就止於一流下品之境。如領悟到其中的“劍意”,短短時日便可成就一流上品的劍術。

    比如養吾劍法乃是嶽不羣最先學到的高級劍法,而養吾劍法的“劍意”要求則是要養吾浩然正氣,以浩然正氣馭氣運劍。嶽不羣雖知道家上善若水、虛極靜篤,卻不明道家是如何養浩然正氣的。雖知儒家的寧靜致遠、知行合一,卻不想做個儒家君子,也不明儒家浩然正氣之真意,所以劍法招術雖然大成,但劍招無意境的加持,只有剛剛一流下品的威力。想當年,嶽惟自創紫霞神功之時,養吾劍法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更超出原創作者一籌,又將養吾劍意併入紫霞祕笈之中,成爲紫霞神功的配套劍決。而紫霞神功的要決,也是要養吾浩然正氣,因此這也是嶽不羣一直不想修練紫霞神功的原因了。

    至於華山派的其他劍法,希夷劍法要求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乃是華山派某位前輩於華山中的一處祕洞裏所得,相傳是希夷先生陳摶老祖所創。其劍意高深末測,比養吾劍法更難明其意,也同樣難有進展。朝陽一氣劍乃氣宗絕學,威力雖大,卻最重氣勢,一出手就是必殺之劍,乃華山派掌門段清玄的拿手絕技。嶽不羣因其殺氣過重,一時沒有好好鑽研。淑女劍法則是專爲女子所量身創造的劍法,嶽不羣是男人,也不可能領悟到淑女真意,從而學至大成。就因華山派劍法對悟性的要求太高了,所以嶽不羣逐漸對其他劍法也生出抗拒之心,這也是嶽不羣這幾年喜用自創空手武功招式的原因。倒是天山派的飄渺靈雲劍和雪花六出劍,不講劍意,只講究招式的威力,嶽不羣反而練得更好一些。只是此二劍畢竟屬於他派的武學,天山派雖滅,但知曉此派劍法的人不在少數,使多了反而讓他人笑話,所以嶽不羣也練之不多,只是小成。到如今真正需要劍法之時,反而沒有一門可用之克敵制勝的劍法,讓嶽不羣無奈的連連苦笑。

    嶽不羣只得邊擋飛劍,邊分心二用,思索着養吾劍法的真意,看看能否在短時內,領悟到養吾劍法之真意。嶽不羣思古推今,把自已所有有關浩然正氣的見聞知識回想一遍。養吾劍法的劍意原意是指養天地之浩然正氣,而這浩然正氣應該不是實物,而是個人的修養、意志和心境。道家的浩然正氣與儒家的浩然正氣又有所不同,自元末明初全真教勢衰後,道家的養浩然正氣之法逐漸失傳了現在的道士多學正一教之法,不重修持自身已心,而崇拜神仙,畫符唸咒,降神驅鬼,祈福禳災。而嶽惟早逝,同樣也未傳下其自悟的養浩然正氣之法。

    現世上流傳的,多是儒家的養浩然正氣之法。而儒家養氣之法所談修身養性,主要是要克省察治,排除己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以養浩然正氣。王守仁更言:聖人之心如明鏡,纖翳自無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駁蝕之鏡,須痛刮磨一番,盡玄駁蝕,然後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不消費力,到此以識得仁體矣。若駁蝕未去,其間固有一點明處,塵垢之渃,固亦見得,才拂便去。至於堆積於駁蝕之上,終弗之能見也。此學、利、困、勉之所由異,幸勿以爲難而疑之。而修善去惡,尤須在起心動念處,認真省察,篤實擴充而克除之。戰兢惕厲,毋或怠忽,是爲善人。如不明儒家經義之深意,終是難懂儒家養浩然正氣之道。嶽不羣只得悟些簡單的,要說最簡單的,就是後世廣爲流傳的八榮八恥之說,只要基本做到八榮八恥的,自身的浩然正氣已然不弱了。而現在儒家養浩然正氣之法,最出名的當屬文天祥的正氣歌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