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177章 海關居然收上來了三十萬兩銀子的稅
    阮大鋮接到傳召後,巴巴的進了宮。

    老小子最近事業心很強,除了和東林人打的火熱以外,他還找到了一種爲民請命的感覺。由於報社刊登了一些民情方面的文章,一些老百姓發現這東西居然能反應民間疾苦。於是有些告狀無門的人跑到了報社,看看能不能反應一下他們的冤情。

    這種樹形象,立人設的活,阮大鋮肯定不會錯過。安排人對他們做了採訪,然後刊登了幾篇報道。沒想到還真有效果,京城這邊的衙門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對報紙上的案子進行重審。

    民意反映取得了良好效果,老阮一下子成了京城市民中青天般的存在。有熱心市民給他送了牌匾,報社的接待室更是訪客不絕。

    除了在民衆中樹了良好形象,士林這邊的風向似乎也變了。有幾個南邊寫小說的人,也把自己的書稿託人寄給阮主編,看能不能在報紙上連載。

    小說這玩意篇幅比較大,若是連載一般都是十期往上。也就是說只要報紙選了他的文稿,一期按三兩銀子算,一趟連載下來最少能賺數十兩銀子。平常他們在南方刊刻的成書,很可能還拿不到這麼多錢。

    幹事業幹出了感覺的阮大鋮,有時候在想。這麼好的事,自己以前怎麼沒意識到哪?早知道幹這事能名利雙收,當初在南京的時候他就應該自費創業。錢他還是有一點的,要是當初想到這法子,也不會被東林黨欺負的那麼慘。

    到了內殿、阮大鋮發現等他的不止皇帝一人,周延儒這個老冤家也在。這是個啥情況,陛下留周延儒在這裏幹什麼?

    行過禮之後,朱由檢裝模做樣的介紹道:“集之先生來了?朕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內閣首輔、玉繩先生。首輔、這位是最近在京城頗有影響力的新民時報主編阮集之先生,兩位應該之前就認識吧?”

    這話問的,我們兩人不認識才怪。阮大鋮和周延儒尷尬的見了禮,然後被賜了個小板凳坐下。

    “首輔和集之都是南直的俊才,應該是互相瞭解的。朕今日將集之先生傳進宮,主要是讀閣下主編的新民時報感慨頗多。當初先生說在野也能爲民爲國辦正事,朕還有些不信。在拜讀了貴報的幾篇大作後,朕才覺得當初真是小視了先生。范文正公言居廟堂憂民、處江湖憂君,朕看集之先生是處江湖亦憂君憂民也,真乃本朝之高士莫屬。”

    “陛下盛讚,老朽愧不敢當。能爲國爲民做一二件小事,無愧於心老朽就知足了。陛下、在國事如此艱難之時,還心憂天下百姓,吾大明必將轉危爲安,重新振奮。”

    兩人的一頓商業互誇,搞的旁邊的周延儒格外難受。這對君臣可是將不要臉發揮到了極致,誰不知道你二人在靠着報社搞事情。

    “是這樣的集之先生,朕看貴報對朝政之事頗爲關心,心中覺得百姓通過貴報瞭解一些朝聞也是一件好事。如此一來朝廷的決議百姓們更知情,免得被一些惡官給騙了。所以想着邀請貴報派員,來參聽一些國朝重會,然後將這些會議的大略過程發文呈現給天下百姓。讓百姓們知道朕和朝中重臣們是如何決議事涉民生的朝政,也好讓百姓們能更理解朝廷的決策。”

    讓我們派員參聽朝會?陛下這是要讓我們更有機會參與朝政啊。好事!絕對是好事,阮大鋮正準備趕緊謝恩答應這事。

    旁邊的周延儒不淡定了,直接出言反駁道:“陛下、廟算之事怎麼能讓普通小民知道哪?這豈不是會亂套。再說、新民時報是民間的會社,他們若是將朝議的過程隨意編排,那就更不可控了。”

    “首輔所言不無道理、然朕覺得涉民之事,不是軍情無需機密行事,對百姓呈現一二沒有大礙。難道咱們決民生之事也要偷偷摸摸嗎?最後的決議還是得公之於衆的。不過爲了防民間會社隨意編排朝議,朕定個規矩。阮先生、貴報凡是刊登朝政之事,必須要有嚴格的出處,必須要在會議書記的文書中有相應的記錄。若是沒有出處與會議記錄有出入,貴報將會被查封!”

    谷</span>“陛下放心、不虛言、不臆造是老夫辦報的宗旨。對民事都秉承着這個原則,更何況是國事。”

    “首輔這下總該放心了吧?”

    周延儒聽着這話似乎沒問題,確實涉民事的決議要張皇榜公佈的,有據可查阮大鋮也胡編不了。可總感覺這裏邊似乎有什麼問題,就是說不出問題在那兒,他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算是勉強同意了。

    “好了、這事談完了,下邊朕和首輔談點最近的政事。集之、這可不是正式的朝議,你可不能發到報紙上,不然朕就不敢再讓阮先生進宮了。”

    “陛下說笑了、能聽陛下和首輔議朝事已是幸事了,老夫怎麼可能不知輕重的將今日之聞發到報紙上。這樣一來,怕是再無今日這般的機會了。”阮大鋮心態一下有些放鬆,都開始迴應起皇帝的玩笑。

    蠅營狗苟爲了啥?老阮現在對自己的位置滿意的不得了。不在朝堂卻能成皇帝的坐上賓,還能攪風攪雨,如今這天下誰還能小視自己?這不比在朝中當重臣舒服?誰能想到天下還有這樣好的職位。以前他羨慕周延儒等人的職位,現在他一點都不羨慕,甚至還有點同情他們。

    “說說海關署的事吧,最近朕看了他們的報表,不成想今年他們居然收上來了三十多萬兩的出關稅,首輔這筆關稅是入國庫還是入內庫?”只收出口的關稅能收上三十多萬兩,確實挺令人意外的,京城有這麼多出產外銷啊?

    “三十多萬兩?陛下、老臣覺得當入國庫,國庫現在空虛異常,還請陛下體恤。”

    “入國庫自無不可,現在的問題是海關署的官吏薪俸是內廷發的。收上來的稅入了國庫,內廷這邊怕是不好交代。”

    “不知今年內廷總計發出了多少薪俸啊?”

    “應該是四萬兩不到,反正那邊的官吏並不多。”

    “這樣吧,將內廷發的薪俸扣除後,剩下的稅銀入國庫,不知陛下覺得如何。”

    “行倒是行!朕完了給內廷這邊解釋一下吧。實話說、今年內廷可是意見很大。監理司衙門做了統計,算上皇莊、礦廠還有廠務的出產,要往國庫解近四十萬兩稅銀。再加上這次的關稅,就有七十萬兩左右了,內官們怕是會心疼的。”

    有七十萬兩銀子入國庫?這不是基本能填平之前350萬兩分期債務的窟窿?在年底的時候有這麼一筆及時雨到賬,可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