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239章 北擴!還是得用孫承宗建軍堡的辦法!
    到了廠務區的第二天,朱由檢並沒有繼續北上,而是詳細的走訪了廠務區的大小工廠,甚至連食堂和職工宿舍都沒放過。

    廠務區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事無鉅細的調研,方能完全掌握目前工業發展的情況,並提出一些查漏補缺的意見和建議。讓朱由檢從頭做一個物件,他沒那個能耐,但針對局部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意見還是可以的。

    “宋先生、天工局這塊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着重用力。軸承、齒輪、鏈條這三樣的生產工藝、材料、精緻度、以及生產速度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要長年累月的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來做。”看過工廠區的機械後,朱由檢向宋應星掌管的天工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軸承、齒輪和鏈條是機械製造的三大連接件,它們在中國出現的時間相當早在秦漢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青銅做的齒輪。但這並不代表、大明在這方面的生產工藝成熟、鐵製連接件無論質地和還是精度、都離真正的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大規模製備就更不容易了,搞這些玩意是需要長期技術積累的。

    “陛下、天工局這邊已經專門立了坊來做這事。”

    “研製工具是一個方面,還要專門開設學校來教。要教工匠們技術、也得教他們識字、還有畫圖。宋先生、朕的意見是天工局要專門在廠務區開夜校,給願意上進的工匠進行掃盲、並提高他們的技能。還有將天工局匠人分級制度,普及到廠務區中,讓匠人們過來參與評級。大匠師以上,由監理司衙門出面,會給他們專門發一筆津貼,就叫朝廷技術津貼,按月發放、以資鼓勵匠人們提高技能。”

    創辦技術學校,是朱由檢一直想幹的事,可受條件限制,直到現在也沒足夠的師資和教材來正式弄這事,只能先從辦夜校開始摸索創辦技術學校。

    “說到這裏、朕突然想到廠務區現在生活的工匠家眷和孩童也不少。這些孩子們上學的問題要給解決了,由廠務區出錢辦一所三年制的免費子弟小學,凡是廠區工匠子弟都能免費上三年小學,劉總管和宋知縣來抓緊落實這事。另外廠務區工人們的居住環境有些太差了,大多數人都住在窩棚裏,這不是長久之計,要想辦法給他們建集體宿舍、建家屬區。”

    廠務區能快速投產,主要原因是住宿待遇相當將就,大多數人就是臨時搭個窩棚或挖個窯洞便安置了,現在這裏已經生產了進一年,還如此將就、朱由檢有些看不下去。

    “陛下、廠務區兩三年後真能有兩三千萬兩銀子的出產?其實現在出產已經相當大了,若是有兩三千萬出產,一年光國稅就能繳二三百萬銀元,一般的省都沒這麼大出產啊!”離開廠務區的時候,周延儒湊到了皇帝身邊,他實在是有點難以想象就這麼大的一點地方怎麼可能掙到那麼多錢?在他看來,目前廠務區的出產,就已經夠讓人震驚了。

    “只要用心,難度並不大。廠務區雖然建在密雲、可它做的是全天下的生意,出產的東西既是老百姓急需的,又價廉物美,賺個過千萬兩銀元難度並不大。”

    谷磦</span>出了廠務區繼續北上,便到了古北口關城。這裏是大明新官軍第五十一師的駐地,師長是正經從將校堂出來的麻友諒。

    到了關城,第一件事是校閱大軍,並向該師正式授旗、給該師准將及以上軍官配銜,顯示皇帝對軍權的掌控力和存在感。

    給麻友諒授了少將軍銜後,朱由檢輕輕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開口說道:“中孚(麻友諒的字)、二十四歲授少將軍銜,掌控一師之兵、鎮守邊關,在國朝也算是年輕有爲的將領了,可千萬不能驕傲自滿、辜負了朕和大明的期許。”

    行了一個軍禮、麻友諒朗聲答道:“校長放心、學生絕不辜負隆恩。”

    在校場上,向全體戰士訓完話後,朱由檢讓全師團以上軍官集結到中軍帳內,召開前敵軍略大會。

    “五十一師是原新軍第二師的底子,可以算是強軍裏的強軍,這次全軍大整訓你們師的主體基本沒有動,戰鬥力應該沒問題。因此除了日常的整訓工作以外,這段時間還要展開向北推進的戰事工作。所謂向北推進是指趁着現在是夏季的時間,要在古北口往北一百里左右的距離,用石泥和石頭修築五座以上互相可以支應的軍堡,從而將大明的北部防線向北移。”軍議上,朱由檢提出了自己的北進計劃。這一帶沒有大的蒙古部落,推進阻力小,適合現階段展開。

    “陛下、北部皆是北虜放牧的區域,建軍堡不好守住啊,臣覺得有些徒耗財力和軍力,倒不如加強關城和邊牆。”隨行的陳新甲,突然聽到皇帝的北進計劃,覺得有些不合適,現下軍力本來就緊張,跑北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建軍堡幹什麼?有那個餘力還不如西進或者南下平叛。

    “自大明立國以來,一直修邊防防寇,然寇事從未因此而減輕。顧此朕覺得,與其被動防守還不如積極外擴,將關外的生地變成熟地,寇民變成國民,一年推進百里,有三五十年之功,北境皆變成了熟地,豈不更好?從遼東這些年的戰事來看,有軍堡支撐,咱們與虜寇的戰事會更佔便宜一些。軍堡難守是因爲守軍無野戰之力,軍堡成了死地,自然難守。現下我軍有野戰之力,軍堡就好守。”

    依靠軍堡體系往外推進,是最適合以步兵爲主的大明新軍北進的方式。孫承宗依靠軍堡在山海外營建的關寧錦防線,怎麼看都不算是一個昏招。當然關寧錦防線忽視了一個問題,所謂的關寧鐵騎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軍堡不是爲了讓他們固守的,真正的作用是要他們依靠軍堡的支撐作用,與清軍展開大規模的移動作戰。然而當戰事展開後,關寧軍出城十里作戰都困難,軍堡成了最後的庇護所,關寧錦防線的作用自然是大打折扣了。只要軍隊敢出城野戰,且能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喫虧,軍堡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會極大的發揮出來。目前這個時代沙俄的東擴,就用的這招。沙俄能用這辦法將整個遠東都擴成了自己的地盤,大明用對力同樣能做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