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434章 膠東參軍潮
    吳家二郎是鐵了心要去參兵,自家弟弟的婚事一辦完他趕緊跑到了金州府設的招兵處去報名。

    金州這邊的土民人丁不旺,並不是合適的兵源地。但是爲了讓遼南土民有歸屬感,朱由檢專門有安排,讓儘可能的從這地方多招些兵,按人口比例來說,給的兵額相當大。受益於政策,身體健康的吳二郎順利的參了軍,年後將到旅順的新兵營正式入伍。

    參軍遼東的土民是幸運的,他們只要報了名、身體沒啥問題,基本上就能入伍。這樣的情況若是被膠東的人知道,哪可是要羨慕死的,因爲最近一些日子、膠東的老百姓爲了能參軍,費盡了心思。

    今年兵部按膠東的人口情況,以及考慮到其是新復之地,給了兩萬多兵額。膠東行署的總人口也就一二百萬的樣子,招兩萬兵應該是差不多。兵部的想法是今年先招這麼多,等募兵的概念普及了,到年中的時候再招兩萬左右,以膠東的民力來說,就到頭了、再招的多會影響當地社會發展。

    不成想、招兵的榜單剛剛貼到各府縣街頭,當天各個招兵處的大門就被人擠爆了。來報名的人,烏央烏央的往衙門口擠,生怕自己進的晚錯過了報名參軍的機會。

    怎麼一個情況?膠東百姓對參軍的熱情超出了人的想象。確實現在參軍的待遇是不錯,但也沒到讓所有百姓都瘋狂的地步吧?目前的架勢感覺膠東除了老弱婦孺,是個男人都跑過來報名。如此景象,在北直隸都不曾見過。

    還有個情況是來應徵的人文化素質都不錯,百分六十往上的人都讀過書是識字之人。如此好的素質,放到前幾年是能讓人高興死的,但現在卻成了麻煩事,從十幾二十萬的合格兵源中選兩萬多人,是一件幸福的煩心事。膠東人是瘋了嗎?怎麼會全員想參軍!

    膠東出現的特殊情況說奇怪也奇怪,說正常其實也是正常。也不想想膠東是在什麼地方,這裏可是在山東。山東這地方的百姓自古一來就認一個理,讀書當官成人上人。所以山東百姓再窮、也會想辦法讓孩子讀幾年私塾,哪怕是讀書不成他們也要做這事。往常讀上兩三年私塾,大部分人該幹嘛幹嘛。這不代表他們心裏沒有惦念當官的事,只不過是靠讀書入仕實在是太難了,很多家庭沒那個資格擠進獨木橋而已。

    然後、事情到了今年就失控了。因爲遼東百姓從早前光復的登州等地將朝廷招兵的政策早都喫透了,他們甚至還見到了復轉軍人在衙門口當官吏的事實。面對當兵就能一直喫朝廷飯,就有機會入朝爲官的事實,作爲資深官迷的大腹地,他們還能淡定就怪了。

    參軍在膠東百姓看來,簡直就是專門爲他們設置的當官捷徑,不抓住天賜良機,哪就太傻了。聽人說、現下軍營裏文風盛行,讀書識字好、成爲軍官入軍校都比別人容易,說的不就是咱們這些人?哪怕是立不了功、成爲不了軍官五年後復員,也能在衙門裏做個喫朝廷飯的小吏,衝着這個就值得去搏一把。哪怕是當兵戰死,家裏的子弟也能入幼軍營,一樣能喫朝廷飯,這樣的好事幾輩子人都碰不上。總之、怎麼算當兵都是划算的不能再划算的事,最大的風險不過是一條命而已,人命有什麼值錢的?與能做官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

    膠東百姓如此狂熱,並不是他們真想當兵,不管是以前想盡辦法讀書、還是現在擠破頭參軍,真正吸引他們的還是骨子裏的當官夢。這裏的百姓對當官,喫朝廷飯有多癡迷?從年初開辦的膠東師範大學,十比一的錄取率就能看出來。北直隸能吸引全國的士子來參考,師範大學的錄取率也過不了五比一,前兩年還出現過百分之七八十的考生都被取上的奇葩事。

    “專員、兵堂說咱們膠東的百姓參軍太熱情了,以現有的標準,差不多有二十萬人是符合標準的。從二十萬人裏選兩萬,尺度不好拿捏啊,弄不好會惹來民怨,兵堂的意思是讓行署想辦法議一個錄用的章程,他們也好執行。”劉理順的祕書將兵堂反應上來的情況,趕緊彙報給了自家老大,讓他做個決斷。

    “此事、兵堂爲何不上奏到兵部?或者是軍令堂?咱們行署拿主意有些不合適吧?”兵堂雖然名義上歸當地衙門管轄,可由於涉及軍事、兵部和軍令堂對他們控制力更大一些,劉理順覺得自己作爲政務官員還是少插手爲好。

    “專員、這種事畢竟只有咱們膠東一地出現,所以兵堂的意思是當以行署的意見爲主。還有就是,這事如果上報給兵部和軍令堂,說不準他們會動心思擴大膠東的兵額,畢竟朝廷最近一兩年正準備大擴軍哪。若是朝廷擴大了兵額,將膠東民壯抽的太多,對行署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好事。”祕書說的這番話自然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膠東行署的一些官員議論的話,他只是轉述而已。

    聽完祕書的彙報,劉理順陷入了沉思。經他提醒、劉理順瞬間明白了過來。膠東招兵出現的特殊現象,確實需要行署來拿主意,如果讓上邊的人拿主意還真說不定會出現與地方發展不利的事。

    問題是該想個什麼辦法從二十萬裏選兩萬人出來?目前的招收比例、比考大學都高,幾乎是驚動了膠東上上下下所有人,招收標準若是弄的不公平,出事絕對是大概率的。

    “這樣吧、讓兵堂和禮堂聯合出份試卷,組織所有報名參軍的人蔘考。另外兵堂依照軍中訓練的科目,再定個體測標準,同樣讓報名的人進行考試。文考的成績佔四成、體測的成績佔六成,總成績合計後,前一成的報名者應招入伍,剩下的留前兩成作爲備用兵源,下次招兵時補入。”作爲科舉出來的人,劉理順琢磨了半天,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考試的方式,除了這方式、還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