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452章 看着熱熱鬧鬧、沒一個是在冊之民!
    不管是像葉立青這樣沒成功的淘金者,還是已經成功了的淘金者,對於來大寧,他們似乎都沒有後悔過!因爲至少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天能有新的希望和奇蹟出現。

    從大軍來到大寧開始算起,這邊的開發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時間而已,可這邊的變化卻是天翻地覆的。從剛開始一片荒涼的草原到現在的生機勃勃,時間也就過去了三年而已。

    現在這裏不光有三萬大軍,還有三四萬淘金者、兩萬左右宮產帶過來的產業工人,以及陸續聚集過來的兩三萬蒙人部落人口。也就是說、短短三年時間裏,這裏不算住軍也有了近十萬人口,從人口規模來說,已經和內地的一個縣沒啥差別了。

    爲了管控和治理方便,去年的時候,大寧設了州衙,正式成立官府,行政管理與關內無異。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憑空出現一個州治,完全能稱得上是奇蹟了。

    大寧州州令、劉興遠可沒有創造奇蹟的興奮勁,對他來說挑戰纔剛剛開始。自從去年從安民署調到了這邊當州令,他的工作就沒輕鬆過。從行政分工上來說,州令是親民官,一應民事都得主管,大寧這邊的麻煩之處在於既有民又無民。

    有民是說好歹在這裏生活着十來萬人哪,可生活在這裏的人就能算是大寧的州民嗎?先不說軍隊人員的事,就說宮裏廠子的人、淘金者、還有聚集過來的蒙人,他們哪一個能真正算是大寧的州民?看着熱熱鬧鬧,結果沒一個是在冊之民,能不讓人鬧心嗎?

    最鬧心的是除了宮產的人以外,剩下的幾萬人沒一個是省心的主。蒙人遊走不定,還不服管治、對朝廷的態度相當微妙。這也就算了,淘金者更是是非不止,搶劫、偷盜、羣毆、爭礦場的事層出不窮,出人命的事也是見怪不怪。這地方,死個人幾乎是家常便飯,根本不會讓人驚奇。

    “諸位、朝廷下了最新的公文,讓咱們兩年內實現大寧的安泰,好爲大寧進一步發展營造基礎。大寧不能再這麼亂下去了,能不能快速建立與關內一樣的秩序,是咱們在座諸位的大考驗。知州大人昨日與吾祥談了大寧民治之事,我們一致認爲、按照朝廷的指示推行暫住證制度,是大寧由亂向治的關鍵。現在、咱們就討論一下大寧實行暫住證制具體的政令該如何發。”

    大寧混亂的情況內閣和朱由檢收到了不止一份通報,宮產和錦衣衛傳過數份相關情況彙報。尤其是宮產管事局對大寧混亂的狀況,意見非常大。這麼混亂的地方,對他們的工人和管理層生活、生產影響非常大。甚至還出現過,民間私開礦產的人與宮產搶礦、盜礦的事。

    面對這麼多抱怨,朱由檢當然得出面解決問題。通過與當地官員的文書往來了解相關情況後,最終朱由檢給大寧州衙的建議是讓他們推行暫住證制度。對於在大寧推行暫住證制度,朱由檢大致的設想是,所有來大寧的人都得統計入冊,入冊之後半年內沒有違法亂紀之行者,覈准發放大寧的暫住證。有了暫住證的人,才具備備案採礦、圈佔礦場、以及在大寧置產、置地、擁有合法住宅、圈佔牧場的權利。

    頂層設計是有了,具體怎麼落地,就得劉興遠他們來討論實施。他們要討論的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首批暫住證該如何發放,畢竟在這個制度出現之前,這裏就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總不能讓他們再等半年,纔能有證吧?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圈佔了礦場、是在州衙裏備過案的。還有些牧民、部落也是在大寧生活了很長時間,他們目前的利益也是需要保障的。

    “州令、下官覺得,咱們可以按着在州衙納過稅的名錄,將第一批暫住證發下去。凡是有納稅憑證的,皆可領暫住證,哪怕是隻納了一文稅都行,這也符合朝廷治政的原則。”州里的戶局局長率先說出了他的想法。

    “這樣做恐怕不行,有些已經備案了的礦場主,雖然未上稅,但總不能將他們的礦權收回來吧?另外、還有些已經來此數年的人,沒開出礦掙上錢,可人家畢竟來此時長了,不發暫住證也不合適。再說、在宮廠裏做活的工人、在幾個軍城之間長久定居的蒙人,不發暫住證也不合適。”

    “聶局長,按你的說法,咱們全給人將暫住證發了算了。這樣一來,核發暫住證的意義在哪兒?核發暫住證的目的,是爲編戶齊民做過渡,那些不上稅的人,憑什麼在咱大寧撈好處。”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此事本官有了定案,凡是上稅者一律核發暫住證。無沒有上稅的,需要有人做保才能核發證件。做保的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蒙人定局部落以部落的形式爲自家族民做保,二是納稅商號可以爲自家僱員做保,宮廠裏的工人也依照這種方式領暫住證。再有就是十人以上聯保。做保發證的過渡期爲三個月,三月以後,暫住證只針對在大寧登記六月以上的百姓,任何人都不例外。”

    劉興遠最後被大家給吵煩了,直接公佈了自己的方案,免得各部的負責人再因此事而吵個不停。二把手到底是二把手,由於不能管官,人事大權在知州手裏,所以底下的各部門官員開會的時候總是會嚷嚷個不停。他們知道在州令面前給自己部門爭利,哪怕是得罪了州令也沒事,他沒權利拿自己怎麼樣。到了知州面前,他們可不敢瞎吵,人家是能直接用印罷免自己職務的。

    趕緊將這一任州令幹到屆,以後說什麼也得爭一個一把手來當。雖然一把手不能直接發民令,可大明朝的官場,只要管住了官,啥事都好說。官員們最怕的是丟了烏紗帽,而不是爲民謀不上利。聽着一個個在民事上意見不少,實際上心裏怎麼想的誰都不清楚!就比如這次,戶局和工事局的兩個局長吵個不停,他們真就是爲了替百姓着想才吵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