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絕境求生崇禎帝 >第667章 大明缺鞋底!
    “行哪!這些日子,我抽空去外邊轉轉,將行情瞅穩了再說,要起門臉真的好好觀觀纔行!”呂四勇回了一聲後,就招呼麻檔頭他們繼續喫飯。最近這幾天,他問過不少老主顧的意見,誰說的有道理,還得斟酌後再說。

    喫過飯、到呂家腳店後棚打了小半個時辰盹。麻成海等人就起身架了車,開始趕路。

    “麻頭、你說鐵路通了,對咱這趕車的人有影響沒?不會咱們的營生也淡了吧?”回到官道上、同夥扯起了閒篇。

    “有影響,咋沒影響了?等鐵路通了,咱們這走官道的,多數就得跑短途了,從州城往縣裏和鄉下拉個貨之類的估計就是我們往後的活。再難像現在這樣,出一趟車、走過千里路。不過走短途也好,照顧家方便。”車伕顧不上家一直是行業通病,不過路途短了,總比路途長好。麻成海這種成了家的,自然是想勤回家看看,免得頭頂發綠!

    “跑短途?哪不是賺的錢少了?”

    “也未見的!鐵路通了、要拉的貨也就多了,跑短途不一定掙的少。幹咱們行當的,不在路的長短,在活的多少。”

    “鐵路通了,爲啥要拉的貨就多了?貨的多寡,怕是和通不通鐵路沒啥關係吧?說不準因爲鐵路拉的貨多,咱的活還少了哪。”同夥有點不理解麻成海的邏輯,爲啥通了一條快速路,貨運的總量會增多。

    “你娃啊,腦子糊着不成。沒有鐵路、有些貨拉不出去,自然就不運了。有了鐵路,中原產的東西方便運到京城,而京城的東西也會更方便的運到中原,原本不運的,都會捎上車。你想想京城和北直那地方有多富?咱鄉下的啥東西運到哪兒不都能買出去?”麻成海其實也不怎麼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他觀察到的現象就是有了鐵路運輸量只會增加,而不會出現沒活幹的情況。

    “麻頭這話說的在理,就像最近咱們從南陽往兗州運的杜仲膠!這玩意以前也就藥鋪裏使,也不知道京裏是怎麼了,整車整車的往過去進。還讓南陽及附近的農戶大量的種,說有多少收多少。這玩意京城的人總不會當飯喫吧?”杜仲膠可以做橡膠的替代品,朱由檢爲了早日啓動橡膠工業,從去年開始就讓宮產系統大量的到中原採購杜仲膠。今年從南陽運過來的膠量比較大,車行的人們一時半會還弄不清楚,宮產買這玩意到底是要幹啥!

    將杜仲膠煉化成橡膠態,工藝比較複雜,一時半會搞不定,估計還得要幾年時間才能弄出來。但是這不妨礙提早爲整個產業佈局!朱由檢的想法是、先花錢收原料,從而將原料產地給培育出來,等到橡膠技術搞定後,就能實現無縫對接。要是等技術搞定後再解決原材料的問題,還真趕不上趟,哪是從地裏長出來的東西,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以現在中原地區的杜仲樹的量,一年花不了多少錢收膠,也就是幾十兩銀元能搞定的事。大量收上三五年,膠樹的量會有一個大幅的增加,那時候技術方面差不多能搞定,正好合適。

    只要橡膠能出來,朱由檢知道肯定是瞬間引爆消費市場的原材料,需求在短時間內就會有超大幅度的增長,對原材料供應鏈的衝擊是可以預見的。剛出來的橡膠做膠管和輪胎之類的費勁,但做鞋底總可以吧?每年軍用衣物中,消耗最大的就是軍鞋,正常一雙軍鞋穿不到兩個月就報廢了。士兵們穿破鞋的現象,至今沒有被解決!

    最近幾年、後軍都督府開始想辦法給軍中普及皮鞋。皮鞋的耐久性要比布鞋和草鞋好。可是、皮鞋只能解決鞋面的問題,鞋底還是老樣子。布底的磨損太快,木底加鐵掌倒是能解決磨損的問題,但是穿上不舒服和靈活,走不了路。要是能做出膠鞋底,對軍隊的戰鬥力都有大的提升哪。

    就拿現在收到庫裏的這點杜仲膠來說,幾十萬大軍的鞋底估計都不夠造的。給軍隊換了鞋底,官員的鞋底換不換?百姓們的鞋底用不用膠底?僅僅滿足給鞋底這個需求,要種的杜仲樹都不在少!

    “管它京城的人賣膠幹啥,只要有咱爺們拉的貨就行。話說南陽那邊有膠樹的人可是發了,從山裏撿錢的好事算是讓他們給趕上了。你像咱們這次拉的暖壺,這麼貴的貨,那邊的人是毫不含糊的要!”春江水暖鴨先知,行情好不好、腳行的人最容易感受的到。

    總體來說、今年整個中原的行情都好,但南陽等產膠的地方行情更好。細算起來,整個膠業的年市場總產值也就三四十萬兩銀元而已。但這是純純的淨增利,百姓們的參與門檻低,覆蓋面積廣。只要有樹的地方,家家戶戶都能從中獲上利。

    憑空多了一二兩銀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影響是相當巨大的。一二兩銀元起不了房,置不了產,可是能買布、能買暖壺、能買搪瓷缸子、能買油燈。

    突然冒出了一筆飛財的產膠地百姓,迅速將其轉換成了購買力,大量購買他們認爲能長久使用的日用品和生產用具。至於說享受類的物品,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膠料從原產地流到了京城,京城的工業製成品又迴流到了原產地,簡單的商業循環就形成了。漸漸的,由於運輸規模的擴大,進入這個循環體系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南陽的茶、南陽的漆、南陽的木材等特產,順着這條商路進入京城和北直市場是水道渠成的事。

    正循環的力道是非常大的,明明幾十萬銀元的事,經過商業循環的槓桿撬動,就成了百萬銀元以上規模的大動作。也就給麻成海這樣的車行把式們,造成了南陽那邊的市場行情大好的感覺。

    就當下來說,一般地方的經濟要發展,就得有拿的出手的優勢產業帶動纔行。沒有優勢產業帶動、商業循環體系就薄弱,本地產品外銷的運輸成本會高出不少,消費市場的規模也上不去,自然也就形不成大的經濟正循環態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