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崇禎:開局啓用閻應元 >第141章 東西配合,搗襲建虜巢穴
    陳繼盛質疑道:“即便皇上能料到建虜會馬上進攻鮮國,但虜酋出兵日子弄不清,也不可能貿然調派關寧軍去攻瀋陽。”

    毛文龍點頭:“所以應該派人儘快去通報關寧那邊。”

    他說到這裏,看看毛永詩道:

    “永詩,你派三隊撥夜,每隊三人,分別從石城島、鹿島、獐子島向西登陸,經娘娘宮、蕎麥衝、東勝堡三個方向奔錦州。把建虜十二月二日出發進攻鮮國告知薊遼督師王之臣。”

    毛永詩領命。

    毛文龍對衆將道:“鹿島至錦州六百多裏,上陸地後騎馬兩天時間就能到了。就算督師王之臣在山海關,過去也不過三到四天。現在就把消息傳過去,配不配合就看王督師了。

    沈世魁還是有些擔心,皺眉道:

    “就怕這些撥夜被建虜截獲,而且督師就算接到東江通報,也未必相信,信了也未必肯調動關寧大軍出動。”

    毛永詩對沈世魁的說法不以爲然:“遼東經過韃子幾次大屠,再加逃亡遷移,如今地廣人稀。只要小心避開韃子據點和哨探,不必太擔心被截。三批撥夜裏至少能有兩批可以到錦州。”

    毛文龍點點頭:“督師能否答應調派關寧大軍,要看皇上有沒有對他吩咐了。不過即便關寧大軍不出,我東江也未必不能把虜酋打痛。”

    曲承恩慨然道:

    “毛帥既已定了襲擊沈陽的主意,那我等自然按毛帥的主意。只是究竟何時動手纔好?”

    毛文龍略一沉吟,緩緩道:“動手的時機,最好是虜酋大軍走得遠了,但又不能太遠。”

    “毛帥的意思是?”曲承恩有些疑惑,沒能完全理解毛文龍的意思。

    毛文龍還未開口,沈世魁倒是明白了,先開口替毛文龍解釋道:

    “毛帥的意思,若虜軍動身不久,我軍就襲擊沈陽。虜酋帶着大軍立刻回擊,那我軍就陷入前後夾擊,形勢自然不妙。

    “反過來,若是虜酋已經走得很遠,深入鮮國,靠近王京了,則對鮮國破壞過大,也不利。”

    毛文龍讚許地看了一眼沈世魁,點點頭,補充道:

    “最好是虜酋推進至安州一線,然後瀋陽受大軍圍襲的消息報給虜酋,虜酋再回軍,這便是最好。”

    毛有傑贊同:“毛帥這主意好,安州以西,也是我東江勢力最大的範圍。虜酋若受驚回軍,沿途我東江還可多處設伏攻襲,管教虜賊不能順順當當走。”

    毛永詩道:“以路程算,虜酋率大軍從瀋陽到安州需十一天。報訊使者騎快馬,這段路程三到四天左右。要讓虜酋在安州得到瀋陽被圍襲的消息,可以在虜酋動身七天後,也就是十二月九日,在瀋陽附近鬧出大動靜。過早,過晚被發現都不好。”

    毛永詩這麼一說,衆將對動手的時間也都心裏有數了。

    接下來就是安排進軍路線,以及圍攻瀋陽的軍隊數量問題。

    商量下來,爲避免過早驚動建虜。

    先從昌城、滿浦兩地之間分批分隊祕密進入虜境,四天後在散羊峪匯聚。然後大軍再進到瀋陽附近,作勢圍攻。

    可以放瀋陽內的韃子派使者逃出報信。

    至於圍攻瀋陽的軍隊人數,毛文龍決定調派六萬。

    這六萬絕大部分都是那些剛拿到武器,從難民身份變成士兵的人。

    這六萬人正面對決的戰鬥力,當然還無法和後金軍相比。

    但毛文龍派遣他們去,原本也就不是爲了真和後金打硬仗的,主要是嚇唬人用的。

    這些人本身就都是從建虜治下逃出來的,野外生存經驗相當強大,對地形也很熟悉。

    前期讓他們扮成難民分散從邊境潛入後金境內,難度並不大。

    他們潛入時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七天干糧,還有一套臨戰才換的嶄新明軍軍服。

    這些軍服還是運餉船隊上載運過來的。

    這六萬人逼臨瀋陽,也不必強攻,只需團團圍住,在城周挖壕設障,圍而不攻。

    圍八到九天,等探聽到虜酋大軍將至未至,再撤走,

    回撤時,可以沿着清河堡、一堵牆、深河寨、董古寨、牛毛寨的路線對這一帶建虜部落洗掠一番,再回到朝鮮境內的滿浦。

    而東江精銳的一萬兵,預先埋伏在青臺峪堡至草河堡、孤山堡、張其哈喇佃子一線。具體哪個地點,到時候根據撥夜哨探傳回的虜軍路線而定。

    等建虜後衛經過時候突然發動襲擊,爭取把李永芳、石廷柱率領的這部分漢奸軍打殘

    這樣現在十五萬東江,六萬潛入虜地,等待時機圍攻瀋陽。一萬在虜地設埋伏,把急急忙忙趕回的虜軍打一個湊手不及。

    還有八萬東江軍,四萬分佈在平安道各要害城池據點,四萬去協助姜曰廣守漢城,以防萬一。

    毛文龍分派軍隊,準備給予進犯鮮國的黃臺吉親征,一次痛擊。

    而他預料皇帝朱由檢也會想到後金再次侵朝鮮,也果然預料準了。

    事實上,在那天聽取內閣衆大臣彙報朝政大事之後,朱由檢也簡單把自己去皮島的經歷,以及監護朝鮮的事情敘述了一遍。

    聽完後,徐光啓感嘆道:

    “臣在神廟末時,殫精竭慮,苦口婆心勸說朝廷監護朝鮮,爭論數月,結果鮮國辯誣使一來,略施手腕,臣的提議就被束之高閣,再無人理會。想不到陛下去皮島走了一趟,不過幾天功夫,就雷厲風行把事情辦了。”

    一旁的熊明遇皺眉說道:

    “監護鮮國雖然是好事,只是虜酋知道後,必會出兵。若不早準備,只怕對東江和鮮國反而不利。”

    熊明遇這說法提醒了朱由檢,如果他是黃臺吉,當然也不可能放任鮮國徹底被大明接管。

    要阻撓黃臺吉攻朝,需要關寧這邊出兵牽制。

    這回不能像袁崇煥時期那樣爲了怕野戰,不敢過三岔河一步。

    朱由檢當即對陳仁錫道:

    “內閣擬旨,讓薊遼督師王之臣、遼東巡撫畢自肅偵測虜賊動靜,如有建虜大軍攻朝的確切消息,關寧派四萬軍直搗瀋陽。”

    陳仁錫卻沒有直接領命,而是恭敬稟告道:

    “四萬未免太多,不如讓王之臣派遣滿桂、趙率教領兵兩萬,即可。”

    朱由檢道:“兩萬只怕太少。不足以威懾震動虜軍。”

    陳仁錫問朱由檢道:

    “此次出軍,陛下是想和建虜決一死戰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