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崇禎:開局啓用閻應元 >第186章 鍊鋼和海運
    錢謙益到南直隸三個月後,新政推行成果已經相當可觀。

    崇禎在此期間又追加命令,把錢謙益巡撫監察範圍擴展到浙江。

    南直隸和浙江合起來可算整個大明最富庶繁華的地區。

    這三個月裏,兩省已經徵收的各項稅收包括酒、茶、鹽以及其他各項坐商稅、營業稅、資產稅除去存留當地,向朝廷解運的合計便起來已有四千六百萬兩白銀。

    江南各地的富家豪門奢侈揮霍的景象也大大收斂。

    這實際上意味着更多的人力物力,能被朝廷所調動,能更多投入在武器製造,保障軍隊供應方面。

    蘇杭歷來就是整個大明能工巧匠最爲密集的地區。

    原本這些能工巧匠大多是把聰明才智和心血投入在滿足富人獵奇和奢靡的需要上。

    各種樓閣花園、飲食器具、傢俱陳設、觀賞玩物的做工都極盡精巧之能事。

    而在新政推行後,這方面的需求急劇減少。

    許多高手匠人轉而研究武器機關、刀槍劍戟、盔甲火器之上。

    武器製造業規模擴大又推動鋼鐵冶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大明時期興起的蘇鋼冶煉法是鍊鋼技術的巨大進步。

    最早有嘉靖時唐荊川記載在《武編》之中。

    所謂蘇鋼冶煉,實質就是把生鐵板加熱融化,再淋入熟鐵之中,鍛造後成爲幾乎不含渣的高碳工具鋼。

    西方到了十八世紀纔有類似的技術,根據一些西方人的記載,甚至到十九世紀時他們在清代看到用這種蘇鋼冶煉技術生產的中國鋼鐵的質量都相當不錯。

    如一八八二年,德國人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說中國山西所用的鋼,一部分從蕪湖和漢口購進,一部分是從歐洲進口。但歐洲的鋼相比之下過脆。

    而蘇鋼冶煉當時最大的生產基地就在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尤其以濮萬興鋼坊規模最大。

    原本濮家鋼坊設在蕪湖縣城西郊的濮家院內,後來規模擴大,又在蕪湖縣的七更點建立總作坊,把濮家院當成東作坊。

    如今蕪湖縣的大鋼坊,除了濮萬興鋼坊之外,還有從南京搬遷到蕪湖的葛永泰和馬萬盛兩家。其他中小鋼坊更是不計其數。

    可以說蕪湖縣是大明嘉靖後發展起來的以冶煉鋼鐵爲主業的城市。

    這蕪湖的資源條件和交通條件有密切關係。

    蕪湖附近產鐵,產木炭,而水運交通又四通八達,周圍城市又能提供大批高水準的熟練鍊鋼工人。

    因此就形成了聚集效應。

    大明戰時新政的推行,對各類兵器乃至火器的需要急劇增長,導致對優質鋼鐵的需求也成倍增長。

    明代鋼鐵稅收一直相當輕微,在財政收入中所佔比例微不足道。

    戰時新政雖然有加強對鋼鐵冶煉行業查覈監管的規定,但崇禎和閣臣商議後,爲了刺激鋼鐵業的發展,對鋼鐵冶煉依舊維持輕稅政策。

    朝廷不到必須時,不會採取無償徵用鋼鐵產品的措施,仍舊是用財政收入購買私營鋼鐵的產品,前提當然是質量要有保障。

    不過雖然需求急劇增加,許多從事其他行業的工匠和商人也都紛紛加入鋼鐵行業。

    但優質鋼鐵的產量,短時間內卻是無法做到快速增加的。

    蘇鋼冶煉對工匠的經驗技術的要求相當高,需要工人憑經驗查看抹鋼爐的火色,利用鼓風緩急來調節爐溫和快慢。

    尤其依賴於許多父子和師徒歷代單傳的技術祕密,掌握這些技術祕密的工匠,能冶煉出更優質的鋼鐵,如果沒有掌握,那就很難煉製出同等質量。

    錢謙益深知擴大優質蘇鋼的生產規模,對大明的意義。

    他決心打破歷來固守的行業藩籬。

    爲此親自去蕪湖縣走了一趟。

    在蕪湖縣的察院中,把幾大主要鋼坊的老闆都召集起來。

    讓濮家、葛家和馬家的鋼坊,把自己掌握的冶鋼技術訣竅和歷代累積的經驗都公佈出來,整理成書,同時在南直隸各地開辦鍊鋼技術學校,招收聰明伶俐又能喫苦的貧苦子弟做學員,系統學習冶鋼技術。文化方面的教師由一般的生員擔任,技術方面則徵集一些經驗豐富,但年老體衰,無力冶鋼的老工匠來傳授。

    這樣的話,高技術工匠的成長會更迅速,數量也更多。

    濮、葛、馬三家的鋼坊老闆都面有難色。

    行業機密,那是他們喫飯的本錢,在競爭中壓倒同行的看家寶,要他們這麼公佈出來,無異於割他們的心頭肉。

    錢謙益勸導他們,他們的鋼坊有如今規模,已經從過去密不外傳的技術中獲利甚多,何必貪心不足、

    躺在過去掌握的技藝上,只是靠保密獲利,無異於不思進取。

    現在掌握的技術訣竅即便公佈出來,讓天下其他同行都學會。

    只要他們願意利用現有雄厚財力進行研探,設法在管理和技術上,再有新的創制,何愁不能繼續保持優勢?

    此後再創制出新的技術訣竅,朝廷會允許他們有十五年的專享之利。

    當然錢謙益也知道,僅靠道理說服,未必能打動這些老闆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看家祕密貢獻出來。

    他在來蕪湖之前,已經上疏朝廷,取得崇禎同意。

    凡是能貢獻出有價值的冶鋼技術訣竅,朝廷可封爲伯爵。

    若是對鋼鐵冶煉質量和規模的貢獻,是大規模提高,可封爲侯爵,乃至公爵。

    而直接發明某項技術的工匠可授予格理院翰林學士正六品的官銜。

    在居住當地,可建造相關表彰性的牌坊,流芳百世,子孫尊榮。

    提到把行業經驗和祕密貢獻出來,可以獲得封爵的獎勵,還可以有官職,有牌坊。

    而獲得封爵封官的冶鋼家族,即便家道中落,以後也可以向朝廷申請從鋼鐵稅收裏領取部分作爲生活補助,包括讀書求學的資助,不至於徹底窮困潦倒。

    這些鋼坊老闆終於大爲心動。

    畢竟他們賺錢,追求的也不僅僅是揮霍享樂,也是希望以此能獲得世人之尊敬禮遇。

    既然貢獻出行業經驗,就能獲得官爵,受人尊崇,而且子孫後代的生活也能有保障。

    那又何必死守陳腐陋規呢。

    於是紛紛表示,朝廷既然有此需要,他們自然義不容辭,加以配合。

    錢謙益露出滿意的微笑。

    他預計這個措施在南直隸試點成功後,可以向全國推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