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謝婉瑩曹勇 >【1963】路徑圖
    種種上述情形下,會讓普通醫生望而生畏,只要是之前宮頸刮片懷疑是癌普通醫生是不敢冒險的會直接全切掉,最怕切不乾淨復發更嚴重。

    技術精湛的醫生是會爲了患者勇敢闖關,前提是有能力。

    左良問這一句,事實上是在考慮要不要直接全切宮頸。全切宮頸一樣是爲患者保留子宮,只是把宮口給封閉了,以後不可以生孩子。患者旳年紀大應該不用保留生育,切掉宮頸也沒問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只不過術前杜海威批准了耿同學提供的手術方案。

    耿永哲上交的方案是錐切而不是全切。

    “左老師,我和瑩瑩商量過,切這個範圍。”說着,耿永哲把準備好的筆記本翻出來,給手術老師看下他畫的手術解剖圖。

    左良事前其實有看過這個圖,現在用眼睛再仔細確認下,問:“你這個範圍是怎麼確定的?”

    “這個腫瘤大小約1.9釐米剛好是臨界值。所以切的範圍要擴大一些。要保證切出來的陰性邊緣和切出來腫瘤的距離達到3毫米這個標準。”

    數字聽起來很爽,做起來很難。再次回到微差這個關鍵問題上了。三毫米本身是個微差。要保證這個三毫米的標準微差,醫生的肉眼先要能精準判斷出腫瘤的實質邊緣線,其次,下刀的時候最好到三毫米這個值,不會給切少也不會給切多了。

    這樣一想,貌似不如全切來的爽快和容易。

    不能這樣想,如果切的對,一刀到位,十分省力省時。全切步驟多有可能出血多,很麻煩的。所以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是醫生選擇累腦子或是累手。

    左良感覺自己無從選擇的,以他比較少的臨牀經驗他對自己能否切到十分精準是把握不大的。

    1.9釐米的腫瘤不算小了。有點資歷的醫生清楚這樣的腫瘤好比一顆蛀牙,可能表面只是個黑點實際上有可能打開黑點後是爛到根了。電刀正是由於沒法切到夠深只能淘汰,用上傳統冷刀來切。冷刀要環形一刀切到深處將腫瘤完整地挖出來。這個刀法,太難了。

    左良皺皺眉,不知該如何表達。回答他的耿同學沒有能答到重點,幫助他做到上述要求。

    說來也不怪學生,這個難點在於拿手術刀,是要手術醫生自己上手做的,其他人代替不了手術醫生的手肯定幫不上任何忙。

    “左老師,要不讓耿同學拿棉籤給你在腫瘤周圍畫個切的範圍。”旁觀的謝婉瑩見狀,主動提議說。

    左良深深地瞅望下她:這個謝同學只聽他問一句話都能猜到他在想什麼的。

    和耿同學不同,她和不少老師在手術檯上合作過,對如何觀摩揣摩主刀老師的心思是比較到位的。

    杜海威站在旁邊沒作聲,看來並不反對兩個實習生的嘗試建議。

    上級的主張沒變,左良轉頭對耿同學說:“行,你來畫。”

    老師讓開位置,耿永哲坐到板凳上,拿棉籤蘸龍膽紫後仔細在暴露的術野裏頭沿着腫瘤四周一圈標明切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