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小時,終於來到鄉下。這裏已經離大海不遠了,僅三十里左右。四下望去,一片丘陵地帶。在這裏的山崗上,絕對沒有一寸閒置的土地,能植樹的植樹,能種菜的種菜。但最讓人喜愛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竹子。

    張一凡去過井岡山,看過那裏的竹子,而這個小鎮下面的農村,居然也是一片接一片的竹子。這些竹子在江淮,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利用。

    而湘省大都不是,湘省只當它是一種植物。

    江淮的竹子,成年竹子加工成竹伐,加工成工地上用的竹板,也有加工成籮筐,椅子等等,更有些地方用來加工成竹藝術品。

    江淮的竹筍,每到春冬季節,收購竹筍的工廠很多,都是大卡車卡車的拉走。這些竹筍,將加工成筍罐頭,遠銷東南亞和歐美國家。這就是江淮人所說的產業化,他們就可以將這些看似不怎麼起眼的東西,做成產業。

    一些普通人家,一年賣出去的竹筍都有一二萬塊,而這個數目,卻是很多內地村民,幾乎是一年的收入,或者是他們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關於這個問題,張一凡曾經在心裏反覆自問過,內地沒有竹子嗎?內地沒有筍嗎?爲什麼內地就不能把它做成產業?

    看着這漫山遍野的竹林,讓張一凡感觸良多。

    車子進入一個村莊,那裏有鎮領導和村幹部在等,他們得到通知,今天張首長會過來視察。張一凡事先說了,該幹嘛就讓村民幹嘛,不要因爲自己的事情,擔誤了人家的工作。

    江淮這地方與其他地方不同,即使在農村這種地方,每個村莊基本上都有工廠。這些工廠不會很大,有的幾十人,有的上百人,當然大點的也是好幾百人的工廠。

    一般這種農村企業招工有難度,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工人隊伍。他們利用週末的時間做農活,平時都呆在工廠,非常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時間。

    所以張一凡說,江淮的農民實在太幸福了。現在不論走到哪個村莊,哪怕是那些年紀很大的老婆婆老爺爺,幾十萬家底不在話下。

    張一凡一行來到眼前這個村莊,村莊夾在兩山之間,由於沿海大都是丘陵地帶,所以山與山之間,就是建村的好地方。

    山沿邊上,有一條不大的河流,村莊就沿河而建。

    鎮長和書記還有村幹部,小心翼翼地介紹着村裏的情況。他們說村裏有三個企業,兩傢俬人企業,一家村辦企業。這種企業對工人素質要求不高,沒什麼文化也成。

    因此,這就成了江淮特色。

    由於大部分村民都進了工廠,村裏的田土活就做不了這麼多。靠近河邊的良田,基本上還在耕種,但是稍爲靠山邊上的土地,就租給了花木園林公司。

    這些地被合理利用,每個月給村民多少錢。

    這一點,張一凡曾跟內地很多幹部說過,讓他們學習江淮這種做法。內地由於很多農民外出務工,他們就把家裏的地給荒廢了。其實就算是不租給花木公司,他們完全也可以自己種上樹木,十年,二十年以後,這也是一筆非常大的財富。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鎮長說,我們的原則就是,工作要做,但是土地不能荒廢。別看現在這些地,看上去花木漫山遍野的,其實當初我們下面這些村幹部做了相當多的工作,給村民做思想工作,教育工作,如何引導他們發家致富。很多村幹部,可謂是絞盡腦汁。

    爲此,我們甚至還展開過村與村之間的競賽活動,看看哪一屆的村幹部爲村民牟取的利益最多。能者上,庸者下,這就是我們對村幹部的錄用原則。

    張一凡說不錯,不錯,隨後對騰飛道:“你要把這些經驗都記下來,以後全國推廣。”

    PS:都出去約會去了吧?哼!我就知道你們這些傢伙浪漫去了。

    不過我還是保持更新,做人不能食言。三更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