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萬曆帝 >第234章 神學的內核是科學
    “這就是一個簡單至極的現象,光的折射。知道了光線可以折射、反射,我們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朱翊鈞沒有給大家驚訝的時間,繼續說着,拿出了讓工部的磨鏡師父特製的一面凸透鏡。

    “這是靉靆?”楊建國已經漸入佳境,一副懂行的樣子,指着那東西道:“我爺爺現在就靠此物看書,它可以將字放大,不過好像沒這麼厚。”

    “原理是一樣的。”朱翊鈞說着,將那放大鏡對準了陽光,然後讓王武舉着一張宣紙,在對面站定。

    朱翊鈞調整角度,讓陽光通過透鏡,在紙上形成了一個耀目的白點。

    一會兒功夫,那張宣紙便冒起了煙。

    朱翊鈞見狀一擡手,將焦點移開,那火纔沒燒起來,只在宣紙上留下一個黑點。

    這一項,所有人又是一陣大驚小怪:“這樣點火可太方便了!”

    “沒想到,靉靆還有這種妙用!”

    “陛下,這是什麼道理呢?”楊建國激動的問道。

    “不過是通過折射,將光線匯聚起來。”朱翊鈞彷彿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收起了那枚放大鏡道:“陽光的熱量也隨之聚集到一點上,溫度不斷升高,直到點着了宣紙。”

    “光學的妙用何至於此?”朱翊鈞說着,又拿出了同樣讓工部鐵匠精心打製的簪花黃銅管。

    他先指了指嵌在兩端的透鏡,向衆多學子介紹道:“這個大的是物鏡,用的類似老花鏡的凸透鏡。另一端小的是目鏡,用的是類似少花鏡的凹透鏡。”

    說着,他將銅管遞給一旁的張鯨道:“你將眼睛貼在目鏡這頭,看看外面是什麼情形。”

    張鯨便先拿起銅管,將右眼貼在目鏡上,然後朱翊鈞引導着他將物鏡,對準了窗外。

    窗外正對着帝都。

    “啊!”

    張鯨一看之下、驚叫一聲,猛地移開了視線。

    要不是朱翊鈞早有準備,他非得把銅管摔地上不成。

    “怎麼會這樣?”自己臉色蒼白,指着窗外叫道:“奴才看到了午門方纔朝我奔過來了!”

    說完,他揉揉眼,定睛一看,不由奇怪道:“咦,這不還在那兒麼?”

    “我看看,我看看!”楊建國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本就最強,得到朱翊鈞的首肯後,他將張鯨擠到一旁,然後也有樣學樣,用銅管朝外望去。

    “哇,午門真跑到跟前來了!”

    有了張鯨的鋪墊,楊建國沒有嚇到,只在那不停驚呼道:“非但午門,赤月閣、皇家銀行都變得近在眼前了。呀,我連大街上的行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咦,那個人在偷錢……”

    “我再看看!”衆人聽得心癢,無奈沒有朱翊鈞的首肯,只能可憐巴巴的看着朱翊鈞。

    “這下不害怕了?”朱翊鈞從旁對着張鯨打趣笑道:“午門撞你臉上可如何是好?”

    “陛下,奴才剛纔是頭回見嚇到了。”張鯨訕訕笑道:“現在想來,定然是這管中的兩片鏡子,將遠處的景象拉近了。”

    “對,肯定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楊建國放下手裏的銅管,拿起那三棱鏡,將光線偏轉到牆上道:“光學果然神奇啊!”

    朱翊鈞欣慰的點點頭,楊建國果然最佳男主角!

    其實不然,是大明的士大夫好學穎悟、善於接受新鮮事物。

    不過想來這也正常,因爲就在幾十年後,隨着利瑪竇等傳教士,將西方科學陸續傳來,大明的士大夫馬上就興起了一股西學熱。

    徐光啓、李之藻、方以智、梅文鼎、孫雲球等無數飽讀詩書的士大夫,欣然接受了泰西之學,紛紛投入到翻譯傳播西方科學的浪潮中!

    整個大明當時已有奮起追趕的勢頭,只是時運不濟,天災人禍,意外打斷了過程,這才退回到矇昧的年代,讓華夏大地啊沉淪三百年。直到四百年後,還在苦苦的追趕……

    所以朱翊鈞在經歷這一遭之後,決定拿出自己所剩不多的知識,來點燃大明士大夫的求職火苗,之前他還想只是引導,回來之後,他想的只有助燃。

    他要將這些科學知識提前幾十年傳播開來,給士大夫們更多一點時間。看看這大明,能還他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

    按照慣例,在場的所有人像得到新奇玩具的孩子輪流把玩,一直看到太陽落山,天色變黑,纔將那銅管依依不捨還給了朱翊鈞。

    “對了,陛下,這東西叫什麼名字?”

    “你們隨便給起一個吧。”朱翊鈞笑笑道。

    “此物可以遠望千里,我看就叫千里筒吧。”王武便提議道。

    “我覺應該叫千里鏡。”楊建國搖頭道:“筒太難聽了。”

    “陛下覺得哪個好?”兩人便望向朱翊鈞。

    “我覺得望遠鏡好。”朱翊鈞呵呵一笑,覺得還是原名好聽。

    “就聽陛下的。”此刻國子監的衆人他們卻終於清晰的認識到,陛下的學識之淵博深奧,怕是今世無人能及,恐怕只有那些古之聖賢能比擬了。

    “不過,陛下,我們得趕緊回去了吧。”楊建國看看天色,提醒朱翊鈞道:“不然待會兒紫禁城城門關了,不少人就回不去家了。”

    “誰說今晚要你們回去的?”朱翊鈞笑着從木箱中,拿出一具更長、更大的單筒望遠鏡,架在窗臺上道:“今晚咱們看月亮。”

    “太好了,陛下好雅興啊!”張鯨聞言大喜道:“看來今晚,又有名篇問世了!”

    聽到張鯨這句話,所有人才回憶起一個被大家忽略的身份。

    朱翊鈞可是當朝狀元,有鎮國佳作傍身!

    楊建國也使勁點頭。對傳統的士大夫來說,天上那輪明月,幾乎是他們的精神伴侶。

    不知多少文人騷客,將他們的滿腔心事講給那月宮的嫦娥,化作一首首絕世名篇,滋養着華夏百姓的精神世界。

    這時,東廠的人送來了簡單的晚飯,朱翊鈞一邊喫着簡單的飯菜,一邊和衆人閒聊關於月亮的知識。

    大家非常的踊躍的分享起了月亮上的廣寒宮,桂花樹,嫦娥、吳剛和玉兔,還有蟾蜍等等神話故事

    “那廣寒宮有千百丈高,玉宇瓊樓如山連海,裏面住的嫦娥仙子,原先是后羿的妻子……”

    “月宮中還有一棵五百丈高的桂樹,仙人吳剛手持巨斧,日復一日的在砍那棵桂樹。但斧頭一離開,桂樹的創傷就馬上癒合。因此吳剛常年伐桂,卻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朱翊鈞心想着,等喫好這頓飯,就揭開月亮上的神祕面紗。

    想想就有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