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會議室裏,鬧哄哄一片。

    趙雪瑤面色平靜,眼底甚至還帶着一抹看笑話的神情。

    陶縣五金廠什麼情況,她自然瞭解過。

    別說五金廠的人不信,她也不信李秀成能盤活這個死氣沉沉的破廠。

    李秀成皺了皺眉頭。

    他在興蓉市機械廠呆過,多多少少知道這個羣體不好打交道。

    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仗着有自己的退路,也都懶散慣了。

    但想要實現自己的計劃,陳廠長這波人,就是必須攻克的第一步。

    “各位聽我再說幾句。”

    李秀成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要實現扭虧爲盈,花巨資提升生產線,的確是一個辦法,但我不說大家也應該知道,江市拿不出這筆錢,趙氏集團也沒有這方面的預算。”

    “但除此之外,並不是沒有別的辦法,歸根結底,市場纔是我們的主戰場。與其求人,不如求己。”

    李秀成的話還沒說完,

    陳衛國就笑了笑說道:

    “李經理啊,我們是生在陶縣五金廠,長在五金廠的人,這裏就是我們的根,是打心底不希望廠子倒下去的。”

    “爲了解決銷售問題,我和幾個副廠長是差點跑斷了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個大南省,甚至鄰省我們都去跑過。”

    “其他政策,該爭取的我們爭取過,該努力的我們也毫無餘力的努力過。”

    “可能是我們這一幫管事的人能力不夠吧,現在是真的束手無策。”

    陳衛國兩手一攤,臉上帶着苦笑。

    另外一位副廠長也跟着說道:“我負責主抓生產,這幾年我們五金廠產品的質量,可以說在大南省範圍內,沒有誰比我們做的更好。”

    又有人接着說道:“老王說得對,這不是我們沒有努力,是現在的生意不好做了。”

    “幾位主導,我當然知道大家都一心爲五金廠好。”

    “但我個人認爲,你們努力沒有起到作用,主要原因是方向錯了。”

    李秀成看向衆人:“五金廠的衰敗,主要問題,一是市場上的需求量降低,二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多了。”

    說話的同時,

    李秀成從兜裏拿出來一份文件。

    “這是我來之前做的一個統計表,包含了大南省範圍內所有小農具生產企業的情況。”

    “大家可以互相傳閱一下。”

    “陶縣五金廠是我們大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小農具生產廠,在當年建廠之初,產品供不應求,是因爲市場一片空白,我們生產出來多少,就能銷出去多少。”

    “不過時過境遷,隨着農業經濟發展需求,過去幾十年裏,小農具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在增加,光是大南省各市級城市的企業就有五家,每一家的規模,都超過了陶縣五金廠。”

    “而且由於生產類似鋤頭、鐮刀、鐵鍬等等這種產品,相對技術門檻低,不僅僅是國有企業,很多鄉鎮、甚至是村辦集體企業也在加入這個行業。”

    “你們知道現在大南省有多少家生產小農具的企業和作坊嗎?”

    “84家!”

    李秀成的話音在會議室裏迴盪。

    “84家?有這麼多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