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紅樓開始的名著之旅 >第二百一十九章 張網以待
    不提辛興宗如何與郭藥師勾心鬥角,且說遙遠的北方遼軍大營,此時也發生着一場內鬥。

    原來眼見金軍大舉來犯,而沿途那些部落皆不能擋,耶律延禧便再一次膽怯,生出了逃跑之心。

    只是這回他方一提出這個建議,便遭到以耶律大石爲首的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最令人驚訝的是,就連往日唯唯諾諾的秦王耶律定,此次也唱起了反調,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他們卻不不想想,耶律定之所以會站出來與自家父皇放對,完全是因爲自尊心作祟。想他從堂堂帝國的皇子淪落成喪家之犬,心理落差本就極大,偏偏他父皇卻還不消停,每每見到敵人就望風而逃,使得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父皇,咱們從上京一路逃到此處,這何時是個頭啊?依兒臣之見,莫不如與女真蠻子拼了!”

    被兒子這一反駁,耶律延禧當即惱了,“你這分明是小兒之見,那女真蠻子這般兇悍,咱們豈是他們的對手?”

    耶律定也豁出去了,直言回擊道,“事到如今,還能逃到哪裏去父皇這般作爲,可對得起列祖列宗?”

    “混賬東西!竟敢如此與朕說話,來人…”

    “陛下息怒,秦王殿下不過是一時心急,並非有意忤逆君父。”

    眼見外甥闖禍,蕭奉先坐不住了,忙站出來打圓場道,他先勸住耶律延禧,隨後又給耶律定一邊使眼色,一邊說道,“殿下,還不向陛下請罪!就算殿下再擔心君父安危,也不該如此急躁。”

    在耶律延禧發火的剎那,耶律定已然後悔,此時見舅舅給自個送來了臺階,便連忙借坡下驢,跪下拜道,

    “父皇恕罪,兒臣非是有意抗旨,實是眼下咱們已無處可去,總不能躲到漠北去吧?”

    到了此時此刻,耶律延禧終於說出了他和穆栩的協議,只見他面有得色道,“無妨,朕和穆栩那小子有過約定,若事有不好,便可躲到雲地境內避禍。想來有長城要塞爲屏,諒那些女真蠻子也無可奈何!”

    看着滿臉自得的耶律延禧,耶律大石心中大搖其頭,忍不住潑涼水道,“陛下,寄人籬下怕是有些不妥,若穆栩稍有異心,到時如之奈何?”

    “休得多慮,穆小子乃是朕的女婿,他難道還會綁着朕去獻給完顏阿骨打不成?”

    “可陛下莫要忘了,他雖不至於同金人勾連,但卻是南朝之臣,同樣是宋國天子之婿。”

    “這…”耶律延禧聞聽此言,不禁在心裏比對了一番,發現他這個岳父,目前就只剩個虛名,好像還真比不得人家趙佶。

    想到這裏,他頓時有些猶豫起來,遂下意識去看蕭奉先,想聽聽其的主意。

    蕭奉先會意,忙建言道,“陛下,此事好辦,不如折中一下如何?”

    “丞相快快講來。”

    “是,臣是這樣想的。陛下可以先撤到獨石口要塞附近,在那裏靜觀其變。到時若金人勢不可擋,那就進入雲地躲避,反之則再回來,不知陛下覺得怎樣?”

    此言一出,耶律延禧當即拍着手,嘴裏不住贊蕭奉先老成持重,而耶律大石則在心念急轉間,想到這對他來說,乃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便道,

    “陛下,那該由誰領兵抵擋金人?”

    耶律延禧一愣,目光自然而然落在耶律大石臉上,正要開口之際,不想蕭奉先卻又道,“微臣提議由蕭平將軍爲帥,林牙大石爲副。”

    卻是蕭奉先突然想起,有傳言說耶律大石恐有自立之心,便連忙出言阻止。

    耶律大石心中大恨,暗罵蕭奉先多事。

    果然耶律延禧聽了蕭奉先的話後,立即就改變了主意,任命他的親軍統領蕭平爲主帥,耶律大石副之,去與金人對敵。他本人則收拾起金銀財物,帶上一衆妃嬪子女,以及蕭奉先等近臣,在兩千親衛的保護下,徑直向雲地邊牆逃去。

    話說待耶律延禧走後,蕭平第一時間就擂鼓聚將,想與手下商議該如何行事,只是當聽到要和金人打仗,這些將領個個顧左右而言他,沒一個願意主動請纓。

    耶律大石見狀,心思又活泛起來,便適時說道,“金人此番來勢洶洶,兼有宋軍作爲幫兇,不可力敵也,不如暫避其鋒芒,先解決一路來犯之敵,再圖其他。”

    蕭平思量片刻,也不得不承認這話有理,便道,“林牙可詳細道來!”

    耶律大石侃侃而談道,“目下敵軍自兩路來,東路的金人雖只有五萬,但這些蠻子的厲害,大夥都十分清楚,何況此次還是那完顏阿骨打親自領兵。

    所以,本官建議咱們只需派一支偏師作爲疑兵,拖住金軍手腳即可,讓他們一不能支援宋軍,二不能威脅陛下安危。剩下的主力則迅速南下,待將宋軍擊潰,再回師和金人決戰。”

    蕭平遲疑道,“林牙是否太過小看宋軍,本將可是聽說,他們此番來了近十萬大軍。”

    “蕭將軍儘管放心,本官在南京道多年,對宋軍戰力知之甚詳,已有破敵之策,將軍若不信,某家可立軍令狀!”

    看耶律大石如此信誓旦旦,蕭平終於被他打動了,立時拍板道,“好,林牙既這般說,那本將也不問你如何破敵,就拭目以待了。”

    說罷,蕭平就將大軍分爲兩部,由他本人率三萬餘人去正面牽制金軍,餘下的近五萬精銳皆交給了耶律大石,由其負責解決宋軍的威脅。

    如此一來,雖有蕭奉先從中作梗,可他臨去前卻忘了叮囑蕭平,導致耶律大石到底還是技高一籌,終究還是將大部分兵權奪到了手中。

    值得慶幸的是,這時的耶律大石依舊不曾對大遼故地死心,因此並沒有選擇西去,而是真如他自己說的那樣,領兵向着南方進發,同時還派出信使,去和蕭幹聯絡。

    ……

    視線再轉回關內,卻說辛興宗統領着八萬兵馬,爲了不錯過與金人約定之期,那是一個緊趕慢趕。

    大軍於七月二十八出了古北口後,便一路向着西北而去。

    途中,郭藥師幾次三番進言,提醒辛興宗關外草原無險可守,對步軍行進極爲不利,不可冒然深入,應該多派探馬,再步步爲營般前進。

    可惜辛興宗對郭藥師心懷怨恨,自是對其說的話不放在心上。再加上在他看來,遼人如今不過是困獸猶鬥,防備金人尚且喫力,哪裏還能派出兵馬前來主動生事?

    正是出於這種心態,所以辛興宗這一路行來,只派出斥候探查到大軍周遭三十餘里,並未再繼續向外圍偵查,這也爲宋軍之後的大敗埋下了伏筆。


章節報錯(免登陸)